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房子的优秀散文推荐

2017-04-01

老房子,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描写老房子的优秀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老房子的优秀散文推荐:老房子

离开故乡十多年了,常常会在梦里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乡,回到魂牵梦萦的老房子里。那里,留下我们全家人曾经的点点滴滴;那里,生长着我们全家的欢声笑语,那是我始终无法忘怀的牵挂。

我家的老房子,坐落在我们村的河对面,一座高大的半圆形山拥抱着我们家族曾经的十户人。那里山青水绣,空气清新,风景怡人。每到春天,草木发芽,房前屋后的老杏树,开满了淡粉色的花朵,微风轻拂,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引来无数蜜蜂嗡嗡地採蜜,树下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嬉闹,惊得花瓣纷纷扬扬飘落一地。那些泥墙,青瓦,木门,都掩隐在花海里,伴着袅袅的炊烟,这便是我记忆中故乡那幅迷人的乡村图画。

春节回家后,总想去看看老房子。搬到城里后老房子就一直空着,如今那里的年轻人都已搬到干净整洁的小康村去住了,只有三爹老俩口和小叔老俩口在那里住了。弟开车带我去老家看望几位老人。

走进村子,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小河,熟悉的山路,熟悉的草木。车停在小路口,那条我曾经走了二十多年的小路,长满了草,路两旁的地里,到处都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让人感到有一种无比清爽的自然美。沿着小路来到老房子前,大门外,长满了野草,洁白的积雪上没有任何的印记,一把铁锁孤独地守着门。我们没有进去,站在高处向院子里张望。想起曾经的小院子是那么的干净温馨,那时院子里有一块菜地,母亲会种上白菜,萝卜,菠菜等各种蔬菜,还会在边上种上八瓣梅,指甲花,九月菊等各种花,夏天一片绿油油,秋天五颜六色满院花香,多么的令人陶醉!而如今的院子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各种杂草,挡的连人也进不去,显得是那么的苍老而荒凉。院子上角母亲栽的那棵筷子长的小云杉,已经高出房顶许多,虽然多年未修剪,但仍是那么的苍翠娇健,枝叶茂盛,样子如同一座尖顶的塔静静地守候着老房子。

曾经的厨房,房顶和后墙都已塌了个大洞,似乎大雨随时都会冲倒,看着让人有些揪心。母亲曾在这间厨房里忙碌劳做了大半辈子。虽然是土房子,但母亲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东西永远摆放的有条不紊,水泥锅台擦得油光明亮。那时候虽然穷,但母亲从来没有让我们饿过肚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我们正睡的香,而母亲就会悄悄起来去厨房,做我们姊妹几个上学要带的玉米窝窝或黑面饼子,然后再做一大锅洋芋面,叫我们起床吃。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看母亲做的热气腾腾的饭,浑身暖融融的。吃饱了,母亲会把烙好的饼子分给我们带着去上学。我们踏着微亮的晨光哼着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些记忆是多么的清晰,多么的深刻。苍桑的寒风,拂走一串青春的想念,回首,仍是甜蜜。而那些闲置的篱笆,影子和墙,无言,无语的静默着。

风干的昨日,看往事,在如水的诗行里蹁跹,时光,悄然从指间溜走,老房子,留下了我们全家无数的故事与酸甜苦辣。曾记得,我们小时候挤在热乎乎的光席炕上,听妈妈讲故事,当我们慢慢进入梦乡,而母亲总是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服或做鞋子。有时一觉醒来睁开惺忪的眼晴,看见母亲仍低头凑在油灯下,手上下挥线的身影。曾记得,每年快过年时,我们都会和母亲用旧报纸糊墙,每年糊一层新的,而糊好报纸后,母亲总会用她灵巧的双手,把红纸剪成各种大大的花朵贴在墙上,还会剪各种各样彩色的窗花贴在木格子的白纸窗户上,既喜庆又好看,增添了许多过年的新气象。曾记得,每到大年初一,家族的兄弟姐妹们都挨家挨户的拜年,那是对长辈的尊敬,也是为我们每人能分到一块糖或一个核桃,那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喜悦时光。一大早孩子们笑嘻嘻地跪一大片,屋里跪不下就跪在院子里,拜完后父亲总是慈祥地微笑着把每一块糖放到孩子们的手上,孩子们那种开心与幸福是无以言表的。那些美好的时光,总是给人温暖,令人思念,那是岁月留下的瓣瓣心香,在记忆里永恒,在时光里安祥。

现在的正房是十多年前新盖的,还能记得盖房子时我们全家和村里人忙碌的情景。盖房子用的石头,沙子,都是我们全家人用小木车一车一车从河沟里推回来的。老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有父母亲手劳做的印记,那是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创建的家园,是父母的自豪。那里是父母的根,也是我们的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凭借一抹温馨的乡土气息,让一颗疲惫的心回归故里,找到那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温暖。

三爹送我们出门,指着他房后的一块空地笑着对弟说:“这是我的坟地,将来我要睡在这里,我要守住这个老地方,不能丢。”看得出三爹是多么喜爱和留恋老地方,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他当然舍不得离开,这种思乡情结,也许年轻人是无法理解与感受的。

要走了,还不舍得离去,站在门前到处张望。门前的地边上,是我曾经和父亲,姐姐亲手栽的几棵一尺多高的小松树,如今已是十多米高的大树了,父亲已经不在了,我们也不再年轻,但这些青翠挺拔的松树,迎着风,迎着雨,顶着雪,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站在那里守望着家园。我用手机拍了几张老房子的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不只是存在我的手机里,而是永远地存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感动,让我怀念。

老房子,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永远的家,永远的记忆,永远的牵挂,永远的想念。首望,心中带着千万的不舍离开老房子。我的老房子,再见!

描写老房子的优秀散文推荐:老房子

炕上的墙面用报纸糊了一层又一层

机杼声声入梦

爬在门檐口瞅着妈妈的影子

回来。。。

门轴咯吱、炊烟袅袅。。。

我的老房子在距渭河北岸40里路的一个小村,两间庄基地,四面墙壁是用土砌堆的,每当下雨时,父母最担心的是墙塌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家很大很宽的木门,门下面的缝隙很宽,可以钻一个人出入。

小时候,妈妈要去地里挣工分,给我们做完饭,然后就把我锁在家里,想妈妈时,我就趴在门檐下,从缝隙伸出头,瞅着路边过往的人,找寻妈妈的影子。累时,就趴在门口缝隙下瞌睡了;醒时,就继续趴在地上瞅着。那时,盼着妈妈的影子、盼着妈妈回来成为我心中的全部,妈妈早点回来。

每到冬天,地里的干柴火塞进炕下面,妈妈跪在地上,头伸进“围炕门”点火取暖,妈妈每次烧炕以后都是满脸的黑。我小时候爱吃烤红薯,妈妈就把红薯塞进火炕下面,第二天红薯被烤得黑乎乎地,妈妈剥开烧焦的皮,妈妈先给我吃。

那个时候放学后只要看到我家的烟筒冒烟,我就很兴奋,因为妈妈此时在家。

土炕、机杼声。。。

我们家的土炕打对可以睡6个人,火炕的四面墙是用报纸糊了一层又一层,炕头放一台很旧的紡线车,14年间几乎是伴随着机杼声进入梦乡。我半夜经常醒来,看到妈妈在炕头紡线,妈妈说纺的棉线给我们四个做衣服、缝鞋子。

我睡这头,妈妈坐那头。。。

“黑馍、白馍”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家吃得不够了,妈妈给爷爷吃得是“黑馍,”给我们姊妹四个吃得是“白馍。”我哭着要吃黑馍,妈妈说爷爷年龄大了,黑馍是麦面馍,软软地,给爷爷吃,白膜是玉米馍,又冰又硬,妈妈把藏起来的麦面馍锁起来了,怕我们吃。没有麦子面的那段时间,爷爷吃“黑馍,”妈妈和我们四个兄妹都吃“白馍。”

那个年代常有人要饭,我看见妈妈把两个“黑馍”给一个乞丐老头了。我问妈妈,怎么不给要饭的“白馍?”妈妈说,乞丐跟你爷爷年纪差不多,“白馍”又冰又硬,他牙齿咬不动呀,妈妈给我说:“施者有福。”那时虽然听不懂这句话,现在才明白了。

妈妈给我说她19岁迁移到这个村,当时在村里教初中语文,后来有我们姊妹四个以后,想多挣工分,当时是按工分记账,我虽然不太清楚工分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妈妈为了多挣工分养活全家辞掉了当时教师的工作。妈妈是旧社会念过私塾的女性,从小就读四书五经、提毛笔、做诗文,妈妈一言代过文革,迁移到现在的村里,妈妈那个年代的故事到现在依然模糊。

妈妈那句话,咋回来了?

记得我在沈阳上学的第一个暑假回家了,我走到村口看见妈妈拉着粪车,哥哥在后面帮妈妈推着,妈妈看到我从沈阳回来并没有任何喜悦之感,也没有丝毫地想念之情,妈妈拉着车子疲惫地抬起头说:“你咋回来了?”我说放暑假了,妈妈说你这回来再去,来回路费很贵的,这个暑假,我想了很多。。。

之后的暑假我都没有回来过,我在沈阳打工赚钱,妈妈刹那间的问话一直搁在心里几十年,是思考、是奋发、是激励、是永进、更是适变。

当年的老房子不见了,但每次回到老家,往日依稀在眼前,老房子沉藏着我们岁月的印痕、刻录着我们成长的泪水与欢歌,不管我们在哪里,不管我们过得怎么样,老房子都会让你的心使然、皈向。

如今的房子比以前好了,满墙不再是报纸糊的,而是妈妈用毛笔写的诗文,绣的警句,文字内容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描写老房子的优秀散文推荐:老房子和童年

看到老房子的照片,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一些事情来。

前几日去盐官,看到以前繁华的宓家湾和居家弄一带,怎么整的象日本鬼子进过村似的,一片断壁残垣,荒凉狼藉。一路过去,也没遇上什么人。路两边的电线杆证明,这电线杆二边以前是房子和街面,证明着以往的繁华。听说去年这里还上吊死过一个人,有点毛骨悚然。如果遇上阴雨天,这里真不敢走。

但是,记得这条路一直是伴随我长大的。

很小的时候,奶奶牵我的手经常去街上文化宫看戏文或者和父母去看电影。一路上的人家差不多奶奶父母都认识,一路招呼过去聊天过去,感觉路特别漫长。特别是奶奶,碰到老朋友了,站在路边一聊就是N久,有时偷偷扯奶奶衣角,奶奶才会依依不舍地和她们告别。

宓家湾那边有一些老房子,后来陆续都拆了。有一家拆的只剩一个外围墙和门档子,放学路过时,一位头发全白的老太太有时站在门口,叫她一声“祖奶奶”,她就会笑得象花一样。还有一家姓陈的,以前是大户人家,陈奶奶不会生育,领养了一个女儿,长大后在上海安家落户,好象是做警察的。陈奶奶一个人住一个大宅子,前面的大楼房让国家买了去,做粮管所仓库了,就住后面那一排房。楼房我偷偷去看了看,黑黑的,有点吓人,楼梯走到一半就下了,不敢上去看。

就是后面一排房子也挺大,侧门进去一个天井,有一棵高大的树(好象也是榉树),种了一些雨后兰,凤仙花,鸡冠花和一盆朝天椒。穿过走廊一个小会客厅,东面一个小天井和一扇小门,插着门栓。小客厅南面就是连着大楼房。

奶奶和我常去陈家奶奶家玩,那里经常有好几个奶奶过来玩,差不多都是从前的千金小姐或少奶奶吧,那时都已白发苍苍了。陈家奶奶不是小脚,我称为“大脚奶奶”,她家还租了一户人家,那个奶奶是小脚,谓“小脚奶奶”(一次洗脚,我不小心看到,脚趾头都在脚底下面了,好可怜),都是民国前后出生的吧,所以大户人家也有小脚,也有大脚的。陈家奶奶从前是少奶奶,生活一点儿也不能自理,整天躺在床上,都是别人伺侯过来的,因此她女儿托了镇上一个女干部,经常来照顾她,有时睡那儿。

那时候,真的挺好笑,和奶奶看完丛珊和朱时茂演的《牧马人》,一群昔日的千金小姐和少奶奶就谈剧情谈的兴高采烈的。每次去的流程,差不多就是:我和奶奶先搬个凳子坐下,然后问问我学习,夸我一下,拿出点好吃的,大伙儿开始东家长西家短的聊一阵,起先我听她们聊,听不懂就自已屋前屋后的瞎玩,或者自个儿在那大青砖上玩跳房子,后来,小脚奶奶家的小女孩杨倩有小人书,就去借《聊斋》的《小翠》《婴宁》什么的看,特喜欢。

那个老房子对我印象特别深,有时经过的时候,有种想进去再看看的念头,不过现在听说也拆掉了,给了上海女儿三套商品房。老房子不是说不拆的嘛。

那是人家的老房子。

咱自家的老房子,和老房子里的故事,多了去了。从小由奶奶带大,整天听她唠叨从前的事。什么太祖父从哪里搬来,这里造几进房,有多少地,一直讲到爷爷和她,还有爷爷的二奶和他私奔什么的,甚至咱花家埭日本人来过,逃难到江南什么的。奶奶去世后我突然想起,我为什么没有把它记下来,以后找人写成小说,也好留个念想。黄家的辉煌有时被父亲偶而提起,父亲生下来的时候,咱家应该败落了好几年了吧。听奶奶说,爷爷和二奶私奔了以后一次来看她,就生下了我父亲。所以我父亲应该没有经历过昔日辉煌,只有北京的大伯父经历过,大伯父比我父亲大十五岁。

现在那块曾经砌在墙角的“仁德堂黄”石头,上面的字被我父亲用红漆描了描,放在门口,算是黄家从前辉煌历史的纪念吧。

猜你感兴趣:

1.描写老房子的抒情散文

2.优秀写景散文

3.关于建造房子散文

4.描写励志的文章

5.描写我家的房子的作文1000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