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一: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儿童音乐教育
摘 要:儿童音乐教育的普及要从培养儿童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始。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关键的。作者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学习兴趣;耐心;鼓励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他的六种教育科目中把“乐”洌为第二位,作为艺术教育的代 表。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更明确无误的阐述了音乐的重要性,他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特殊功能。但是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音乐是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程,而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化学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则是必修课。在科技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 的教育理念面临挑战,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教育者在关心下一代是 否具备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关心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优秀的人格。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是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音乐教育成为了儿童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涉及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许多的问题也出现了。有很多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的兴趣方面强差人意,可以说是在勉强,敷衍。
除了部分天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以外。老师为孩子们的音乐学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孩子们总是不领情,对他们来说学习音乐是件枯燥的差事,不得已而为之,即使有的孩子天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但是花了时间练习却进展甚微,也大大的打击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从心理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失为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
一、首先培养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格伦多曼在《教你的孩子学数学》中说:“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是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
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都想念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天才。”学习音乐是一项技术要求含量较高的学习过程,不论是器乐学习还是声乐学习,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这对大部分孩子来说,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自己能力的无法肯定,使他们感觉到无法抗拒的压力。
同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儿童在音乐行为方面的表现与期待不能太机械、太刻板,而应当理解得更为宽泛、灵活一些,不要把充满活力的孩子用音乐来限制死。有的时候,孩子会胡乱的演奏或者演唱一些不太规范的乐曲或者歌曲,这时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平时还要多注意对音乐感觉的 积累。比如听听音乐会,看看好的电视音乐节目。在家中播放内容高雅的音乐。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自发的体验音乐,以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当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时,必然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这个时候,需要老师或者大人的耐心和鼓励。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尤其重要。粗暴的,强制性的学习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相反,只会让孩子对音乐学习更加厌恶和排斥,同时还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学习音乐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超出了一个孩子所能自觉付出的努力。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始终让孩子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孩子刚刚接触音乐学习的时候,就用各种办法向他们灌输“学习音乐是非常有趣的,就象是在做游戏一样”。这种观点一旦被孩子所接受了,他们就会没有任何压力感,主动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接受音乐学习。在这种快乐的氛围当中,孩子们保持着轻松自然的情绪,就可以很快的投入到无限的音乐世界中去。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孩子的动力源泉。兴趣的来源不仅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还要靠老师本身的魅力。作为老师,首先需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才能把音乐的魅力表达出来,感染孩子,打动孩子,从而使他们为之深深的迷恋,进而为之去认真学习。面对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保证孩子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因为我们看来简单,就轻描淡写或敷衍了事。如果孩子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与大人想法不一致或者问题十分荒唐,大人也绝对不能随便加以斥责,以免挫伤孩子动脑筋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失败的心理,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提问题的习惯和勇气。心理学家哈维特在研究中指出儿童时期学习失败的人,其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赖越严重。多多的鼓励孩子,孩子就会变的爱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学习的欲望也就会随之增加。在孩子感觉学习难度大有阻力而失去信心的时候,要鼓励他们:“你很聪明,但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你会做好的。”
表现出对孩子的爱。把孩子的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在这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 绩都需要我们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是非常重要的。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结果。能否完整的演奏一首乐曲或者完整的演唱一首作品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要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和进步。从而培养好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一句赞美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我们不可思意的作用。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这对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进步,都需要我们及时的给予肯定。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好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他们的开朗健康的性格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在鼓励中教会孩子接受和认识自己的不足,他们就会充满自信,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儿童学习音乐既有对音乐的兴趣,也有要驾御音乐的欲望,更有从音乐学习中获得审美的欲望。同时,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还有满足自尊心的欲望,有好胜心理。
如果老师能恰当的把握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型的音乐会或者比赛,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和相互竞争的平台,激发孩子们的好胜情绪和进取心。所未有的成就感,能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成功欲望。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自觉性。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所期待的儿童的音乐行为和活动应该不止于充满了快乐 与享受的音乐教育过程。
我们的教育除了爱,更得有一些正确的原则和技巧,诱发引导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持续热情,使儿童能以一种自我肯定的创造性的态度去对待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并有能力以音响、节奏为手段去表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和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音乐。孩子的未来往往掌握在大人手中,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将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善于用好的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就能培养出聪明出色、心理健康的孩子
参考文献:
[1]齐易 ,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1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二:儿童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随着儿童其自身的成长、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心理活动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的顺序,渐渐发展起来。研究儿童的心理,既不能离开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又不能脱离机体的生长,也不能忽视心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整合性。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面对的通常是6到12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在思维发展层面上讲,正在经历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与飞跃。他们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同时,他们在这一阶段形成一般的逻辑思维,进而智慧发展更趋于成熟,思维能力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针对以上特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与学习的好坏、成败将极大得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良好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影响、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方法将不仅觉得其知识的获取与智力的发展,也讲极大地影响其情感、道德观念、思维活动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与学习的特点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小学教学教育教学的过程的主要有以下四项特点:
1.目标预设化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新课程急需生成性课堂,但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而是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合理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点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2.内容生活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课堂活动时,要适时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体会到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3.探究合作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性?合作能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那些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合作。
4.思维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外向型的学生开朗、活泼,喜欢询问老师,愿意和同学交谈,便于解决疑难问题。内向型的学生情绪稳定,喜欢独立思考,注意力较集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长处、兴趣或学习偏爱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空间,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要体现个性化的原则。
要形成以上的教学特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摸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发展状况、情感特点是难以达到的。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做到将儿童心理特点与数学教学特点相结合,既充分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深刻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针对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数学教学的个性,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有以下总结与分析:
1.以生动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对于多大年龄的学生,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朝着趣味性、现实性、开放性的方向来创设教学情境。比如作我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没有按照传统教法先让学生认识1~10这10个数字,再反复写,反复测试。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中早已把这
10个数字分得清清楚楚,已经失去了学习的趣味。基于此,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以下的情境:我首先准备了一些卡通纸质帽子,上面画有兔子、老虎、小猫、小狗、鱼、蝴蝶等多种动物,用幻灯片播放森林背景图片。我与学生们分别扮演来参加森林会议的各种动物,并请大家为本次会议商讨一个主题。学生们对于自身参与的游戏故事格外感兴趣,纷纷举手抢着扮演角色。一个学生说:“我是老虎,是百兽之王,只能有我一只老虎,不能有第二只存在。”其他学生纷纷响应,支持唯一的一只老虎。这样一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理解了10个数字,而且还把10以内的数字用于 实践,在快乐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2.以实际问题唤起学生求知欲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常常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的出解答办法。在抽象的书本知识融入生活现象当中,激发学生探究的 心理。例如,学生们在讨论一根固定长的绳子要围成一个几何图形,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面积大?我引导学生先将绳子长度举例,绳长16厘米的情况下正方形面积多少,长方形长为6厘米的情况下面积多少,哪个图形面积大?再换个数试试看结果是否有变化。之后大家讨论得到的结果是普遍现象还是偶然现象,怎样去证明?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后,纷纷一展身手开始尝试解题,最终得到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这一结论。生活的数学活动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典型的实际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切合课程的讲解要求,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将数学运用于生活之中,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以鼓励点评增强学生信心
从心 理学角度讲,儿童的心智尚未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保持不长,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待于培养和开发。而且每个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差异也较大。在课堂上要使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听课状态,要保证他们都能获取知识,使每个学生有成就感,有自信心。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一些机会,适时地鼓励,让每位同学都树立自信心,化被动为主动。教学实践告诉我,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把学生放在首位,针对他们的心理与思维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学生乐学,进而学会,最终会学。
四、亟待解决 的问题
我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儿童的想象力固然丰富,但着眼于单个学生时,其观察力往往比较单一,不善于从整体事物中发现内在 联系与规律。教师在课堂教授上,应当在突出重点时把握好分寸,随时校正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避免学生片面的认识与错误的理解。但由于目前客观条件所限,班额学生数目较多,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很难逐个把握,只能在课后的作业与测验中得到反馈,而这时教学效果最好的“黄金时间”已经失去。如何避免或者减少学生课堂认识与理解偏差,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2.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3.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
4.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
5.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