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再成书法欣赏
林再成是书法篆刻双修的青年艺术家,以不俗的成就印证了自身才情。再成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朝鲜族,自幼酷爱金石书画。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专职书法教师。我国当代知名书法家。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林再成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林再成书法欣赏
林再成书法图片1
林再成书法图片2
林再成书法图片3
林再成书法图片4
林再成人物简介
1970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 艺委会委员,甘肃书法院艺术顾问,"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获得"2006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并荣获苏州市中青年书法家"十佳"称号。八届国展全国最高奖获得者。
师从刘江、章祖安、王东龄、祝遂之和陈振濂诸教授,获益匪浅。"润秀"是他书法风格特征的最好概括,豪放之中不乏秀丽,粗犷而不失细腻,将二者结合最佳,方能称得上是成功之作。
其篆刻以满白、细朱为主,工稳秀丽,流光溢彩。印风虽工稳,细微处见变化机巧,蕴藏匠心。因为有大量临摹汉印的功底,其印虽多平直,亦见高古神韵。
林再成书法断想
齐玉新
前不久,一个收藏家给我发来一条短信说"你寄给我的林再成绢本手卷是印刷品!"我一愣----怎么可能呢?!他说"手写的怎么跟印刷的效果似的?"我只好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你把手卷泡在水盆里,湮墨就不是印刷的。
我与再成认识差不多有十年了,自八届国展看着他现场考试、获奖之后就觉得他好像在书坛上消失了一样。于是我很奇怪,大家都在折腾,他为啥没动静了?
去年夏天在苏州,因为"书法苏军"的采访我才真正知道了他这些年到底干嘛去了,才真正饱览了十年磨一剑之后的林再成书法艺术。原来,这十来年的时间,他就终日沉浸在书法的古代经典长河中默默地修炼着自己。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七十年代的书法家能够耐得住寂寞,我几乎没有见过。面对他的作品中的技术含量与十 年前相比,只好用震惊两个字来表达了。
在当代,搞书法显然是很幸运的。专业的书法院校教育、那么多的资料和资源(甚至有些古人都没见过)、发达的媒体、众多的国展平台资源,因此这也是一个少年成名的时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书法领域这些年被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可是,我一直认为尽管当代是一个青年优秀书法家辈出的时代,然而"早熟"却掩盖不了"青涩",这也是当代书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技术不过关!很多书法家依仗自己的才气逼人,创作全凭才情,作品自然激情充溢、潇洒纵横,可是如果用一生的时间去考量一个书法家的时候,才情、才气总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慢慢褪去。有人说,老了,拼的是学养和功力。功力是什么?是技!
"技近乎道"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在锤炼技术的寂寞之路上,再成埋头去做了,这是一个书法家难能可贵的清醒认识。或许有人说,书法是艺术,是抒发心性的艺术形式。可是,技术不过关,如何才能更好、更准确、更自由的承载一个艺术家的情绪和思想呢?在这一点上,再成对于技术的锤炼是非常聪明和理智的,也只有这样,才有他的爆发。
再成是一位以行草书创作为主的书法家,尽管我们所能见到的作品基本都是行草书,可书路却非常宽。比如,他的大字行草书取法宋代诸家,尤以米芾为主,用笔雄强泼辣,线条粗壮挺拔,颇有"刷"字之神采,观之深有汪洋恣肆之感,酣畅淋漓。大字难做,很多人做大字用笔却有粗糙之病,虽则有气势,却失之荒率,不见笔墨。再成的大字行草书在用笔上十分讲究,点画精微,起承转合拿捏准确,足见其精湛的用笔技术。大字难做,而能做到气势与精到则非常之难,很多人也只好取神舍貌,这个,包括古代书家中也不鲜见。
如果通览再成的小字行草书,你会惊讶于他对几种风格的驾驭能力。比如,他能做米家风格的小字行书,用笔提按变化很大,铺毫痛快而又于细腻处纤毫毕现,可谓风樯阵马、开合有度;他还能写一手沉静圆融的元代赵孟頫风格的小行书,只见笔毫在宣纸上婉转回环,一派萧散的松雪味儿魏晋风度溢于纸上;当你见到他的另一种小行书的时候,又会惊叹于那种规整谨严的法度在笔尖下快速的流淌,一点一画之间腕下自然生发出康里子山的神韵。
我曾经纳闷好几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行书,林再成是怎么在手下生成的?他说,一个是技术的熟练和扎实;一个是对于古人经典的深刻理解。我想,能够清晰地分开不同的风格和"技术参数",上述两点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
作为一个书法家,是需要有自己的艺术主见的,最可怕的是随波逐流,终将会淹没在时代的长河中;最可贵的是有一个清醒的思路,能够深入的去挖掘被别人忽略的盲点。在当代魏晋书风笼罩的创作格局下,林再成十年如一日的瞄准宋元书风,去锤炼自己的技术、去与古人做着心手双畅的技术融合,最终他不与人同。
学米者不乏其人,而能沉浸在米芾的手札中,从中提炼自己的技术语言,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再成的聪明之处。潜心赵孟頫的书法,这又何尝不是对魏晋书风的另外一条通道呢!而涉足康里子山并由此融合成为自己的一个艺术语言,这难道仅仅是独辟蹊径吗?我想,这或许又是再成对于古典经典深刻理解与发现的体现。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第一个发现道路的人就成了领路者,后面的人就成了随从。
前些天,我曾经和一个刚学书法的人讲----其实书法很简单,一是你能够控制住毛笔,正确、合理的使用它;二是你脑子里面要有东西。于是,用你的手准确的表现出来,你就是书法家了。说起来很简单,真正能做到了,那就是"心手双畅"了。
一个书法家,,需要一辈子做临摹古人经典书法的事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反复锤炼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无非就是----不断地训练手的技术,不断地强化对古人书法的记忆过程。卖油翁那两下子就是技术,而他的那两下子难道不是表演艺术吗?他最终道出了真谛"唯技熟耳"!作为书法艺术,我们的情绪、心性、思想、审美最终还是要通过笔墨线条来传达出来,没有精熟、准确的技术表现手段,一切又都是空的。
难怪有人以为林再成的字象印刷的,这是因为他的技术太高妙了,以至于每一个点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用笔动作都非常严谨、精熟,他的用笔技术已经完全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手工书写,而只有如此,他才能正确、准确的来用毛笔、用线条传达他的审美追求。所谓艺术中的"无意于佳",应该理解成是建立在技法纯熟基础上的率意和自然流露。
面对林再成的书法,我坚持认为,他对于技法的锤炼最终决定他会不断超越他人并超越自己的今天;他对技法的锤炼,也最终决定他的作品会不断趋于完美。一件艺术品,也只有近乎完美的技法,才能决定他的艺术品质。没有绝妙技法的艺术品都不是好的艺术品,如同没有技术含量的书法作品一样----绝对不是高级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技术,包含了用笔、结构和章法,现 在,林再成完成了技术的熔铸,那么,技近乎道就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