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哲学指导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论文
在日常用语中,“哲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哲学一词可以是指一种宗旨、主张或者理念。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用系统哲学指导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用系统哲学指导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人为本”是“新型的城镇化”关注的核心价值,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要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因为在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体系中,中小城市是基本的组成部分,而且数量巨大,其经济总量在全国也占有巨大的份额。另外,由于中小城市处于城市和乡村的结合点,自然就成为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实现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用系统哲学指导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我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无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必须认识到城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发展的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巨大,面对的困难也是我们难以预料的。目前在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城市城镇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空间布局缺乏合理性
中小城市应立足自身现有条件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为发展目标。目前,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政府或政府相关领导甚至拥有自主决策权、规划主观性明显,缺乏应有的科学论证和听证环节,很容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使规划的方案背离市民的意愿和需要,偏离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划审核,导致一些功能分区不科学,导致城市肆意扩张,布局混乱,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在中小城市中,城市规划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相对滞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先开发、后规划的情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过分追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情况十分严重。
(二)中小城市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
城市过快的扩展往往超出城市现今运载能力的范围,人口过快过度的聚集很容易超出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范围,导致城市供水不足、供电紧张、交通不畅。这种不利的现象违背了城市让生活更便利更舒适的原则,造成时间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现有的城乡的二元经济体制成为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障碍。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阻碍了人才和各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此外,工作和居住在城市的农业户籍者大多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因为面向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不能为其提供社会保障。
(三)中小城市城镇化滞后于农村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虽然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即“离土不离乡”;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是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力不足,这就造成大量从农村土地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不能通过城镇就业吸纳到工业生产中来。从农业生产部门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通过城镇就业吸纳到工业生产中来。中小城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严重影响了中小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
(四)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农村土地大量流失,地方城镇化建设无序、扩张无度,违法违章占地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失地农民数量增加迅猛。目前土地征用范围过宽,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和补偿又严重滞后,这直接导致部分失地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处于“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尴尬境地[1]。对于土地被低价征收的农民,他们为城镇化贡献了土地资源的同时,却可能要承受高房价的沉重负担。在国有土地转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的做法,往往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因为征地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占到了此类事件的50%左右。这种以牺牲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用系统哲学指导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关联和互相作用的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民的思维中,都存在着无数的系统[2]29。中小城市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势必会出现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就需要组织者和指挥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系统哲学去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各种困境。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系统哲学思维,原因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握矛盾的运动规律,顺利解决诸多难题,从而达到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目的。 在推进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运用系统哲学思考城镇化这一课题,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做出科学部署和规划。
(一)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坚持科学规划先行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最基本的原理,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它科学地揭示了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它主要是指要素和系统不可分割;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2]31。
为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从大局着眼,科学规划,避免由于忽视事物整体性所导致错误认知结果的出现,从而保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把科学合理规划放在首位,特别是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强化生态意识,努力打造各具地域特色的新型小城镇。
(二)运用系统层次性原理,加强产业支撑作用
系统的层次性原理指的是,因为组成系统的诸要素存在种种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方面也表现出等级秩序性,进而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系统运行是否有效,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层次分明,各司其职。该原理对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在于:在考虑城镇建设中各个行业的发展时,要明确各个行业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其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影响。产业发展、市场繁荣是城镇发展的基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的重要作用。
(三)运用系统相关性原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的相关性原理揭示了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机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系统同外部环境的相关性主要是指开放系统,即与外部环境有紧密联系的系统,与外界毫无关联的封闭系统是不存在的。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各个行业和要素间是彼此联系的,某一个行业或环节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城镇化的进程,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完善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的实现又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就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资平均在12元左右,如果我国一年增加1 000万城市人口,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就将要达到1万亿元,如再加上相关服务的投资需求,其数目是相当庞大的,这必然会成为推动未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民生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加快健全和完善卫生、商服、文体等场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住房改造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四)运用系统动态性原理,推进体制改革创新
所谓系统的动态性原理主要是用于解释系统状态同时间的关系。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关性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关性都是动态的,都会与时间密切相关,也会随时间发生不断变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任何体制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产生、发展甚至是消亡都应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那些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体制制度,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加以完善。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体制创新,特别是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因为二者关系到诸多农民兄弟的利益福祉,也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和谐。为此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人口市民化道路,逐步实现农民兄弟在城市就业、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城市无缝对接。
建设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的指挥与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城镇化的政策时,要保证方针政策的科学性,这就离不开哲学这一“理论武器”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从而保证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