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策略

2017-06-26

导语: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的有效武器,又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锁钥和调节课堂气氛的杠杆。问什么,必须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讲究的是科学;怎样问,自然应该服从于此。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策略

一、授人以渔,赠送“钥匙”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可供终身爱益”。“渔”是指“方法”,“方法”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即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打开疑难要领。这把“钥匙”乃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无价之宝,是教师赠送学生的最好礼物。如果语文教师对这一目的不十分明确,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堂提问引向岔道上去,或单纯追求“一问一答”的表面热闹而无实效的劳动。

二、有备无患,把握主动

军事上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也同样有这个道理。当课堂提问出现“启而未发”时,有的教师就束手无策了,只好把课前准备好的答案和盘托出。而有经验教师,常常是在学生思维容易“卡壳”的地方,事先推测出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然后准备几套提问方案。这好比军人打仗,正面攻不上去的话,就从侧面迂回前进。旱路不通,就走水路。这样,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就能把握住主动权。

三、巧妙设问,问题得当

“启而未发”往往与提出问题的本身不够得当有关联,太浅了,学生感到没意思,太深了,学生感到扫兴;太笼统,学生感到难以捉摸;太琐碎,学生抓不住要领;提问本身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学生不能圆满回答问题的因素。可见,课堂提问的确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特别细致,需要认真琢磨,巧妙设问,问的得当,就能“有问有所答”,而不是“所问非所答”了。

四、选好时机,讲究火候

一个军事指挥员,在战场上选择战机十分重要,如果较早了,条件不成熟,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机会如果错过了,很可能把到手的敌人放跑掉。同样,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评点、提示,也要讲究火候,选好时机,最好是在学生感到百思不解的时候,在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教师巧加疏导,学生就会有“茅塞顿开”之感。在学生面前,自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最佳境界。

五、当好导演,引导自得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走着两条路子:一条是每当碰到“启而未发”时,就急于亮“底牌”,采取包办代替政策,这条路子是不宜采取的。一条是让学生也参加知识的“生产”,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条路子是正确的,可以在学生“自求自得”的道路上,起到架桥引路,开窍,点拨的作用,使学生自我探索,自求得之,当好学习的主人。

六、留有余地,横向交流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特殊的个性。因此,即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也不会完全达到“一呼百应”。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的没注意听,有的只知道一点,有的根本答不上来。怎么办?靠教师“一刀切”的标准答案,显然是无济于事的。这些问题只能在学生之间横向交流,左右互动的过程中,在无拘无束的磋商和争论过程中,彼此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因此,教师要主动的留给学生“七嘴八舌”争议的余地,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疑难问题,达成共同提高,全面丰收。

七、链锁反馈,交叉反思

通过课堂提问,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已学生的思维能欢畅的转动起来,可是,往往有时事与愿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如果采用链锁反馈,不仅允许学生纠正或补充,而且允许学生对补充再补充,不仅允许答错的学生自我评议,而且鼓励学生共同找出最理想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在交叉反思过程中,各有其得,各显智能。

八、鼓励质疑,倡导多问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学生的智能正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疑,而且更重要的是“激疑”,不仅要求学生答疑,而且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教师要有意识地锤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形成勇于“问老师”的风气,力戒将学生质疑误认为是“好高骛远”,是“将老师的军”。

九、静思回味,总结提高

课堂提问,教师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立即活跃起来;有时只是“吹皱一池春水”,反应一般;有时甚至犹如向大海撒一把沙子,余波全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一定要趁热打铁,找出原因,并及时写出课后小节。这样,久而久之,就将星星点点的经验或教训,通过“静思回味”,转化为蓝划线红灯,随时提醒自己向课堂提问技巧的高峰攀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