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时间的战争

2017-06-16

我们国家的抗日战争打了8年的时间,可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战争打了几年吗?不知道吧,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战争起因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兰的国王,尊贵无上的英国君主;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的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无可否认是一个法国人,是法兰西国王无可非议的臣子。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如果他那样做就意味着:他必须向法国国王交还他作为法国贵族时所继承的,比整个英格兰还要富庶的大片法国领土——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采取的是“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利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来临。 历代金雀花王朝的英国君主,理论上都是法国臣民,理应为法兰西国王效犬马之劳。不仅如此,无论作为与法国王室历代通婚的姻亲之家,还是作为法国最强大的封建领主,一旦法兰西王位出现空缺——老国王没有儿子,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法兰西大大小小的贵族们为争夺王位而明争暗斗的时候,金雀花王朝的君主毫无疑问地拥有参与游戏的资格!英国国王身兼法国贵族,同时还要是法国国王的姻亲,参与法国王位的竞争可以说是既合理又合法!于是在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

第一阶段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1422年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女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克雷西战役(Battle of Crécy) - 1316年8月26日

著名战役

当时法军兵力接近6万,其中有12000名重骑兵,6000弩手,17000名轻骑兵以及约25000左右的一群跟在部队的后面且缺乏纪律的所谓“公社征募兵”。英军的部队则刚过两万。但英军的指挥官爱德华三世精心的布置了战场,将自己在兵力上的“损失”在地形上尽力的补回。

1316年8月26日的下午六点左右,法军排成亢长的纵队到达战场,没有任何的侦察和警戒就乱哄哄的开始进攻。法王想将部队集结一下再攻击,于是弩手被调到了前面,但是那些“士气高涨”的法军骑士们则不听命令开在弩兵行动后不久就开始“自己”的进攻。弩手开始向英军进行射击,但由于英军是在一个坡地上,同时由于弩本身的问题多数的箭都没有射中目标,对英军来说可以说是毫发无伤。于是弩手们又再次向前移动打算将距离再拉近些,但是英军没有再给他们机会。铺天盖地的箭雨倾洒在了弩手的头上,最致命的也许还不是头上的箭雨,而是此时已经冲上来的法国骑兵。虽然出现的大规模的混乱,但一些法军还是攻到了英军面前,证明了自己是欧洲最难对付的骑士。战役开始几分钟就出现了激烈的生死厮杀。战斗似乎向着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但不久英王和其他两个分队的指挥官就果断出动了重骑兵预备队阻止了法军的冲击。两翼的长弓手不断的射击……虽然不断有士兵中箭,但是法军的骑士风格和进攻精神还是让人为之侧目。几个小时的战斗中法军不断的进行着一件事就是突击、冲锋。残酷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了深夜,法军的十六次冲锋全部被击退。

天亮后英军对自己面前的景象毛骨悚然——山坡下躺着无数的法军尸体。其单位已经不能用“具”来衡量只有用“片”才能加以计算。在山下的尸体中有1524位勋爵和骑士、约15000名左右的骑兵、弩兵和步兵的尸体,同时还有成千上万匹的马做了陪葬。而英军则伤亡约两百人。其中阵亡的仅有2名骑士、40名重骑兵和长弓手、100左右的威尔士步兵。

阿金库尔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 - 1415年10月25日

英军一个月前刚刚经过哈福娄围攻战,伤亡达4000人。英王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领剩下的5000长弓手和900骑兵撤退。法军起先避免与英军接触,但当英军吃光了随军带的1星期的干粮而不得不靠劫掠和野果来充饥时,法国人大概认为时机有利,无数大大小小的法国贵族都带着一支队伍加入法军想捡个便宜。这使法军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缺乏有效的最高指挥。法军在阿金库尔堵住了英军北撤之路,英王亨利五世前一天的求和被拒绝,只有靠一战来冲出一条路了。

亨利命令英军向前推进,两翼紧靠树林,英军整齐地缓缓推进到距法军250米(长弓有效射程)的距离上停下,每个长弓手都将准备好的两头削尖的木桩插入脚下的泥沼地中,让另一尖端斜向着法军方向。随着亨利一声令下,英国长弓手发出了第一次齐射,天空立即被密密麻麻的箭簇所覆盖而法国人遭到了一阵箭雨的袭击。如梦初醒般,法军第一线开始向英军冲击。法军两翼的重骑兵本应迂回攻击英军的侧翼,但因为两侧的树林不得不正面冲击英军两翼的长弓阵地。法军骑兵遭到了很大损失,少数冲到英军阵前也无力突破拒马,不得不在退却中承受更多的穿甲箭攻击。失去了主人的受伤或受惊的战马在战场上乱跑,冲乱了随后冲上来的法军一线步兵。尽管法军第一波冲击使英军少许后退,但英军很快重新拉直了队伍与法军搏斗。混乱得法军更像是集体冲向一场大屠杀,无数法国贵族就此倒下或被俘。法军弓弩和火炮由于两军交错而无法射击,很多人实际上整场战役一箭未发。法军尸体堆积如山,二三线的法军见此情景都被吓得逃出了战场,以至当法军第三线骑兵开始冲锋时仅剩下了600人。半小时英军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亨利下了一道不寻常的命令结束了这场战役,英军处死了所有的法军俘虏。此战法军损失过万,仅大大小小的贵族就战死了5000多。英军最大的损失是战死的约克公爵,其他损失不过是十余名骑士和100余长弓手。

战争的影响

百年战争从中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五世纪,其结束之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战争过程中,双方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战争的过程也促使交战双方的战争体制调整。

14世纪战争开始时,双方主要采取中世纪西欧化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部队。而作为远征的英国一方,由于这种传统兵役制限制了领主们对国王的效忠义务时间,在战争中开始采取更多的来自下层国民的雇佣兵以及相对应的长弓兵战术。对法国来说,持续而大规模的战争逼迫统治阶层集结权力应付外敌,促使王室更重视自身的权力而不是希望分配给下面的领主,因此当战争最终结束后,交战双方均先后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在战争中英国的数次胜利,也被认为严重挑战和打破了贵族骑兵在西欧占军事垄断地位的特点,自此之后,虽然在胜利国法国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战胜骑兵的意识已经被全面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此后于15-16世纪步兵地位的进一步重大转变。在初期的大规模会战中,法国人坚持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而到15世纪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他们也部分接受了对手的思想开始令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可说明对骑兵和步兵地位在战争中经历的微妙变化。百年战争中,代表着骑士贵族的法国军队在大规模会战中屡屡失败,最后由出身平民的圣女贞德鼓舞起士气才取得最终胜利,也就标识着贵族骑士风范的退却和民族战争意识的兴起。

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事实上最显著的价值即是针对射击和刺杀为主的防御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英国大规模应用的长弓战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