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
英美文学是源远流长的,英美文学在今天文学史的地位是通过经历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演变而来的。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篇1
试析英美文学中的文化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英美文学逐渐成为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以及在英美文学阅读中的理解能力,高等学校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视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产生了一些文化问题,很多学生由于对英美文学缺乏深层含义的了解而逐渐丧失英美文学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英美文学的过程中要将语言学知识掌握扎实,广泛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从而不断增强英美文学课程开设的积极意义。
一、文化因素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文化能力逐渐成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也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语言与文学作品又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习俗、信仰和普遍价值取向,我们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也必然会接触到作品中所含有的各种文化知识,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非常重要,而其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我国的大部分高校文学教师都过分注重对文本阅读的重视和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忽视了指导学生对英美文学创作背景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文化理解能力,对于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因素不能做到深入的了解,对所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缺乏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只能浮于表面,无法准确揭示文学作品当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任何一门文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习着具备较强的文化思想,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要想不断提高自身在学习文学作品当中的理解能力,就需要学习者首先对这门文学所产生的背景文化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一个优秀的文学学习者在文化经验、认知能力、语言学知识等各个方面都应当有较强的造诣,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仅仅掌握语言文化知识也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将英美文学的内容了解透彻,我们还应当不断加强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只有借助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帮助,学习者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对于英美文学中所展现出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历史发展状况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真正理解作品中所具有的思想感情,这种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坚持不懈,文学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英美文学学习中所出现的文化问题
1、英美文学学习中的社会文化问题。
任何一种语言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也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是文学作品组成的重要元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语言文化是不同的,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我们现在常常说“艳照门”、“捐款门”中的这个“门”字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丑闻”的意思,那么“门”字的这层意思是如何而来的呢,这就要联系到一定的社会背景,在尼克松执政期间,“水门事件”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丑闻事件,自此以后,人们在遇到一些社会丑闻问题时便常常联想起这一事件,“门”字也就逐渐由了另一层的文化意义,由此看来,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英美文学的深层含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英美文学学习中的地区文化问题。
我们所说的地区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特定的地区环境中所逐渐产生的带有地区文化特色的文化,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如果对这些地区文化不了解,就有可能造成文学时的障碍,例如,在学习诗人雪莱的《西风颂》的时候,如果学生对于英国的气候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就有可能理解不了作者为什么会把“西风”写成一种像打着春天脚步的风的形象,因为在我国,一提到西风,大家一般会联想到“西风凛冽”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西风不仅代表气候的不适宜,也常常在作品中衬托一种压抑、苦闷的心情,而在地处高纬度的英国,西风具有非常温暖舒适的特点,这种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也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的困惑。
3、英美文学学习中的历史文化问题。
历史文化因素在任何一种文学作品中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映,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不了解,在理解作品含义时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文化障碍问题,我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与西方历史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对这种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性不能做到准确的把握,就极容易产生一些阅读障碍。
4、英美文学学习中的宗教文化问题。
世界上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因素,各个国家和地区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分布不同,使得各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并且不同国家在宗教方面的信仰能够体现这一地区的一定的文化禁忌,如果对这种文化禁忌不够了解,就很有可能造成文学作品理解中出现障碍,像我们国家,信仰较多的宗教就是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些宗教对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它们的内在涵义自然也会受到所在地区宗教文化的影响,欧洲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与我国的宗教文化信仰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常常会使得中国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时存在很大的理解困难,例如,“an after life”根据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就是指人死之后的时光,而如果不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学生是不可能将这个词语联系到“死后”的,再如,一个犹太人穿着黑袍在路上走,如果有其他的犹太人让他脱下黑袍,就说明这个人是背弃了自己的犹太信仰而被大家多唾弃的,因为黑袍在犹太心目中就是犹太教的象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对宗教信仰差异性的认识对于理解英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针对我国英美文学教育中的文化问题,文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面掌握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背景材料进行准确的阐释,引导学生加强对英美文学中的文化问题的重视,增强学生吸收英美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的敏感度,使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付美艳.英美文学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
[2] 罗绮伦.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加强文学文本的学习[J]
[3] 张辉.建构主义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索[J]
[4] 范晓红.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J]
[5] 刘可,王永蘅.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思考[J]
英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篇2
探讨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英美文学课程是国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之一,《大纲》中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而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和载体,承载着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任务。
作为英语专业主修课程的英美文学,除了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外,还应该成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阵地之一。文学无国界,具有思想上的相通性。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学习各种文学思想,既可拿外国文化之精髓为我所用,又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培养出具有大我的民族情感、世界意识的人才。
英语专业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对各类课程尤其是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接触和深入了解了英语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习俗,从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西化影响,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为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着西方文化,他们的价值观更趋多样化,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和多元性特点更加明显,行为方式也更凸显个性和自我。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教师们都开始关注中国英语教育母语文化的失语问题,并做了很多实证研究,提出了各种解决对策。然而英语专业有它本身的教学目标,一味强调母语文化的缺失必定会对该专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束缚,探讨如何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凭借对英美文学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方法,希望能对英语专业课程的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适量的引入中英、中美文学的对比。文学无国界,具有思想上的相通性,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炽热的爱恋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之乐。通过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英美文学内涵,还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同时对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产生无比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无疑会促使学生产生了解更多的自己祖国的文学文化的渴望,而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思想不谋而合。
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著名诗歌《哀希腊》号召希腊人民站起来反抗土耳其苏丹的奴役统治,是世界诗歌史上反抗异族侵略、呼唤独立自由的名篇之一。而中国著名诗人闻一多1922年赴美留学,由于不堪忍受异国他乡的种种民族歧视,怀着一颗救国、报国的赤子之心,于1925年6月毅然提前回国。
一踏上国土,见到的是“五卅”惨案的景象,他满腔的激情一下子迸发了《七子之歌》这一爱国诗篇。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呐喊着回到母亲的怀抱,重享自由的渴望。不同国家的不同诗人,由于所处时代的相似,共同吟唱出了动人心弦的爱国之歌。
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中,描写极具反抗精神的堕落天使撒旦,为了追求自由,大声叫喊着“宁为地狱之主,不为天堂之奴”的豪言壮语,与象征权威的上帝进行无畏的抗争。这样的形象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我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同样的反抗精神除了让学生从对比中了解了中西文学中作品相同的主题元素外,也会让他们明白我们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可以和蜚声世界文学的英美文学作品相媲美的作品,还能从中学到重要的人生观“自由诚可贵”,正确的人生观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对比学习,英美文学的一些作品本身就饱含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这些作品的学习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范例。美国有不少的作家以自己对祖国不同角度的感悟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菲利普·弗瑞诺对新生的美国大自然风光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华尔特·惠特曼通过对新生的美利坚民族的赞美与热爱将他的爱国情感贯穿于《草叶集》的始终。卡尔·桑德伯格则通过对新兴的工业城市芝加哥普通大众所拥有的巨大创造力的歌颂,暗示着美国新兴城市的美好未来和新生的美国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海外乡愁》中罗伯特·布朗宁想到英格兰的四月艳阳天,不由得使身在海外的他产生了对祖国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学习,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会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热爱之情。
中国元素同样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无论是《格列佛游记》中提到的中国汉字的书写方法,《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曾经抵达中国,毛姆以中国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面纱》,萧伯纳短暂的中国之行,还是深受中国诗词影响的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诗歌,长居中国多年的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的知名小说《大地三部曲》,塑造出世外桃源的美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以及谭恩美等一批出色的华裔作家,这些英美文学中的中国元素除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和祖国文学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
通过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对比和范例教学,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用开放、宽容、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领略和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乃至冲突,客观对待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既避免崇洋媚外思想的产生和蔓延,又要避免出现狭隘的民族主义。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在学习中升华他们的民族感情,激发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何苗.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的拓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5]邹文圣.关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