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成功的例子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残疾人成功的例子,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残疾人成功的例子(一)
汤展中,男,汉族,1981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者。1997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报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老师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后来,他听说用嘴含笔也能写字画画,便自己练起来。刚开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牙齿也麻麻的。但他没有放弃,时间一长,嘴巴成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上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大到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自豪地说:“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卖作品赚的,为了赚钱,已经好几个年头没在家里过年了。”汤展中在潜心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8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中,成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现已成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南宁一所特教学校兼职老师。
成功后的汤展中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广西的残疾人朋友,总想为残疾人群体做点什么。他成了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的一名兼职老师,一有空,就去教学生绘画。他收了4名盲人学生和4名健全人学生,教他们画国画。他说:“教盲人绘画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个残疾人,困难重重,但我会克服困难,尽量把他们教好。”汤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饱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种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过海去英格兰,把残疾人书画事业发展到国外,挑战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
残疾人成功的例子(二)
4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专家说他的一生将在床上度过。然而,13年后,他不仅重新站起来,还靠几乎是自学的方式考上了重点中学,并被挪威国际联合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录取,成为中国120名候选学生中唯一享受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
4岁时持续高烧厄运突降
1996年,李淞镓出生时健康、乖巧,4个月时,有一天突然张嘴叫了声“爸爸”,惊得爸爸李天中呆愣半晌:“老婆,儿子是在叫……爸爸吗?”接下来,李淞镓就“爸爸”、“妈妈”叫个不停,半岁多就几乎能叫遍家里的所有人。妈妈赵晓琴买回识字卡,空闲时就教儿子识字,想不到这些识字卡竟成了李淞镓的玩具,赵晓琴随后又教李淞镓学数学。
李天中夫妇都是教师。有一天,李天中对妻子说:“睿睿还小,天天教他学小学生才应该学的知识,这样会让他失去五彩斑斓的童年。”睿睿是李淞镓的小名。丈夫的话让赵晓琴思考了很久,她不久后就去给儿子买回了台儿童游戏机。李淞镓将游戏机拿在手上,没用上几分钟就熟练玩起来。赵晓琴既震惊又纳闷:“天,没人教他,这孩子怎么就会玩了呢?”
对于这个聪明的男孩,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在他4岁时戛然而止了。2000年6月的一天,李淞镓突然像个被打霜的茄子焉了下去,高烧达41度!赵晓琴急忙抱着他往医院跑。
打针后,李淞镓的高烧很快退下来,赵晓琴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可第二天,同样是下午,幼儿园阿姨又跑到小学:“赵老师,你儿子的额头又烧得烫手!”这天,医生为李淞镓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还是按一般的感冒治疗给孩子打针、吃药,李淞镓的体温很快又恢复正常,晚上依然跑出家门和院里的小伙伴一起疯玩。一天后,李淞镓又发高烧了。
赵晓琴有了足够警觉:“睿睿连续3天发高烧,症状不像一般感冒呀。”此后半个月,李淞镓去医院打针、输液,他依然每天发烧几个小时。赵晓琴将儿子送到另一家医院,李淞镓又被诊断为患上了肺结核。输液3天后,他果然不再发烧了。
在医院,李淞镓已三四天没发烧了,医生同意让他出院了。李天中欣喜若狂说:“儿子,看你把妈妈折腾成了什么样。”孰料回家第二天,李淞镓又发烧了……李淞镓持续不断的高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两个月后,李淞镓的下肢疼痛更加厉害,到后来就只能扶着墙壁行走。
2001年1月,在自贡一家医院,拍摄了髋关节照片后发现,李淞镓不疼的左脚竟比疼痛的右脚短了2厘米!隔天,专家会诊,李淞镓被确诊是髋关节骨结核。
什么叫骨结核?李天中夫妇过去根本没听说过。专家们为孩子开了一些舒筋活血、补气补血的药物,叫他们带回家让李淞镓服用时,赵晓琴高兴地对丈夫说:“看来睿睿的病不会有多严重。”
回家仅几天,李淞镓不仅右腿的疼痛依然,左腿也开始疼痛起来,过了一个月,就再也不能下地行走了,躺在床上双腿的髋关节侧向两边,而且双腿也无法再伸直!最让夫妇俩感到揪心的是,李淞镓的小腿肌肉也开始萎缩。
反锁在家自学小学课程
李淞镓很懂事,尽管双腿的疼痛时常让他浑身大汗,但他从不在爸爸妈妈面哭,就算咬破了嘴唇还是不哭出声来。多少次,赵晓琴说:“睿睿,疼得厉害就哭吧,哭出来就会没那么疼了。”但李淞镓还是不哭:“我不疼……”
眼看学校要开学,李天中说:“小琴,我们快一年没好好上课,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们带儿子回到乐山,赵晓琴不得不狠心决定,她和丈夫白天上班时就将儿子反锁在家。
“睿睿,把你锁在家里,你不会怨恨妈妈吧?”第一天这样做,赵晓琴早早支走了丈夫,她不想让丈夫的心里也和自己一样内疚。丈夫走后,赵晓琴这样问儿子。李淞镓笑着回答:“我不会怨恨妈妈,妈妈和爸爸要上班,才能挣钱送我去治病呀。”赵晓琴转过身,脸上全是泪水。
命运对这个孩子的无情拷打仍在继续,李淞镓的双手也开始弯曲、变形,他连打游戏机也只能用右手稍稍灵活一些的食指和中指去触动按钮……
同时,爸爸和妈妈不在家,上厕所又成了李淞镓一大困难。刚开始,李淞镓要小便,他就想自己下床,拼命挪动身体,结果从床上摔下来,头、手全被摔伤了。赵晓琴回家,看见儿子躺在地上,她奔上前抱起李淞镓。不等她问是怎么回事,李淞镓小声说:“妈,对不起,我把尿拉在裤子上了……”赵晓琴双眼湿润了:“睿睿,你没对不起妈妈,是妈妈没照顾好你呀。”
这件事后,赵晓琴和丈夫再去上班时,他们每上完一节课就会轮流回家,照顾儿子大小便。即使这样,李淞镓还是会把屎尿拉在身上。后来,李淞镓就尽可能少吃饭、少喝水,他用这样的方式来减少爸妈的麻烦。
2002年春节后,李淞镓说:“妈妈,天天打游戏机也不好玩,你和爸爸能不能教我认更多的字呢?”赵晓琴爽快答应了。从这天开始,她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李淞镓认字,中午回来后再考他还认不认识,后来又会出一些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题让李淞镓做,李淞镓几乎没一次做错……
6岁时,李淞镓央求爸爸妈妈送他去上学。儿子连坐也坐不稳,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他如何能上学呢?但赵晓琴对丈夫说:“我和你虽然可以在家里教睿睿学知识,可还是应该让他去上学,他应该回到同龄人中间。”
几天后,赵晓琴背着儿子找到了学校校长,校长同意让李淞镓入学。李淞镓第一天去教室上课,赵晓琴拿去了一个大大的枕头,让儿子垫着坐在课椅上。
李淞镓上学了,他高兴无比,他终于在生病两年后又回到了同龄人中间。刚上学时,李淞镓一天只能上4节课,慢慢地,他一天一天坚持,后来就能坚持上完7节课。李淞镓在学校,坚持上完每节课只是他所要战胜的第一个困难,接下来更大的困难是,他还需要写出让老师认得清的字。
生病两年多,李淞镓的手也变形了,他虽然能用浑身力量控制住不停发抖的手,然后握住笔在纸上写出字,但所写的字又大又乱,老师每次一看李淞镓写的作业就头疼,找到赵晓琴说:“我实在看不懂你儿子写的是什么……”每当这时候,赵晓琴就会收下儿子的作业本回家后自己批改。李淞镓的作业很少写错,但她还是时常叮嘱儿子:“要是不把字写好,谁能认识你写的是什么呢?”
李淞镓的手要发抖,每写一个字都很艰难,如何才能把字写好呢?此后的日子,李淞镓每天放学回家,他除了写作业,还要花很多时间练字。2004年1月期末考试前,李淞镓的班主任老师找到赵晓琴说:“考试时能不能让睿睿回家做题?他写字的速度太慢了,又写不好……”
赵晓琴一直不愿意让儿子感到,残疾就会让他比别人差。所以,对于儿子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赵晓琴回答说要问问李淞镓。“睿睿,期末考试你是想回家做题还是和同学们……”晚上,赵晓琴问李淞镓。李淞镓大声回答:“我当然要和同学们一起考试。”第二天,赵晓琴将儿子的想法转告了那位老师:“这样吧,我去找校长,睿睿的成绩可以不用记入班上的总评成绩。”赵晓琴没想到,李淞镓这次考试数学98分,语文96分!
李淞镓上二年级时病情又加重了,用枕头垫在课椅上,他也没办法再坐着上课,不得不离开学校,每天又只能孤独地呆在家里。自学就成了这个7岁男孩的主要学习方式,他只有期末时才会被妈妈背到学校考试。
平常,每天爸爸和妈妈上班了,他就趴在床上自学,遇上不懂的问题,就在课本上做个记号,等爸爸和妈妈回家后再问,李淞镓直到小学毕业,成绩一直在四十多个同学中数一数二,几乎每学期都会被评为“三好学生”。
儿子如此优秀,赵晓琴却不能让他有一点骄傲。赵晓琴很了解儿童的心理,知道如果不能给予孩子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滋生自满。赵晓琴常对李淞镓说:“这几年,你虽然不能去学校上学了,但同学们每天都会到家里和你一起玩,把老师的讲课内容告诉你……儿子,你能遇上这样的同学,是件多幸运的事呀。”
每次听妈妈这样说,李淞镓就会特别认真:“妈,我不会忘记这些同学,我会一辈子记住他们。”
折翅雏鹰高飞蓝天
李淞镓有个同学,幼儿园就和他是很好的伙伴。后来,李淞镓生病了,不能走路了,这个同学就天天晚上和李淞镓一起玩,他还有个任务就是要把老师的讲课内容转述给李淞镓,然后再和李淞镓一起写作业。
同学们的关爱,像清泉一样滋润着李淞镓的心田,让他感到自己并不是个被命运所抛弃的人……
李淞镓十多岁时,不再满足整天呆在床上,一早就叫爸爸把他抱到沙发上,学习一会儿再打一会儿游戏,他感到生活一下子比过去有趣多了,可李淞镓最不甘心一辈子再也不能走路。
在李淞镓记忆中,自己的儿时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他多么怀念那段像阳光般绚丽的日子呀。“妈,我难道真的不能再站起来?”儿子的问题,让赵晓琴难以回答,因为她知道儿子要重新站起来,除非有奇迹发生。
李淞镓明白了妈妈的沉默,但他说:“我一定要重新学会走路!”很快,赵晓琴发现儿子在这件事情上已开始行动,他常常独自从沙发上下来,然后用木凳支撑着身体在地上慢慢移动!
最初几次,李淞镓下沙发时,由于控制不好身体的平衡,他摔在地上连爬也爬不起来,但他还是一次次这样做。终于,半年后,一个小小的奇迹发生了,李淞镓竟能很顺利从沙发上挪到地上,并让自己准确无误地坐到木登上!接下来,他又开始练习用木凳支撑身体挪动……
一年多的坚持,李淞镓渐渐掌握了这种独特的行走方式,他可以不依靠爸爸妈妈“走”出家门了!李淞镓并不满足:“上中学,我需要走进学校,不能再让任何人帮助。”
“睿睿,有些事,并不是只要努力就能做到……”一天,赵晓琴看见李淞镓又在挥汗如雨地练习,她对儿子说。李淞镓微微一笑:“妈,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不会放弃。”说完,他用手一抹脸上的汗水,依然继续练。赵晓琴很心疼儿子,李天中安慰她说:“睿睿有这样的信心就让他练吧,我们应该支持他。”
2007年,李淞镓上中学了,他终于可以扔掉木凳,拄着双拐慢慢行走——这个在床上已躺了6年,连很多医生也说将一辈子在床上度过的少年,他重新站了起来!
上中学后,所处环境的改变,让李淞镓在心理上遭遇了比身体上更严重的打击,他很快成了一些同学捉弄的对象。
李淞镓瘫痪了6年,因双腿严重变形而发育缓慢,个子比同龄人矮了很多。再加上他握笔写字的方式和很多人不一样,需要用右手的5个手指握住笔杆慢慢书写。于是,课间休息时,很多同学就会围上前,叫李淞镓写字给他们看,有些同学还会用手拍着他的头说:“这个小矮人也来上中学,千万不要拖了咱们班的后腿呀。”
表姐和李淞镓在一个班上,她常会挺身而出保护表弟。但这样一来,李淞镓受到的嘲笑就更多了:“要靠女孩子保护,你还是不是个男人?”这种事发生的次数多了,李淞镓变得内向、不爱说话,就算回到家也沉默寡言,引起了赵晓琴的不安。了解到儿子的遭遇,她没有过多指责儿子的同学:“淞镓,你刚上中学,身体又有残疾,同学们对你不了解很正常,做些开玩笑的举动也可能是没有恶意,重要的是你应该摆正心态,就像上小学时一样多在学习上证明自己。”李淞镓抬起头:“我为什么就没这样想问题呢?就认为他们是在欺负我……”赵晓琴笑了:“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开开玩笑并不就是谁在欺负谁,不应该把什么事都看得很严肃。”
妈妈的话像钥匙一样打开了李淞镓的心门,他此后再在学校遇上有同学打打闹闹,他也会尽可能加入,就算被同学们捉弄了也当是开玩笑,他和同学的关系渐渐融洽了。同时,初中3年,李淞镓在学习上依然优秀,他又渐渐找回了自信。2010年,李淞镓考入了重点中学,他在这所国家级重点学校担任了班上的学习委员,并立誓要在3年后考入他梦想的北大。
2011年,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出现在了李淞镓面前,他作为5名优秀残疾学生之一,由四川省残联推荐,参加由中方每年向挪威国际联合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推荐的入学考核,全国共有120名学生获此资格。
李淞镓兴奋异常。可两个月后,李淞镓到北京参加由挪威驻华使馆和中国残联组织的考核时,他傻眼了,120名竞争者竟有三分之二是正常人!原来这个前往挪威留学的项目并不只针对残疾学生,还包括家境困难的优秀学生,李淞镓需要与正常人竞争这个机会。
“淞镓,不要泄气,只要你沉着、冷静,把平时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就算是和正常人竞争也不一定就会输给他们呀。”赵晓琴鼓励儿子。接下来在笔试、英语阅读和面试等5个项目考核中,李淞镓全都发挥出色。最终,成为120名候选学生中唯一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挪威方负责的学生!
李淞镓告别了父母和家乡的亲人、同学,独自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然后再从北京转机飞往挪威首都奥斯陆——这名17岁残疾少年,他最大梦想是将来做一名出色的医生,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让更多卧床不起的骨结核患者能重新站起来。
为此,李淞镓说,他在挪威完成了两年的预科生学习后,将在专业选择上首选医学,他会为了这个梦想而更加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