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2017-05-31

2017高考正在紧张备考,历史知识点是文科生必背的复习内容,为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推荐2017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一起看看吧!

2017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戊戌变法

一.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

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二.变法过程:

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C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1898)

三.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四.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

五.结果:失败

六.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

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七.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八.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017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基础。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