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写的随笔

2017-02-27

道德观察是央视的一套节目。那大家看了之后都写了哪些心得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看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写的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看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写的随笔篇一

昨天晚上,很少看电视的我,看了中央12台的《道德观察》,路一鸣主持的。

苏州大学附二医院急诊室接了一名危重病人,此人被他人捅了一刀,伤及心脏,生命垂危。急诊室的值班医生没有片刻犹豫,果断决定:立即手术,就在急诊室的病房手术。手术成功了,病人得救了。

谁知,这件事被记者报道后,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人说,急诊室没有动手术的条件,病人感染了谁负责?有人说,没有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字,不符合医疗规程;还有人替医院担心,病人没有交一分钱,没人担保,费用问题谁承担;有人为手术的医生担忧,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万一手术失败了,你怎么说得清?

可敬的是苏大附二医院的医生们,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他们只有一个愿望:抢救病人,把病人从死神那里夺回来。他们没有向领导汇报,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没有搞清交没交钱,因为生命比钱重要;他们没有等待家属签字,因为家属不在本地。他们知道来不及转到手术室手术,当机立断,马上手术。正因为他们的果断,病人才转危为安,获得二次生命。他们并不是不知道现在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官司不断,稍有不慎,就会名利顿失。他们凭着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凭着高超的技艺做了一般医院不敢、一般医生不敢做的壮举。不过他们还是有所准备,手术全程录像,以防万一。做好事做到这个份上,岂不悲乎?这是医卫事业的悲哀,这是社会的悲哀!

值得欣慰的是,主持手术的医生被评委白求恩式的好大夫,各级卫生主管部门也予以充分的肯定。

社会上经常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黑狗白狼眼镜蛇”,黑指警察,白说的是医生,眼镜直指教师。本来应该是备受尊敬的职业,却被丑化得面目全非。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公安干警、医护人员、教师是敬业爱岗、恪守职业道德的,当然也有一些害群之马,败坏了本系统的声誉,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体制、经费等原因,使他们在公众中的形象受到损害。

社会呼唤职业道德的回归,社会也呼唤“理解万岁”。

现在倡导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如果我们各行各业都各司其职,都依法办事,都遵守职业规范,都以人为本,以社会利益为重,那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不和谐的声音就会销声匿迹;如果我们的民众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冲动,少一些怨气,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和谐,更为完美。

前天,区教育局和培训中心所有领导教研员到学校视导,对学校工作进行充分肯定的同时,希望我们加强午间管理,注重社会效益,为学生服务。我们午间管理即是学生在学校午餐,并分班进行作业辅导。其实,我们也早就意识到了,怎样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问题。局领导的话语重心长,给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在加强师德建设上下功夫,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这样,学校就会持续发展,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看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写的随笔篇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都有自己的目标,都有自己赚钱的方法。

生活在大都市,并不像农村的那些淳朴老农民过的自由自在,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善良的,淳朴的。无论是什么职业。可是我就在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哥还是第一次。2008的奥运即将来临,挨着首都最近的城市就是天津啦,天津市的发展在这几年真的是飞速变化,城市的变化也就是象征的人民的变化,素质的变化。偏偏就有些个别的人在很细微的地方有损自己的形象,更有损自己家乡的形象。

那天和朋友一起去购物,因为又累又饿,就着急着回宿舍,打了量的就回去。短短的距离早已熟悉价钱,11块4毛钱的价格是绰绰有余,经过几个红灯的漫长等待终于到了宿舍,中途的打表器简直是按着司机同志的心愿跳动的,刚一半的路程就跳到了13点多,到了宿舍就已经14块8毛钱啦,吃惊的我说了句打表器跳的也太快了吧,拿了15元给了司机,等待着找钱,可他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我说:“怎么不找钱啦?”呵呵,很让人感到可笑的一句话却回复了我:“找什么钱?没有两毛的怎么找你。”天啊,怎么还会有这种人。我说那2毛钱就不是钱了吗?你没有就不找了吗?司机的回话更是经典:“四舍五入也该到了15块了吧,还找什么钱?”我的天,竟然会有这种人。我说你这人怎么这样,他还口气不小的说:“我怎么了,15块还算你不错啦,我就这样。”

真是太可笑啦,并不是因为那2毛钱的车钱和司机吵嘴,只是那位司机同志的道德素质也太差啦,甚至不如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作为一个迎接奥运市区的市民真是有些给自己的家乡丢脸,这样的人不但让外来的人给他本人不好的印象,更是让人给天津市不好的印象。

身为外市的市民很想给这位司机叔叔提个醒,城市的发展都是市民的努力而得到的,给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就要从小事做起。

看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写的随笔篇三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组记者施东飞在网上搜索节目素材时,无意间搜索到了《今日惠州网》上关于惠州准备用5年时间打造一座“好人之城”的新闻。“之后通过《东江时报》电子报看到《从“雷锋团”里走出来的志愿救捞队长》的新闻,我被感动了,这个人物素材太典型了,故事太丰满了。”施东飞说。

“这个人物的故事和我们的栏目主旨太贴切了,我一定要采访到这个人。”就这样,施东飞电话联系到《东江时报》,提出了协助采访的请求。21日晚,施东飞同摄像记者董政从北京赶到惠州。

央视记者赞 《东江时报》报道很到位

到惠州时已是晚上10时30分了,还没来得及休息,施东飞就约《东江时报》记者在酒店商量如何采访赵喜昌的事情。“他的故事太精彩了,很想早一点采访到他。”

22日上午9时30分许,施东飞、董政在《东江时报》两名记者的引领下来到了赵喜昌家中。“真没想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还能来采访我。”赵喜昌说。根据《东江时报》对赵喜昌全面、透彻的报道,央视记者的采访工作非常顺利。“看了你们对赵喜昌的系列报道后,我很快就对赵喜昌有了一个准确了解,你们的报道很到位。”施东飞说。

提到别人的不解赵喜昌一度哽咽

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中,赵喜昌一直都笑呵呵,但当施东飞提到“是否有人对您做的事情产生过误解?”的问题时,赵喜昌突然哽咽了,拍摄也因此一度暂停。

在调整好情绪后,赵喜昌告诉施东飞,自从他干起了水下打捞这件事情后,曾受到过一些人的误解,有人讽刺他是为了出名才干的、有人忌讳甚至都不愿与他握手等。当日上午,赵喜昌的妻子吴剑秋也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

赵喜昌水上亮绝活

连日来的降水,让摄像记者董政很担心。“我来之前也查过天气预报,说最近几日惠州会有降雨。”但是,从22日一早到晚上,惠州可谓晴空万里。“真是天公作美啊!”

22日下午,央视记者来到距离赵喜昌家不远的东江沙公园,在这里,他们不仅听到了赵喜昌的老朋友徐绍华讲述了曾经三次亲眼目睹赵喜昌水下救人,而且还从惠城区公安分局桥东派出所副所长林鹏那里了解到了一些赵喜昌平时的工作状态。

众人还登上了派出所的快艇,赵喜昌在东江的水面上为央视记者演示了打捞的场景。赵喜昌还在水里为大家展示了他的绝活,水面漂浮吹葫芦丝、萨克斯和笛子。

道德观察随笔相关文章:

1.法制节目道德观察心得体会3篇

2.关于礼仪的教育随笔

3.教师随笔精选

4.初二班主任教育随笔

5.初中班主任教学随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