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试卷

2016-12-27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知识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你对国学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国学知识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国学知识试卷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

A、射 B、御 C、礼 D、武

2、“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3、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5、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6、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B )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7、“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B )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C )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9、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10、“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D )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 管子

11、《天论》是荀子阐述其宇宙观的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荀子提出了什么杰出命题( C )

A天人合一 B天人之分 C天行有常 D存天理、灭人欲

1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 A )

A《管子》 B《孟子》 C《论语》 D《大学》

13、“四书”中不包括(B )。

A.《大学》 B.《尚书》 C.《孟子》 D.《中庸》

14、《南华经》是( C )的别称。

A.《老子》 B.《周易》 C.《庄子》 D.《抱朴子》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 A )的名言。

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王守仁

16、《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岁。

A.20 B.30 C.40 D.50

17、战国思想家荀子是( A )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 C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大学》

1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 A )。

A.诸葛亮 B.孔子 C.欧阳修 D.孟子

20、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B )。

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汉书》

21、《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 反客为主

22、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23、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A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4、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B )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D顺其自然

25、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26、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 A )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 B )

A老子 B荀子 C庄子 D孟子

2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 B )

A十五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29、《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 )

A孙武 B 孙膑 C孙权 D白起

30、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 A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1、《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 A )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32、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B )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看到一篇好书法 D看一场好戏

3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 B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4、“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我国哪位古人提出来的思想? ( B )

A、孔子 B、韩愈 C、老子 D、欧阳修

3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 ( A )

A、管仲 B、孟子 C、陶行知 D、孔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