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

2017-06-15

近几年患上近视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人会选择做近视手术来治疗,小编整理了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篇一

近视矫治手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近视患者所做的手术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方法 通过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做的近视矫治手术的方法和类型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探讨未来近视矫治手术的新思路。结果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从准分子激光到飞秒激光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的过程、从角膜激光手术到晶体屈光手术的一个全新过程。结论 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后巩膜加固发展到现在多种制瓣技术与个性化的激光切削技术相结合,从单纯的角膜激光矫治到可植入式晶体的全新治疗方式,使近视治疗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个性化时代。

【关键词】 近视矫治手术; 临床; 研究

为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有近视患者所做矫治手术的方法、类型和病例数进行了总结、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和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从2004年至今所做的所有屈光手术患者,共50080例。

1.2 方法 对手术所做年代、手术方式、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已做近视矫治手术的历年数据。

2 结果

结果以各种类型术式所占当年所做近视矫治手术的百分比表示。见表1。

由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等个性化的角膜屈光手术以及可植入式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矫治近视的手术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EK类手术逐渐减少,而用上皮刀制作上皮瓣的EPI类手术逐渐增加,超薄瓣的SBK手术也逐年增加,屈光手术向表面切削和更薄角膜瓣的方向发展。

3 讨论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从最初的对高度且进行性加重的近视,进行后巩膜加固开始,能够有效的缓解近视的发展,但不能完全矫正。角膜屈光手术最早是前苏联1979年开展的角膜板层放射状切开术(PK),其优点虽切口位于光学区外,比较安全,对低度数的近视效果比较可靠,但有术中角膜穿孔、术后视力波动、眩光、视力漂移、外伤性眼球破裂等并发症而被淘汰。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K),可以矫治散光。角膜基质环的植入术(ICRS),角膜镜片术和表面角膜镜片术来矫正近视,但预测性差和最佳矫正视力差而开展较少。1988年开始,准分子激光的出现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也就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但也会因产生术后眼痛、上皮下浑浊、欠矫或过矫、眩光、屈光回退、干眼症、激素性高眼压、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偏心切削、中央岛并发症等原因,而渐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所代替[1]。该方法始于1990年,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将瓣掀开后在暴露的基质层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可矫治近视、远视、散光,手术刺激性小、恢复快、预测性好,迅速在全国世界推广,成为目前屈光矫治手术中开展最多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完整的上皮层组织、前弹力层组织,术后疼痛刺激症状减轻,视力恢复快,几乎无HAZE形成,且可矫正屈光度数范围远大于PRK。但度数越高,预测性越差,并发症也越多,而且也会受角膜厚度及曲率的限制,其主要的并发症包括碎瓣、纽扣瓣、游离瓣、角膜上皮植入、DLK、角膜扩张症及感染性角膜炎、干眼等。

角膜扩张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近视度数过高、角膜过薄、切削深度过深、保留的角膜基质床太薄以及术前未发现的圆锥角膜等。鉴于上述情况,出现了对角膜薄、度数偏高的,采用制作上皮瓣的方法,即酒精浸泡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该方法始于1999年,其优点在于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保留了厚的基质床,术后出现角膜扩张的风险远低于LASIK,尤其适合于角膜薄不能行LASIK或从事容易导致眼外伤执业的屈光不正者,其缺点主要为易产生HAZE、刺激症状重、视力恢复慢等[2]。为了避免EK术中的一些缺陷,于2003年出现了微型角膜刀制瓣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镶术(epi-LASIK),其是采用微型角膜上皮刀技术取代乙醇制作角膜上皮瓣,而后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其优点是避免的EK术中乙醇对角膜上皮的化学毒副作用,角膜上皮瓣活性更好,其缺点和EK相同,但程度更轻。近年来又有一种角膜瓣更薄的制瓣方式的角膜刀出现,也就是SBK,使用机械板层刀的方式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来完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那么,为了更好避免因角膜瓣的原因而产生的近视矫正术中的并发症,2002年lntralase公司制造的飞秒激光器用于屈光手术中,可在角膜基质内板层切开制作角膜瓣,大大提高了角膜瓣制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其制作的角膜瓣厚薄均匀,预测性和精确度远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而且瓣蒂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角膜不合适做屈光矫正或本人不能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可以进行晶体屈光手术[3],有房角固定型、巩膜固定型、后房型。现在较推崇的是后房型,又称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是植入后房内固定于睫状体沟的方法,其优点是可折叠晶体由2.8 mm的小切口植入,并植入晶体和自身的晶体之间有一定空隙,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青光眼的发生率低,一般不产生瞳孔变形[4]。

从本院数据统计来看,开始是以LASIK手术为主,只有少数不能接受LASIK的近视者,采用PRK的方法。但是从2004年起,已经开始做波差引导的个性化的LASIK手术,而且有上升的趋势,到2005年明显增加,而从2006年起,开始做酒精浸泡法的上皮瓣,对一些角膜瓣的患者也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同时在2006年9月,引进了飞秒激光机,开创了治疗屈光不正的新纪元,短短4个月,接受该手术方式的占屈光矫治手术的34.33%。而在2007年的所有屈光手术里,用板层刀所做的IK类手术占所有手术眼的近51.00%。而飞秒激光制瓣占到38.90%。同时ICL手术所占比例也达到了0.6%。从08年到现在,IK类手术中,用板层刀也制作角膜瓣的比率从48.10%下降到现在25.20%。从数据来看,IK类手术是逐年下降,但在其中SBK手术所占比率从08年起逐年增加。EK类手术从8.05%下降到0.50%,而EPI类手术从2.15%上升到5.15%,说明用酒精制作上皮瓣的表面屈光手术逐渐被能更好保存角膜上皮活力的EPI类手术所替代。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手术由40.70%上升至59.95%,充分说明飞秒激光制瓣的优势和人们的认知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也更好的提示医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手术向安全更精确的方向发展。而ICL也从0.60%提高到9.65%,说明对于一些高度近视或角膜厚度和曲率受限的手术,也可以更安全更个性化的进行非常符合眼睛生理特点的矫治手术。

综上所述,近视矫正手术的发展不仅从数量、质量、受术者的要求和术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变化,科学而先进的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方法,使近视矫治手术向更安全、更精确、更高精尖端、更个性化发展。近视治疗手术不仅是视力的矫正,方法由角膜到晶体进行,更主要是在术后有更好的视觉质量,并真正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程振英,李镜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效果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46-247.

[2] 戴锦晖,陈冲达,褚仁远,等.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211-215.

[3] 姚克,徐雯.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2):339-342.

[4] 沈晔,顾扬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J].眼视光学杂志,1999,1(5):146-14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