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与师德培育论文

2017-06-05

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健康又是师德培育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师心理健康与师德培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心理健康与师德培育论文篇一

《教师心理健康与师德培育》

摘要: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健康又是师德培育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问题。明确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以及在师德培育中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问题,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习状况。

关键词: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维护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163-02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直接关系到教师良好身心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大问题,西方学者威蒂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研究就认为:教师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也容易患心理疾病,他同时还发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导的班级中,人格失常的学生人数就较多。这表示教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自我素质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教育影响学生以形成其良好人格的需要。因此,在师德培育中抓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的人才算心理健康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处在不同年龄阶段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可能有差别,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条线上两个不同的端点。因此,理论界对心理健康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比较通俗的说法是:心理健康是指人对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具有愉悦而良好的适应。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心理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首先这个人要身体健康,没有生理症状或疾病,其次是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师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科学已揭示出人的心理是由于生理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原因要从生理、社会环境以及心理本身等方面入手,既要从多种因素整体考虑,也必须深入分析具体成因。

1.遗传和身体健康的影响。遗传一方面是由于神经系统类型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如弱型神经系统的人在外来冲突面前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是遗传所形成的生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心理问题,例如:有些个子矮或长相差的教师往往会产生自卑、封闭、过于敏感等心理问题。一般来讲,身体虚弱多病的人比身体健康的人易产生心理问题,一些患病的人更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如恐惧、精神萎靡、情绪忧伤等。

2.物质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心理问题尽管有生理学基础,但对教师心理卫生问题起重要影响的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一方面是物质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在有噪音的环境下工作,易产生烦躁易怒的心理;在光线暗淡的办公室里办公,会使视感降低;长时间、超能力的工作会使教师产生焦虑、厌倦、愤怒等情绪反应。同时,教师物质生活条件差,大脑营养得不到保证,会使教师产生神经衰弱、精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另外过量的烟酒也会使教师的身心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直接影响作用:一是教师本身不良的人际关系。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赞认为:“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带来的。”二是教师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社会急剧变革,不满意的工作调动,家庭中的天灾人祸等都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①教师不合理或不现实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向学生或向领导提出一些不合理或不现实的要求,如想从事某个自己喜欢的岗位,希望得到某种待遇或荣誉,或要求自己任教的班级学生都优秀,每项比赛、考试都拿第一等,往往因多种原因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教师从而产生愤懑或悲观失望的不良心理反应。如果这个教师因多种不合理不现实的需要都未得到满足时,长期的心理积压又不能宣泄,就会综合形成心理健康问题。②教师的不良情绪反应。在生活中常会发现,有的教师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恐慌等,这些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往往因小事和同事闹口角,因学生犯错误而不冷静,体罚学生等,严重的还诱发身体疾病。③教师的某些不良性格。某些不良性格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如心胸狭窄的教师易产生孤僻、无助感,难以与人和睦相处,争强好胜的教师难免受挫折、碰钉子,意志脆弱、性格内向的教师易猜疑、过于敏感等。

三、为什么要在师德培育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

1.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现代科学证明,人的许多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因情绪紧张而患病的人占人群的76%;我国心理工作者曾对232例高血压病人的研究表明,因病人病前不良个性与情绪引发疾病的人占人群的74.5%……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有助于增强自我身心健康。

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心理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人精神的大量空耗和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许多研究实践表明,人在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影响下,思维受阻、反应迟钝,学习与工作效率低下。另外某些不良的性格特点,如意志薄弱、过于自卑、依赖性太强的人,他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是不高的。同时大量的事实也表明,适宜的情绪与良好的性格是搞好学习工作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拉格拉斯认为:“在某些知识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个人,通常是凭借聪明,同样也依靠个性力量,他们除了具有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好奇心、毅力以及自我批评的能力外,还表现出不同一般人的开朗、有主见、富于想象力以及幽默有趣的性格特点。”教育实践也表明,具有良好性格特点的教师,他们的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因此,在师德培育中抓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功效是有积极作用的。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形成。如一名经常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易烦、易冲动、固执的教师,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以上不良的心理影响。西方学者威蒂研究认为,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导的班级中,人格失常的学生人数较多,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有偏见的教师,他们影响下的学生往往办事不认真,并也有偏执心理。所有这些表明:教师只有以自己的健康心理去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怎样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要科学用脑。脑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心理器官,因此科学用脑是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内容。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以下要求:用脑要适度;保证脑的营养供给;加强脑的锻炼。

2.教师要冷静处理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紧张事件,如工作中的挫折,家庭中的变故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如紧张、焦虑、哭泣等,短暂的反应对于人的正常机能具有保护的意义,但若长时间的经常这样必然会引发心理疾病,因此在一些紧张的应激事件后,教师要适当放松,转移注意力,使自己处在一种自然的轻松的状态下。

3.教师要培育自己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表现较强的适应能力,他(她)们容易与人相处,赢得别人的好感,能巧妙处理各种矛盾,他(她)们热爱生活和工作,关心他人,自立自强,对未来充满信心,能立足于现实,不断进步。人格健康的人大多表现为心理健康,故教师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4.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是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督促教师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消除大脑和身体的疲劳,另一方面使体质增强,减少疾病,避免因身体有病造成精神负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坚持体育锻炼。

总之,教师的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问题,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习状况。因此,我们在大张旗鼓的对教师素质进行培训提高的过程中,更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育。

参考文献:

[1]彭豪祥.现代教师心理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3,(3).

[2]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顾勇.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教师心理健康与师德培育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