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论文3篇

2017-03-06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一些消极的或者是颓废的事物的发展。网络,影视等各种传播媒体不断发展,中学生所接受的事物也是日新月异,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又恰恰是一个“危险时期”。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美国中小学参与心理咨询的人员有如下几类人:有关的医疗专家、健康专家、教育专家(包括教育专家、学科教师、特殊教职人员、资源人员)、行政人员、学生、家庭成员和学校协助部门等。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我分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我班学生×××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提出如下几个解决办法:一、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二、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三、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四、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 2 0 0 2年高考总分取得631分的成绩,各学科中最高分是语文659分,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看来,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会因素在此暂不谈及。)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高中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二

思想教育工作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应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但是,长期的重视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已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向了形式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多数思想教育工作者没有摸清青少年的思想脉搏和需要,进行工作时只讲形式,不注重效果,导致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失利,甚至是适得其反。同时,青少年对于社会现实生活,师长的言行都已经有了自己评判的标准,尽管幼稚、片面,但却左右着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因此,成人的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必然会使青少年无所适从,产生反感。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渗入了我国。例如,强调自我、突出个性等方面迎合了青少年追求独立的心理,使之影响了大批青少年,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就愈加复杂化,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简单地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在这其中,有社会历史原因,有教育上的原因,更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着逆反心理,但是,不同社会制度中产生的逆反心理便会打上不同社会的烙印,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可能是个人主义、个人对社会的报复心理产生的温床,也可能是创造性思维,开拓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先兆。当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是一种感情成分多于理性成分的不成熟心态,我们必须看到它求新求异,有着开拓创新的趋向和可能。因此,只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来加以引导,就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克服逆反心理的不利因素,

四、逆反心理的积极面及引导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具有积极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逆反心理表现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

不听命于成人,对成人的管教予以反思都说明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性的增强。此时,青少年已不再是处处需要成人呵护和照顾的孩子。他们已形成了自我评价及对社会、对他人的评价标准体系,开始以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这是青少年独立性的可贵的萌芽。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了青少年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分析社会现象,表现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的使命感

青少年对于正面宣传的否定、反向思考虽然说明了他们思想上的不成熟,但是也表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对社会上存在的个别不公正、黑暗的事例表现出不满和愤怒,这都表现了青少年纯真的正义感和道德观,这些可贵的思想萌芽如果加以精心培育,必定会成长为栋梁。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中存在着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反对束缚的可贵精神

创造力是一切人才根本的特征,反对成人过多的干涉和束缚表现了青少年渴望创新求异的愿望。虽然他们并不能明确自身的创造目的,但却在创造欲望的推动下去反对常规;教育者应当认识到,打破常规、出奇不意不仅不可怕,也许还是创新的预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才会扼杀青少年旺盛的创造力。

(四)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成人反思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当教育者面对青少年的反抗时,应冷静地反思一下我们教育中的不当之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忽视了青少年的思想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青少年迫切的心理需求,没有能形成民主、向上的家庭气氛,压制青少年渴望成长独立的要求,等等。我们前面也曾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应归咎于青少年。同时,我们教育工作应多一些反思。

青少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回避的,作为教育者,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束手无策,应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

高中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三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面予以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心,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人的自我心理环境,因为人的自我心理环境不仅受到外部的影响,也受自我的影响,主要是指受自我暗示的影响。人们会常说,你要想学坏,周围环境再好,你也会变坏;你要想学好,外界环境再差,你也会变好;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不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两者之中,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自我意象,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等,用“超我”来调节影响“本我”,用理性来引导潜意识。当然,往往由于中学生自我主宰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差,思想行为多情绪化,因而必需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有一个中学生每次离家上学,明明自己已经把门锁 了,可是他总要再回头看看,生怕没锁。一次他从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上了解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于是他以后出门时在检查一下门锁后便叮咛自己:我已经把门锁了,不要再回头。这样,他很容易地矫治了自己的心理疾病。

一名女中学生来了月经,心理非常紧张,整天神思不宁,父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细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

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