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例文附评语

2017-06-06

相关话题

作文是个人知识储备、思想情感、智能和语言的综合作用和表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作文例文附评语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作文例文附评语一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起伏不定的,没有任何人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在挫折目前,有人畏缩了,有人哀叹了,但我要说,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确,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经历过挫折的考验。爱迪生不害怕一次次的失败,依然苦心研究创造,成了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发明家;莎士比亚不在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潜心研究戏剧,最终出现了从车夫到戏剧家的巨大变化,桑兰小小的年纪就经历了由运动健将而终将一生与轮椅相随的挫折,可是她没有屈服,以自己灿烂的微笑成为了身残志坚的楷模……

其实,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人当然远不止这几个,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面对挫折不退缩,勇敢面对,最终获得了成功。挫折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是悲伤,但一旦人们勇敢的“扼住命运的喉咙”,就会成为生活的强者。的确,生活中每个人都企盼着前途是一马平川,但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多少能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呢?温室虽好,但里面的花朵是禁不起雨打风吹的,世间纨绔子弟又有多少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的呢?挫折是一个宝贝,是一块试金石,只有能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勇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勇敢的面对艰难险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胜。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呀!

正确面对挫折,会发现挫折并不可怕;正确面对挫折,会发现“失败是成功之母,战胜挫折就意味着成功!挫折培养人的性格,挫折锻炼人的耐性,正确面对挫折吧,它将会带来无限的美好!

点评:这篇散文鲜明地论述了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开头斩钉截铁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回溯历史,运用引用论证和事实论证,又兼用排比句式,使得论证严密而有气势。结尾简洁有力,鼓舞人心。

高中作文例文附评语二

今天,我到美丽的乡下去感受田园风光。

一声声清脆的口哨声,一阵阵优美、动听的歌声使这美丽的田间又添几分优雅。田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小虫、蛐蛐唱着愉快的歌儿。天显得格外的蓝,像一块蓝宝石。正当我陶醉在这田野间的美景中时,一群孩子顺着羊肠小道嬉闹着跑来了,嘴中还不停地念着:“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着小朋友们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涌起一种无名的冲动,朦胧中脑海中涌现出上周六在阿婆家看到的情景……

久违的蓝天、白云。那个山坳是属于这儿的人们的,那田间的美丽景象也是属于这的人们。几个农村孩子在小河中摸鱼。好是难得,好是幸福。“哈!哈!哈!抓住了!抓住了!”孩子们笑得那么开心,我真是羡慕极了,可又没有勇气跟他们一起去河里摸鱼。我不清楚,这些孩子是否欢迎我这位“陌生客”,我也不明白这田间游戏属不属于我。我只是觉得这儿的一切都是我们看也看不到的,想也没想过的;那么美好而又迷茫……“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又一次响起,我不由想高声呐喊:何时让我们也拥有一个属于我们的“仙境”呢?

点评:这篇写景游记记叙了美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久违的田园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本文文白结合,“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歌的运用让这篇游记更富有生活的韵味。

高中作文例文附评语三

——不是为了生命的凋零而消失;而是为了生命的希望而努力。

大海仍在波涛汹涌地奔腾,周边是死一样的沉寂。只听见沙沙的风声跃耳一过,只听见无数的海水撞击着岩石。回头……看见那轮血色的残阳。一天的辛苦已经停止,为何它仍在那无际的大海边沿?它是在等待夜幕降临,然后安静地消失?不是的。它正在等待黎明的开始,然后继续拼搏。

我讨厌死亡,讨厌消失,讨厌一切将要破灭的希望,可是,我独爱残阳,因为它不会消失,不会死亡,它会继续生活,继续奋斗,继续为生命的希望而努力。

残阳是美丽的,比起刚开始火红的骄阳,它更美丽,因为它更具备生的希望。

早晨的朝阳尤如一个不知所措的小孩,它不懂得珍惜,不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老;中午的骄阳就象一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它不会去珍惜,不知道自己即将会老;只有到了黄昏的时候,这残阳就如一个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只有它会去珍惜,因为只有它明白自己已经老了,所以要去珍惜,去拼搏。

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个从朝阳到残阳的过程呢?因为有残阳的拼搏努力,才会有第二天黎明的曙光。

夜深了,大海仍在奔流,微风还在吹拂着万物。回头……那轮血色的残阳呢?消失了吗?没有,第二天黎明,你会发现它变年轻了……

残阳——永远美丽!

点评:作者用灵动的笔触饱含深情地抒写“独坐残阳里”的感受,静美的残阳让作者感慨“不是为了生命的凋零而消失;而是为了生命的希望而努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