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制度是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会计理论制定的直接指导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概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解决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为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解决对策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这几年来也加速了改革的步伐,这样的环境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形式大部分都是依靠财政拨款,而如今资金来源形式多渠道。这样的变化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带了重要的影响,从简单化的经费收支核算向企业化核算的方向前进,这样的状况使得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难以符合其需要。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事业单位之前所实施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对于这样的状况,为了符合当前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要求,势必要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使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概述
会计制度是实施会计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办法、条例以及程序。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我国财政部于1997年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2012年12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修订并颁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施中与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主要包含了下述几个层面: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于企业而言是比较单一的,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财政拨款、记账、算账、报账等活动,并且在资金流通上亦是具有唯一性的;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在核算层面上是有着相应的独立性;最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不然容易导致会计数据信息失真。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付实现制核算所带来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是采取收付实现制进行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对比,通常会把事业单位中的所有收入当作是核算期的收入,把事业单位中所有的现金支出当作是核算期的支出,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核算期内事业单位收支的配比出现问题,使得有关会计数据信息无法正确地反馈出目前事业单位的收支余额以及预算的实施状况,无法准确、完整地核算和反馈出事业单位中全部的资产以及负债。这样就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降低了绩效评估层次,进而在一定水平上降低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价值作用。
(二)资产核算部分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会计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常常在会计操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对于资产核算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1.固定资产核算数据信息正确率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是按照实际的成本价值进行入账处理,与此同时,相应比例的固定资产基金也要入账,以便未来的创新以及维护。然而,固定资产后期的运用或转移时,无法计算出磨损的价值与转移的价值,也不用计提折旧,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没有紧跟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改变,进而虚增了事业单位中的资产总额。因为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费用没有涵盖固定资产中的折旧费用,所以,这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形式不能反馈出事业单位中完善的成本数据构成,导致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不够彻底和真实,无法体现出资产中的具体价值。
2.无形资产的核算所面临的问题
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存在一定问题,不够健全的无形资产核算系统,不科学的无形资产的会计监管机制,致使无形资产的价值常常没法获得较为科学的评估。对无形资产账面的忽略,致使无法正确的对无形资产价值和日后的效益进行评估。实际上,在日后的生产和运营管理中,无形资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事业单位会计对无形资产的忽略,通常会致使其价值白白的损失,减少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报表反馈的数据信息不够具体和到位
1.资产负债表有待改进
事业单位所实施的会计核算,其资产负债表需要根据“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个公式进行制定,部门单位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需要进行独立列示和比较。而事业单位把收入与支出这两项纳进资产负债表,把静态要素中的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这三个指标和动态要素中的收入和支出这两项汇集在同一张资产负债表中加以反馈,这样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成为了一张科目余额表,这样不仅减少了资产负债表中呈现财务情况的价值,也不满足实际需要。
2.现金流量数据信息反馈不及时
根据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单位有权利选用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的根基。就现在来说,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对运营管理业务事项都是采取权责发生制。在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作用下,收支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两个事项不能全部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现金和等价物的涨幅状况。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业务具有收支结余的状况,这同样无法正确的反映出运营管理中现金的净流量。
3.表外数据信息披露不够
事业单位中表外披露的形式主要包含了报表的附注与财务状况说明书这两种。然而,就现实状况而言,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表外所披露的信息量是非常不足的。与企业单位相比,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缺乏实质性的附注内容,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应用也远远比不上企业单位。
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权责发生制逐渐替代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重要方向,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需要有选择性地、逐渐地进行引入。采取权责发生制,要做好全面的调节和预备工作,为逐渐形成完整的权责发生制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改善固定资产中的计量形式
对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核算形式的改善,我们能够参考现在企业所实施的会计制度,设定“累计折旧”科目,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个科目。对固定资产实施计提折旧,把折旧资本当作固定资产原值中的减项纳入资产负债表当中,充分表明固定资产的净值,反映固定资产中的新旧层次。在进行计提折旧中,需要在固定资产的预计运用期限内,把固定资产原值去除其预计净残值中的余额,选用合适的折旧办法计算出折旧金额实施摊销。与此同时,计入相关成本或者支出当中。而事业单位能够较好运用在建工程这个科目,如果采购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或需要建设工程辅助的固定资产时,要把相关的成本以及支出归入这个科目,等到建设完成或竣工后实现预计可运用的状况,再依据企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进行解决,把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到固定资产这个账户当中。
(三)健全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
为确保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受益期限内能够获到相应的补偿,依据无形资产的计价方式,需要分别对无形资产实施计价以及摊销。与此同时,需要记录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而可以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在下述几个层面的关键作用:首先,如果有侵权行为发生时,能够正确计算索赔的依据,来科学评估其索赔金额;其次,身为无形资产评估计价的依据,一般状况下,因为无形资产将来效益具有不稳定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作用难以利用其日后的效益进行评估。所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能够当作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依据;最后,有利于财务部门或有关责任单位对无形资产实施盘点、核查与建档管理。
(四)健全会计报表系统,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中所存在的财务会计报告缺陷,可以参考企业的财务报告,使得资产负债表能够真正反映出事业单位静态的财务状况。第二,需要增加现金流量表,全方位反映出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现状,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惯例,亦是和企业会计制度相统一的需要。与此同时,需要关注会计报表中附注的影响作用,对核心项目做出相应的说明,强化会计报表表外信息的披露,重点关注财务状况说明书的填写和申报。第三,事业单位需要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平度,并逐渐强化社会与舆论的监管。
五、总结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社会服务。尽管这样,也需要有严格的会计制度实施约束以及管控,进行政务公开,虚心接受监督。通过权责发生制逐渐替代收付实现制,改善固定资产中的计量形式,健全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健全会计报表系统,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从而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兆申,李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贸,2014(04).
[2]李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时代,2015(10).
[3]王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8).
[4]胥夏.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6).
[5]石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33).
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考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形式向着高速发展的方向前进,国家实力、综合国力都有着较大的变化。随着外贸活动的进步,与国际经济进一步深入、国家的经济体制也不断地变化,在这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经济犯罪的情况,甚至是与整体经济形式不和谐的情况。对于一些企业而言,甚至由于这些原因,一些企业由昌盛走向衰败,对其进行深究,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过硬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问题;制度建设
所谓内部会计制度,是对于广义的单位而言,依据相关的财会制度财政法规对单位自身的会计业务进行操作的方法。如果某个单位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又或是将现有的较为完整的内部会计制度束之高阁,不能切实地将制度严格的落实,这将会直接导致上述单位的管理混乱、财务操作随意、大大增加了单位的财务和资金的风险。可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必须合理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科学、高效运行。
一、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核心管理制度就是以内部会计制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的,同时内部会计制度也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能够明确地对一个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遵循的规则、方法进行确定,其重要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要求企业制定内部会计制度,其宗旨是为所有的企业制定一个合理而有章可循的会计贯彻方案和参照标准,所以要求企业要依此而为,但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不是对于全部的企业都有完全的切合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在大原则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更适合企业自身的实施细则。
2.内部会计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率,帮助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国家或是行业协会等发布的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杜绝企业内部的经济犯罪或是效率低下等管理弊端,对于企业不同部门需要获知的最新的相关政策出台情况、企业对于不同部门的经营结果及分析结果,都需要由会计部门进行汇总、分析,进而形成报告。
3.内部会计制度是保证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合法性的基本制度,而同时也可以极大的促进会计工作的效率,合理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能够精化会计机构的设置、提高会计人员的分工效率,加大协作的密切度。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岗位管理也处于混乱的状态,个别企业甚至完全没有建立内部会计制度,而是随意地进行会计工作。一些企业为了方便,不考虑企业内部特点和工作需要,简单地将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现有的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甚至是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直接拿来就成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此种情况下,经常性的出现挤占成本,成本虚高,财务数据混乱,会计数据随意等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日常会计工作没有制度性只有随意性,不能形成健康有效的会计信息,各项财务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经营状况,无法保证企业得到正确的决算。究其原因,一些中小企业重视效益,轻视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忽视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觉得本单位的业务比较单一,资金往来数量不大,没必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而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只是为了建立而建立,没有考虑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因为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求其建立,所以为了应付交差,生搬硬套的形成了一个东西而已,并没有切实将其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二)企业会计业务缺乏内部监管及会计制度设计不合理
形成企业内部的核查制度,并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防微杜渐,使得企业各职能部门形成一种对会计规范的重视态度,提高对经济业务合法性和程序性的重视程度,并形成习惯,严格执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从不同的环节防止、发现并及时纠正问题,保证会计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部分企业建立的内部会计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使得内部会计制度水土不服,无法贯穿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也未达到制定会计制度的目的。
(三)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会计资格,会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知识培训,连基础的会计专业的知识都不掌握,一些人员还存在职业道德欠缺的严重情况。多见于一些民营企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会聘用外人而选择自己家人或是熟人,这些“可信赖”的人员却不具备起码的会计专业资格,没有会计经验,不懂会计制度,没有会计制度意识,甚至无法做到最基本的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更谈不上执行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
(四)企业外部缺乏监管
对于具有监管权限的政府部门没能及时有效地监督和检查所辖企业,没能及时的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并且不间断地实施内部会计制度,对其是否有效地执行也要给与跟进式的监督。一些为企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具体执行的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只是盲目追求利润,不考虑诚信,没有做到对国家对公平交易负责,甚至放弃了自己的职业道德的底线。国家审计署曾经对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审查,其中一些公司所提交的年度报表,及其所完成的审计业务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包括明显的数据造假,会计业务质量存在不符合要求,业务内容没有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实施的问题,严重者甚至出具与事实大相径庭的的审计报告。从近期的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无法满足基本的企业财会制度要求,现有的财会人员所具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不能达到国家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有关建议
企业为了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应该重点对如下内容进行调整。
(一)负责人要重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提高企业对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视,企业的负责人要首先提高重视程度。相关的主管部门要不断的组织企业负责人了解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学习具体的会计制度,不断增强责任人的会计制度观念。企业负责人只有认识到执行财经法纪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提高对本单位会计工作领导的科学性。一个企业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自上而下的会计制度,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打折扣,互不推诿。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应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的管理协调制度,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可以将企业的整体运行方案和内部会计制度切实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衡形成多层次的会计组织结构。形成内部核查与外部监督共同作用的合力效果。
(三)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要科学
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要经过管理者的逐条确认,并由管理者亲自组织建立,这样有利于在整个单位建设出真实的会计信息传递平台,使得会计制度能够顺利的推进,制度的全部条款要彼此不矛盾,也要体现出独立性,还要做到彼此的制约性。依照现代的管理科学,有针对性地将现有的会计管理程序的弊端一一避免,形成合理而高效的会计管理程序执行力。
四、结语
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企业建立内部会计制度不仅仅是对企业经营有益,还是辅助国家完善法律、法规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国家会计法律能够切实推进的保障。企业真正从内部贯彻实施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改善现有的会计工作缺陷。对于制定和实施内部会计制度,要有原则有目的的推进,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规范化,专业化,有效性,保障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王新,蒲勇,赵峰.国有企业经理人薪酬管制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01).
[2]张妙凌.基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不对称研究[J].财会通讯,2013(36).
[3]徐光伟.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3(06).
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研究 》
【摘要】本文是从中德两国在会计环境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入手,运用文献收集法、比较分析、系统分析、制度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发现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为加速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降低成本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中德会计环境;会计制度;影响;国际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会计制度国际化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管理尽量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会计事务处理中采用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就是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会计工作的具体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会计报表的编报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吻合。其终极目标应是世界各国会计理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逐渐成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正走向日益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的会计制度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加入WTO应尽的义务,我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改革将更加深入,决策将更加透明,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的媒介作用将更加突出。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当然,任何一项制度变迁都是有成本的,会计制度国际化也不例外。从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成本、风险和利益出发,寻求更有效率的国际化路径,应该是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基本路径取向。中德两国在会计环境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更存在一些差异性,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中国会计制度的完善及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中德会计环境差异对会计制度影响的比较分析
1.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区别于国外经济体的本质特征。在这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体制下,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国家显然是首要的,最大的投资者,也必然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强调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公众利益需要,定位于“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德国是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点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些共同之处,但其本质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通过银行贷款是德国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因而在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方面极为稳健,在实务中表现为严格遵守历史成本,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结合。通过对中德政治经济体制的比较,会发现所有制的不同对会计信息使用和会计目标有着直接影响,谁是财产所有者,谁就是最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多种所有制并存,使得会计信息呈现多样性,会计目标也要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要。
2.法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法制建设,在立法、执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距离。我国既强调法律的严肃性,稳定性,也认同政府规章的灵活性。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法》是我国会计的“根本大法”,此外,还有准则、制度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补充规定等会计规范。德国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并且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律条文规定详细,具有“对事不对人”的鲜明特点。受其影响,德国会计记账的基本原则、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方面均有法律明文规定,而且较详细。在德国的法律体系里,会计是由最严厉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的,可见德国法律对会计制度的重视。法律制度对会计尤其是会计信息资料有重要影响。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会有会计的健康发展,“对事不对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促使会计职业行为人员诚实守信。
3.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礼仪之邦”一直是对中华民族的美称,讲求人和、重人伦情感不重法治,社会倾向权力等级差别,同时认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这一特有的文化环境下,我国在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满足国家需求,对国家应当无所保密。这些,使我国会计制度很注重规避风险,但同时又倾向“借鉴”和“趋同”。德国属于群体导向文化,有强烈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意识。德国人对自己的会计制度过于自信,缺乏对他国经验的借鉴,在很多会计要素的定义中都难觅英美等主流国家会计要素的踪影,这无形中影响了德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德两国社会文化环境的迥异对会计制度的影响是明显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应根基于各国本身所特有的文化土壤。但是,作为一项制度或者法律,会计政策的选择要切实反应本国国情并行之有效。
4.教育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在改革开放后,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的教育日益显露出许多弊端:在办学方向上,过分强调“精英”教育,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而职业中学以及职业教育却形同虚设;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当前的授课方式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使得学生的思维较呆板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办学体制上,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够高,就是官办教育处于垄断地位,以及教育的计划经济成分过重。教育不是向学生负责,也不是向市场负责,而是向上级负责。而德国自19世纪由教育学家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大纲后,率先建立了现代大学体系并一跃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德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十分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潜能,其为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精英,营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德国大学也成为全面介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功能场所。因此,中德两国社会文化环境的迥异对会计制度在制定、理解和应用上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德两国在会计环境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更存在一些差异性,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中国会计制度的完善及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对适用于我国会计环境需要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推广,争取得到世界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赞同,并使其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方法。(2)对相异于我国会计环境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应大胆借鉴,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三、改善我国会计环境,健全我国会计制度,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性及成本分析
会计制度国际化有利于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便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扩大国际间经济合作,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会计制度国际化可以满足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我国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而且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和熟悉现代国际会计实务的专业人才。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会计人才,一定会推动我国的会计事业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当然,任何一项制度变迁都是有成本的,会计制度国际化也不例外。
1.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设计费用;调整费用(制度的修改、完善);新制度明确确立的成本。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是在旧制度的边缘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通过新制度的不断发展来渐次消减旧制度的空间,促成旧制度的变迁,然后达到整个制度的创新。任何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都要经过大量专家、学者的讨论才进行起草、制定,而且还要经过后期的多次修订,需要花费大量的制度的创新成本和时间成本。
2.公众对于新制度的适应期的成本。新的制度实施的初始阶段往往不能达到制度运行效率最优,因为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与新制度会有一个磨合期。
3.执行成本,如宣传费用、试点费用等。
4.制度变迁中瓶颈区间的成本。制度变迁是源自成本-收益分析的,只有既有制度导致收益下降甚至为负时,制度变迁才会发生,此时就很可能遭遇制度变迁的阻力。因此在瓶颈区间内,要对制度变迁进行系统操作,创造必要的环境和辅助条件使某些局部的变迁得以进行,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成本,但我们应尽量降低这些成本。
5.会计准则的组织与协调成本,主要指学习和动员组织成本。我国会计制度变迁还面临着公众对新制度认知不足的困扰,因此为新制度确立而支付一定的学习和动员组织成本是必要的。即便是我们引进了英美德等国家的成功理论经验,也并非简单直接地植入新制度中即告成功,还有个消化吸收的问题。
6.转换成本,包括与会计准则相关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的修订成本。
7.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既包括强行规定执行新会计准则而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的成本,也包括转换中企业利用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粉饰利润引发的成本。
8.税收成本,采用新会计准则报告的会计利润会发生变化,传统认为新准则下的利润会低于采用之前的利润,因而会减少政府税收。
四、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的措施
1.以制度借鉴为前提,加强国际会计与中国会计的比较研究。会计国际化受诸多因素制约,成本高昂,借用其他国家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推动本国制度国际化,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大减低制度创新的费用,加速会计国际化过程。通过设立专门的国际会计研究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和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通过虚心学习以提高和充实自身,学习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使我国的会计变得完善和先进起来。
2.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为目标。加入WTO前后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最大的不同点是:加入WTO前,会计制度国际化目标的定位主要强调与国际惯例协调;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以资本市场为导向、与IFRS趋同的会计制度就成为后WTO时代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战略目标。目前,IFRS在国际之间的会计协调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是一个后起的国家,这使我们有可能参照IASB已经形成的IFRS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目标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水平”,谋求后发优势。
3.缩小国际化的成本。中国在不利于自身的国际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会计国际化、特别是向IFRS趋同的过程中,不能消极等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国际化成本,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便是主动进入国际制度内部,对IFRS的制定施加影响,缩小国际化的成本。将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反映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组成优秀精良的队伍,为IFRS的制定出谋划策,对IASB发布的各种报告和征求意见稿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使国际会计制度能够较多地体现中国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
4.鉴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会计制度的现实,要在国际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更有发言权,区域间合作就显得相对重要。我们应积极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例如,应当加强与亚洲国家准则制定机构间的沟通和合作,对IASB和IFRS提出意见和要求,可以扩大亚洲国家在IFRS制定中的影响,使IFRS更多地体现亚洲国家的情况和需求,积极谋求自主制度的发展,突破国际垄断。
5.按照国际会计规范的构成构建我国会计制度的结构框架,包括,加快具体会计制度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尽早实现从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制度的转变;参照国际会计制度体系的构成,补充和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等。
6.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会计主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会得出不同的业绩信息,从而影响到会计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会计主体出于增进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偏离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执行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这表明如何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是深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会计史研究:历史.现实.未来.第三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0.
[2](美)萨达甘伦著,伍利娜,王珂主译.国际会计:使用者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3]常勋,常亮著.国际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
有关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2016年会计大专毕业论文例文
3.大专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4.财务会计大专毕业论文范本
5.2016财会专科论文范文
6.电大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