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狼读后感,怀念狼读后感想
怀念狼讲述的是狼与人的故事。阅读过后,读后感该怎么写?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怀念狼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怀念狼读后感篇一
记得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一个比较喜欢的老师很崇拜贾平凹,然后近墨者赤,我也对贾平凹很有好感。虽然没看过几本贾平凹的书,但我印象里他一直是现在中国文坛的第一人。
昨天把贾平凹的《怀念狼》看完了,感觉贾写了个很简单的故事:狼和猎人需要共存,没有了狼,猎人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猎人找不到了狼,就把自己幻化做了狼。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意义。这个世界很多事物都是因为另外一个事物而应运而生的,少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也就没有存在的需要了。
在怀念狼的开头贾写了个熊猫研究院的故事,讲的是熊猫研究院的熊猫死掉了,里面研究员就疯了,把自己当做母熊猫,就要生产。其他没发疯的也都下岗了。其实书看到这里,我就应该猜到猎人和狼的结局,其实是一样的。虽然当时,我没猜到结局,但书看完了。我突然觉得这两个故事重复了。同样的道理,这本书其实没必要用那么长的篇幅来写,写个短篇小说就够了。
当然,书里的语言措辞、描写方法、故事结构处处都显露出大家风范,看了之后还是让人十分折服啊。
怀念狼读后感篇二
贾平凹先生是我喜欢的作家,喜欢他的文字,他的文字憨厚朴实,很接地气,俗言俚语,典故传说,俯拾皆是,有的文字土得掉渣,但韵味十足。看先生的文章有好长时间了,第一部是《废都》,还有几篇短文,最近翻出了他的文集,从中挑出了《怀念狼》,断断续续,读读停停,有所感悟。
《怀念狼》讲的是商州城的故事,人物没有几个,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展开,在人与狼的容不得离不得复杂心态的描述下,生动刻画了舅舅、子明与烂头等几个主要人物,中间穿插着各种人狼互幻的情节,该小说提出了人与生态之间寻求平衡的严肃命题——没狼的日子与有狼的日子一样可怕,一个物种的灭绝将导致一系列物种的消失,人类在创造的同时却断掉了自己的退路。该小说发人深思,字里行间对忧患意识的呼唤尤其强烈!
狼本来是粗俗之物,被人丑化成凶残阴险的化身,诸如狼狈为奸、豺狼虎豹、狼子野心、白眼狼等等都是对狼由恨而生的词汇,在《怀念狼》里,我们对狼以及它代表的野生环境有了新的认识——狼并不是永远是狼,人也并不是永远是人,灭绝狼的同时也杀死了人,人与狼只有在妥协中才能利益最大化。
读完后,我对贾先生佩服之极,先生行文洒脱,看似粗糙拖沓,其实不然,不时喷涌的大白话让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烂头的好色外加脏乱差,舅舅对“猎人”的恋恋不舍以及内心挣扎,富贵与翠花的调皮搞笑等等被先生的生花妙笔描写得惟妙惟肖。我想,贾平凹先生对山区对底层对落后对愚昧对那片土壤的点点滴滴的爱意,就是他写作的动力与源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读先生的文章如吃着膻气味较浓的羊肉泡馍、听着粗犷的秦腔一样,狂放粗野不失细腻,几乎能闻到三秦的厚重与沧桑,醇厚的气息让人神思飘荡,很是受用。
憨厚朴实的贾先生真是处处皆文章,丑陋的现实,罪恶的心灵,肮脏的交易都逃不脱先生的神来之笔的捕捉,他的笔犹如一张天网,真可谓一网网尽世间沧桑,双掌撑起朗朗乾坤,真是佩服!
怀念狼读后感篇三
贾平凹自投入创作以来,在文坛享誉盛名多年。他一直以“农民”自诩,因此,在其作品中时常散发出浓烈的“农民气息”,流露着眷眷的“乡土情怀”。而《怀念狼》是贾平凹在新千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出版不久颇受争议,但却是“茅盾文学奖”的入围作品。据他所言,这部作品苦著三年,历经四次修改方得以完成,终将在世纪之交在《收获》杂志第三期发表,并于六月以单行本形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怀念狼》这部小说仍承袭了贾平凹的“商州情结”,它叙述的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的对欲望疯狂追求的时代,“我”因去商州采访,知晓了商州“狼”的故事以及15只狼的存活,于是好奇难抑,因缘际遇,与失去音讯的娘舅,前捕狼队队长傅山及其前属下烂头外出追寻狼的“芳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险象环生,诡事不穷,异象不断的旅程,其间虚实相间,寓意丰饶,是一阙寻找生命契合点,寻找生命本位的祈歌,也展现了作者将内心感受和体验进行艺术处理的技巧的圆熟,颇有批判欲望俗世,浊流混世的生存现实的况味。而且这部作品颇具寻根文学的承继意味,尽管寻根已非时下流行的文学节拍,但它确实痕迹卓著,处处余香萦绕。
“生活有它自我流动的规律,日子一日复一日地过下去,顺利或困难都要过去,这就是生活地本身,所以它混沌又鲜活。”贾平凹如是说。 “狼”是贾作品中极其钟爱的典型象征意象,也是此作品意欲表现的核心,象征着作者潜存的价值体系和生活秩序的愿望。这样的寓示意象,具有惊魄的讽喻力量,有助于令人感受到更深刻的生活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所面临的价值危机和道德沦丧困境。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内容指向和意蕴指向,《怀念狼》也不例外,在作者积蓄三年,修改四次的情感激潮中,他所追求的物质或精神领域方面的对生命及其本位意蕴由轻浅转而浓重,由鸿毛浮游转而重于泰山,真谛也便由此孕生。从某个角度而言,这部小说可以称为是一部中国现代尤其是建国以来发展与阴霾的“家史”,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自然生态的“泣诉史”,甚至可誉为一部人类生命真谛的“史书”。
关于中国现代的家史
从某一部作品中探求出中国家史的痕迹实属难得之见,这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也未必能提炼。这部小说俨然是一部中国的家史,且这部家史中饱含辛酸与苦涩,也体现了人与历史的契合的轨迹的缜密。雄耳川已非一个地志名,她幻化成人类地影子,晃动在历史地轨道上。从开篇的安居乐业,到后来的遭遇狼患匪患地毁灭殆尽,至末尾的重现生机,这其间经历着怎样的变改,又跌宕出怎样的异事奇象,灵魂又是如何由“人——狼——人狼” 发展,所有的这些似乎都是幻梦。初始的安居犹如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虽不富足,却平静有朝气;遭遇狼患匪患宛若“文革”的狂风暴雨的侵袭再现,使刚发芽嫩绿的大地染霜而蔫,几近殆尽而枯竭;重现生机,更如改革开放前的春风拂面,希望的种子就此撒下,蕴育,成长。虽然文章没有清晰标记雄耳川重获生机的荣景,但她在探索,在寻求一条生活的光明之道。
关于自然与人的生命
“环境保护或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因此,环境保护地底线原则,就是不能通过牺牲人地利益或伤害人地生命来维护环境地生态平衡,甚至,当人与伤害人地自然力量的冲突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的时候,真正人道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生命和价值高于一切。”⑥环保作为当代中国的主要课题已经被浓妆彩抹得呛鼻,且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突现这一领域之作罕见,《怀念狼》便是一部好之又好的警戒意义强烈的佳作。作品中并非通俗浅显地将作者的环保意识剖白,而是通过偶尔的一两句点明,也通过描写狼与社会的依存,狼与人的斗争,以及最终的“狼取胜人”还是“人取胜狼”的迷惑来警告世人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生命进行终极关怀,呼吁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复归。随着情节的推演,作者也由一个俗世夫子“突变式地成为了一位生态环境保护主义者”。⑦狼群仍存时,尽管人人闻狼色变,但野生动物矫健如飞,人、狼、自然,和谐且富于生趣;狼消逝后,猎手生活变得淡言寡味,百无聊赖,只能以赛狗捕兔消遣烦扰,只能在闲聊中追忆似水年华,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追忆“与狼共舞”的美好,身体也日趋衰老,虚弱,神情恍惚,直至“萎缩在炕上”,普通百姓也只能在哄骗中淡忘一切。狼的存在俨然成为猎人们拾掇生命意义的良药,成为拯救者的意象。在传统观念中,狼的凶残令人为之悚然,而今,“狼是要受保护的”,且狼竟然成为孩子逗引的玩物,这一切,无不显示着自然无声的哭诉,是人类充满血腥的刽子手导致了众生颠倒,导致了这一幕幕可笑又沉重的悲剧,显示出作者忧心忡忡的生态意识。除此外,“我”对父母双亡的狼崽的态度,也足以证明作者心中的生态之火。面对孤苦伶仃的幼狼,不忍弃之荒野,任其自生自灭,便抱养于身。殊不知,这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干预,,一种破坏。相比之下,傅山更懂生态之道,悄然将狼崽带离尘世,返归自然,让其在大自然的庇护下保持应有的本性。还有,老道士与狼疗疮之举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作者心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体现了作者对人的自然与社会本性复归的内在追求。
关于寻找生命的本位
人生在世,数十寒暑,且毕生都在探索人生真谛。贾平凹寻找的生命本位,虽未曾在作品中直言陈白,但通过作品的透射,不难发现其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其一,关于权欲。权欲对贾而言似乎是红尘事外,事不关己,清新寡欲的佛道禅思或许更适合用于其身。他向来以“农民”而自居,“权”对他而言形同虚设,不足挂齿,因此,作品中的黄专家在得知付之心血的熊猫母子双双弥世后,便认定评职称无望,陷入精神的漩涡中,甚至不知觉中耿耿于怀,不能自已,最后疯了。而“我”在成名后,以一种戏谑的笔法描绘出这成功,这权,这利的“招摇过市”,反面衬托平凡人心境的追寻,衬托出作为自诩为“农民”的农民对生活皈依自然与单纯,皈依原始本性的渴望。其二,关于生命之路。作品以佛性的思想展现对生命不懈的追求,佛语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皆空”的理论岁就此作品未能全然体现,但仍不改其对生命本位的执着追求。无论是色抑或是空,都是作者追求原始单纯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体现方式。作品中用大量笔墨描写“性”:傅山的“无能”,烂头的风流逸事,动物的情欲宣泄等,都几近病态地粗俗浅易,但这也是全人类原始欲望的需求,是一种最原始的生理需要,因此,也难以摆脱生命本位这一大提纲中。文章表面写“我”对十五只狼拍照留念,写傅山对过往生活的苦寻与重新体验和眷眷的怀念之心,实际上,都是在表达对自然,对生态,对生命,对本位的一种追求与回归的渴望,作者眼中的生命本位,就是回归自然和生态本性的原始舒适感。从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窥探出当代人普遍追求的生命真谛。它不仅仅是作家个人局限的思想追求,同时也折射出时下人们在失去了某些东西后的竭力再追求。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解读为生态破坏后的反思。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精神本位的迷失。但无论如何,生命都应主张追求。“ 我需要狼!我需要狼——!”正是作者内心深处最激昂的呐喊,也统概了作者对所有生命本位追寻简洁有力的呼唤,是来自生命的难以抑制的冲动,是全人类对生命的共同之声。
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历史;无论是从生命出发,抑或是从人自身起笔,最后的落脚点,最终的核心都以“人”为话语本位,以“人”的生命本位的追寻作为始终的贯穿点。《怀念狼》的存在确实给几近糜烂的社会现实一剂强心针,一贴警世药。但不可否认的是,贾平凹的作品中一直未能脱离黄土高原,一直沉溺于陈烂的虚幻载体中;而且他一直未能跳出印象派手法的桎梏,以至使人品尝起来有点千篇一律,略显乏味;他未能突破自己,突破传统,从另一层面说,他停滞原地。而且,从《怀念狼》中,我们也能窥探其以往的思路与形象的影子,譬如《猎手》便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并非是作品形象走火入魔,而是作家本人已“病入膏肓”,视狼如痴。这样的雷同是偶然,还是才思枯竭,此文不详加评述。但,这部作品实在有他高明之处,有他研讨的价值。总之,《怀念狼》处处洋溢着对生命本位的追求,洋溢着人性。正如贾平凹所言:“文学作品要是没有了人性,失去了人性味儿,那几乎可以说,就不成其文学了。”⑧无论这部作品好坏与否,它都已经达到了作者正视现实,鞭策现实的目的,不愧为一阕天人合一的生命的颂歌。
怀念狼读后感相关文章:
1.贾平凹励志小说《带灯》三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