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科技论文

2017-04-05

环境恶化后人类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低碳”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词汇。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碳环保科技论文,仅供参考!

低碳环保科技论文篇一

节能环保 低碳生活

环境,按通俗说法是指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说起来,我们脚下的这颗蓝色星球是多么艰难,她孕育了生命,我们依赖她而拥有了丰富的资源,而她却因此遭受了极重的创伤。环境恶化后人类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低碳”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词汇。

其实,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非从开始就这么有恃无恐。在古代,大自然在人类的眼中是神秘而神圣的,因而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接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童年,进入了具有极强创造力和极端破坏力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从崇拜大自然走向崇拜自我,于是对环境豪取掠夺。人类的私欲空前膨胀,从而导致无法逆转的悲剧。还有人类最为骄傲的近代工业,那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却不经意给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现代工业崛起了,而周围的环境却满目疮痍:当工厂的机器飞速转动时,却已经把乌黑的废水倾入碧水当中;当火车等拖动巨龙般的身体呼隆前行时,却把遮云蔽日的浓烟喷到蓝天上;现代科技研制的农药毒死了害虫,也毒死了人类的其他生物朋友,并把残余的农药通过蔬菜留给了人类。

现在,人类虽没必要对大自然虔诚地膜拜了,但我们要学会尊重大自然,要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有责任感,有保护环境的思想和行为!人类应该真正进入成熟期!环境已是我们生活中积极关注的焦点,于是,环境类的作文也成为一大主题。因此,环境类的作文素材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科学的普及程度到文化的理性深度去解读、分析、整理、打包这类素材,从而使我们的作品更有理性,更有时代性,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和文学色彩。

对于环境类的作文素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这类题材的写作意义。另外,写作角度可以是宣传科学,可以是提倡保护环境,但要有具体的行为方案,并呼吁人们爱护环境。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很多方面的,这里试列举一些,希望能给同学们一点启示:

1.积累古代关于山水的诗文。如诗如画的美景不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古诗文中描绘的青山绿水能勾起我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明确努力的方向。

2.了解环境恶化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并深刻反思的内容,对于将来可以起到“前车之鉴”和对症下药的作用。

3.环境面临的最新问题和挑战。非典以及甲流,还有地震、海啸、核威胁等等,无不显示着人类面临的问题有很强的时代特点,人类应该着眼于未来,防止产生其他恶性后果。

4.了解从古到今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和观念。这也是生活的智慧,了解后我们就会更加理性、积极地面对,从而努力去做。

5.现代社会提倡的环保、低碳、节约等,这是我们行动的守则,我们应该掌握。

在积累过程中,首先要标好一个提示语,也可叫小标题;如果是名言可以直接积累,整理出关键词,并阐述感想;对于故事类素材,可进行概括、评析人物道德品质,再做整理;如果是散文,可做摘抄,精选好句,整理打包;至于科普类,则具体摘要或打印出来张贴在积累本上,整理关键词,写出感想;最后概括出可以适用的话题。总之,素材积累是为写作做好准备,我们应该对素材进行基本的消化和初步的分析、加工,这样才能在具体写作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故事引入】

海归老萨的低碳生活

说老萨,其实也是我们小家子气,客观地说起来,人家不过是有时候不按常理出牌。比如说,像他这样的海归博士,又是某大金融机构的研发主管,有车有房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他不,来京十年,没有买下一处房产,而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优哉游哉地做着他的“租客一族”。有人不解,掰开揉碎地跟他算账,说买一套房的首付,对他来说不过是两年的薪金,而他这些年来的房租算下来,一点也不比月供少,更何况投资房产的快速回报又那么可观。他一个投资理财的专业人士,这笔账难道没算过?也许是这样的疑问遭遇太多,他厌倦了,通常只给一句“咱没钱”敷衍了事,遇到他愿意接待的,才说:“这几年孩子上学,地方都不固定,所以我家的住处,到现在也定不下来――幼儿园,小学,还有明年要上的初中,哪儿合适就去哪儿,买下房子,如果她读书的地方又换得更远了,我们就得来回跑。每天在路上多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不算,还要买车开车,又耗资源又麻烦。倒不如现在这样就近租房住,省去一年到头的鞍马劳顿,孩子大人都能睡个懒觉,利人利己,又节能减排,挺好!”

说到这个“节能减排”,他真是一向身体力行,每每被人无奈而善意地批评“絮叨”,也多半为此:“你咋不随手关灯呢,多浪费啊?”“这种没定稿的方案,打在‘一面白’上就蛮好。那么厚、那么白的纸,可惜啦!”“这么几步路,溜达过去就是了,还开啥车啊?又做运动又晒太阳,不比你吭哧吭哧地蹬跑步机强?”

【生成过程】

1.关注环境,增强意识。

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因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破坏了环境,因此环境已经毫不客气地向人类发出了警告,而环境的保护需要人类提高个人素养和增强环保意识。从上面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保护环境,不是不可为,关键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可以怎样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呢?首先,我们可以在经典的文化精髓里获取。请看这些名言警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陶弘景)等等,都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阅读这些句子,我们会无形中产生环保意识,并将愉快地去承担一份责任。

2.积累知识,学会方法。

对于环保而言,光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积累相关的知识,学会必要的方法,才能行随心动。上面的这则故事集中体现的是低碳生活,我们认为老萨是一个楷模,可以学习。那就要积累环境知识、学会方法。如我们积累“低碳生活准则”就可以明白怎样做才是低碳行为。试看两条:(1)少用纸巾,换用手帕;保护森林。(2)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这些所使用的原材料也是一次性的。

3.有感而发,锤炼思想。

积累的最高境界就是积累思想并锤炼思想。对生活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话题产生的感悟我们都可以形成文字,这有点类似于札记。

【打包入库】

我家的低碳生活

□李文叶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题记

低碳生活首先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我们家的节能环保就做得很好,可以称得上是“低碳之家”了。只要来过我们家的人都说我们家空气好,这都归功于我们家的那些花。我们家的阳台上种满了大大小小的花,有可爱的满天星、高雅的文竹、青翠的吊兰……十分美丽。即使天气炎热,我们家也很少开空调,一般是用扇子。我们家没有汽车,尾气排放就没有我们的“贡献”了。我和爸爸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妈妈骑的是电动车,我们家是名副其实的“环保家庭”。

在读完冯云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后,爸爸、妈妈与我更加明白了怎样才是低碳生活。爸爸与妈妈更是身体力行,为了过低碳生活,我们时刻努力,如少用纸巾,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节约用水,少看电视,看后拔掉电源……

正如甘地所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我们每个人的需要,但不是填满每个人的欲望。”地球是我们的,我们要爱护它;生态环境是我们共赏的,我们要保护它;地球资源是我们的,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它。因为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受其恩典。只要人人争做“低碳卫士”,家庭就会变成“低碳家庭”,社会就会变成“低碳社会”,地球也就会变成“低碳地球”了。

只要我们愿意做,一切都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是新一代的中学生,让我们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可爱的地球吧!

点评:作者截取生活细节,将保护环境的意识融入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我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本文名人名言的使用也使文章增色不少。

低碳环保科技论文篇二

低碳环保,绿色生活

摘要:当今社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包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可以通过从低碳环保的角度论述当下中国灯具包装设计的不足,及以个人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找到改善的方法。

一、当下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绿色包装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最震撼人心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有关资料表明,绿色包装的概念出自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性设计,指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和再生产利用的包装设计。我国政府在“九五”期间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为我国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一)包装方式的繁琐

当前,我国已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但是从整体上讲未全面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高度重视,一些浪费资源、能源现象仍然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例如,有些包装方式过度繁琐,引起了不必要的浪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高档月饼,它们基本使用复合式包装,里三层外三层,盒子越大产品越小。仔细看看里面豪华的独立小包装,大多采用纸质,在其表面具有精致的图片设计,给人豪华、浮夸的视觉效果。接着将其小包装展示在富有古韵的木盒子里,在木盒内部还有高档的丝绸类的布料垫着。最后便是用简约的纸袋再包装一层。但是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那些包装在开启的瞬间就失去了价值,他们也许想买的就只是月饼而已,却要掏出额外的钱去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感觉是被外包装给蒙骗了。这种铺张浪费,奢侈豪华的包装却在日常生活中屡禁不止。

(二)包装功能的单一

长期以来,灯具包装设计的重点始终围绕结构、造型、色彩来进行,注重包装的本质功用,却忽略了包装功能性多样化的拓展。市面上普遍的灯具包装都是纸质包装的,其功能性却局限于保护被包装的商品,防止风险和损坏,以及便于消费者采购。这种功能性单一的包装盒设计,大多只是把产品信息直观地传达以及表现出来,然而当消费者把需要的物品拿走了,剩下的包装盒就是一个垃圾,被人随处丢弃,对物品的回收利用来说很不环保。

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废纸未经回收,尽管中国是产纸大国,但同时也是消费纸的大国。在如此紧迫的情境下,包装垃圾正慢慢地侵蚀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三)包装材料不够环保

包装材料在包装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也是很多设计师常常容易忽略的地方,他们往往只会重视怎么样将产品设计得富有创意,独具匠心。大多数的灯具都穿着各种华丽的塑料外套,殊不知塑料对环境的危害有多大。塑料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它们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塑料的提取、制作、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也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的污染物,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材料的环保性才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得到重视。

二、解决问题——个人设计案例

一直以来包装都是产品的附属品,离开了产品便被人随处丢弃。在个人设计案例中,本人从三个方面:精简灯具包装结构、增加灯具包装的功能性、采用低碳环保材料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将产品与包装融合,使包装成为商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包装的物质功能性。

(一)精简灯具包装结构

包装的外形是包装设计的主要方面,外形要素包括包装展示面的大小和形状。如果外形设计合理,不仅可以节约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还可以减轻环保的压力。个人在考虑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时,优先选择那些节省原材料的几何体,减小体积,精简结构。在灯具设计中多采用圆柱体,精简包装结构,追求更加实用、有效的包装。为了能更好地展示灯光效果,外包装采用透明的硫酸纸,内侧粘贴上剪影,当灯打开时就会看见剪影在灯光下的效果。包装纸画面,采用血腥的红色和沉重的黑色,加上动物形状和导弹形状的剪影,更直观地传达了保护环境的讯息。

(二)增加灯具包装的多功能性

将商品包装与其商品的功能性联系在一起,使它具有包装外的商品使用功能,可以被消费者直接利用。包装盒对于大多数的设计师来说,都是一次性的,当用户把需要的物品拿走了,剩下的包装盒就是一个垃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灯泡的包装做一些改良。将灯泡和灯罩连在一起使用,把灯泡取出来后,包装盒可作灯罩使用,将包装与商品在功能上组成一个新的整体。设计中采用手提袋造型,它的包装操作简单,成本低,尺寸变化范围大,使用方便。在其手提袋表面进行雕刻,在灯光下会呈现绚丽的效果,手提袋与灯泡共同构成完整的包装体。

(三)采用低碳环保材料

包装所运用到的材料多种多样,不同的材料其特性、功能、表面肌理、质感各不相同,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与感受也不尽相同。在设计中首选的材料是纸质,它易于腐化,既可以回收再生纸张或作植物肥料,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同时加强对再生材料的运用和对再生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美感的认识。

三、灯具包装的低碳环保性意义

现今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包装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包装业的繁荣发展,伴随而来的包装废弃物也日益剧增,一些废弃物难以回收再利用,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商品包装的环保性。

从市场角度来看,低碳环保设计无疑是可持续发展观念最明显和直接的合理体现。它既满足了当代人的要求,强调把发展作为首先考虑的地位,更加宜人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提高了商品的竞争力,彰显了产品的特异性。

从设计师角度来看,产品设计中应包含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关注设计本身的同时,还要对我们依赖和生存的地球和环境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自身做起,时刻把握低碳包装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积极为保护环境和社会可持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低碳环保的产品能显示其本质性的价值,给消费者带来新发热感受,价格合理,是消费者购买的首选。产品要建立在功用性和对物理层次的关怀基础之上,同时又要加上精神上的关怀和爱护。

四、结语

由此可见,绿色包装设计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设计师,应该加强对绿色包装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本着一颗为人类利益而服务的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促进绿色包装设计事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有兴旺发达的国家、稳定和谐的社会以及优雅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芙亭.包装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蔡惠平,刘尊忠.陈黎敏.包装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者.2008

[3]许或青.绿色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曹方.包装设计实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王安霞.产品包装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