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是怎么形成的
脑炎又称森林脑炎、苏联春夏脑炎、远东脑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造成,引发脑部的严重炎症。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脑炎的相关医学知识。
脑炎是怎么形成的:
病因
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临床症状
1.全身毒血症状: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病日后,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约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脑炎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导师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专业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晋升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医术不同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时,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见。
在严重的病例脑电图检查,可四川发现广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变相同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坏死灶(颞叶及额叶坏死灶见于单纯疱疹脑炎)和主要基因位于脑白质的脱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因病原的不同,现任而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神经损害严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运动障碍智能缺损等),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则症状轻,预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过急性期,则预后较好,可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多见于昏迷或延髓麻痹的患者,此外为心肌炎及唇疱疹。后遗症主要是脑及延髓病变后所遗留的肌肉瘫痪、精神失常、失语、痴呆、癫痫等。肌肉瘫痪最为多见,多为一侧上肢瘫痪或双上肢瘫痪。
疾病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护理、降温、止惊以及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照乙脑的治疗。
(二)免疫疗法
1.血清疗法: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内注射5~10ml。
2.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轻重差别很大。既有高热不退者,也有仅为低热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精神面色不好,困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风、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而发生,最易引起高热、抽风、昏迷。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病情亦十分严重。脑部不但有炎症、水肿,而且出血、坏死等亦较多发生。
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个合并症。病儿除腮腺肿痛外,逐渐产生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脑部可能受到损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转后才出现脑炎症状。极少数病人始终无腮腺炎之症象,一开始即为脑炎之表现。
病毒性脑炎可通过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脑电图及C T来诊断。少数有条件的医院可做特异性抗体或病毒分离。以期进一步明确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