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养牛致富经故事
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创业养牛致富经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创业养牛致富经故事1:致富经:钢琴老师为何要养牛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二八石村
这个人叫刘海川,他曾是北京一家钢琴城的钢琴教师。然而,2007年以后,刘海川却把心爱的钢琴搬到了吉林省梅河口市二八石村的这个养牛场里。
刘海川:“到现在还有人说傻子又来了。”
赵金艳:“觉得他挺奇怪的,就是扎个小辫,就是跟我们这边的人就是不一样。”
每到天气晴朗的时候,刘海川都要把钢琴搬到养殖场,别人弹琴给人听,刘海川弹琴却是给牛听。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刘海川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从小酷爱音乐,1998年他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大型的钢琴城里做起了钢琴教师。
田庶:“他在北京的收入并不少。而且为人师表吗,肯定是受人尊重。”
作为钢琴师,刘海川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很是让人羡慕,然而,他却有了另外的一个梦想。
刘海川:“我从小就梦想着有自己一份产业,很简单,无论这个产业大还是小,那都是我自己的产业。”
2005年的一天,一个电视专题片引起了刘海川的极大兴致,也就是这个节目,给刘海川打开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扇门。
刘海川:“那么之所以有今天这一步呢,是源于哪儿呢,是源于咱们中央七套的这个《致富经》,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005年5月6日播出的节目。在那儿看电视。”
付鹃:“就是牛粪里抠出一千万。”
节目讲了一个养牛的人,利用不起眼的牛粪种植双孢菇,使传统的养牛项目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循环经济,从中获得了更大的效益,这让刘海川大开眼界。
刘海川:“因为在我的概念里,牛粪就是废物,它不能产生价值,那为什么人家那一头牛,一年这个牛粪可以产生2300到2500元钱的利润。”
这一算,刘海川觉得很是震惊,同时他也感到,一份他梦寐以求的事业正向他走来,从那以后,刘海川在工作之余又多了一个爱好。
付娟:“我们家一开始的书全都是关于艺术呀,音乐方面的这样的书,到后来就变得全都是这个农业方面的,什么养牛的呀,养蚯蚓的呀,养双孢菇的呀,光盘,然后书,特别特别多。”
创业养牛致富经故事2:农业创业牛人刘蒙蒙 养育肥牛致富效果快
在一八六团,有这样一位80后职工,他不满足只靠种地维持自己的生活,凭着一股韧劲,把自己的养牛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已经逐步做起了规模化养殖,成了连队有名的双创牛人,他就是一八六团五连年仅29岁的职工刘蒙蒙。
2012年以前的刘蒙蒙,家里的收入只靠种植职工身份地,每年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的费用,看着别人都通过搞多元增收来发家致富,好强的刘蒙蒙再也不甘如此,决心发展畜牧业来增收致富:“我前面一直在种地,前面种地挣得钱少一些,后边想干点别的嘛,因为我们这边冬天时间长,大家都比较闲,更何况,当时养牛的已经有好几家了,他们都能挣钱,所以我就考察了养牛这一块。”
有了想法,刘蒙蒙就开始实地考察,从品种的选择,到管理经验等,他都一一记在本上,放在心里。想法成熟了,2013年,刘蒙蒙决定买一批生产母牛开始发展养牛,可是买牛的缺启动资金又成了难题,后来通过向连队反映,然后连队领导的协调下,贷了款,顺利的把这批牛买了回来。
在养牛的过程中,刘蒙蒙深深地认识到,养牛还要依靠科学技术,必须实行科学饲养,实行标准化养殖。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养殖技术,他积极参加县团里举办的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并购买了大量科技养牛书籍,悉心钻研,虚心求教。
通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他发现单一的通过饲养生产母牛见效太慢,周期又长,于是刘蒙蒙又想到了两条腿走路:“刚开始我买了20头生产母牛,后来又买了一批育肥牛,像育肥牛就是见效快,生产母牛就是通过自繁自育,可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由于他的精心饲养,在2014年的时候开始看见效益了,刘蒙蒙就更坚定了信心,要把这项事业做强做大,到现在育肥牛有60多头,生产母牛也有60多头,虽然说这几年挣的钱全部又贴到养牛上了,可是刘蒙蒙事业已经一点一点走向正规,但刘蒙蒙并不满足,闯劲十足的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以后准备把这些品种不好的牛全部全部换成好的品种牛,然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此外,他还购买了牧草打捆机、大马力机车、播种机等,走上了多元致富路。
创业养牛致富经故事3:养牛致富故事:养牛年收入15万元
2016年春节刚过,花垣县双龙镇排达坝村的青壮年男女们又一次打起背包,辞别父母儿女,踏上外出打工的行程。而45岁的龙闯,送走了一双去年刚考上大学的儿女后,带着自己的妻子来到离家不远的对门山上,当起了他快活的放牛郞。
谈起自己养牛致富的经历,龙闯感慨万分,他说:“要感谢湖南德农牧业给了我这个平台,感谢严德忠老板挽救了我,挽救了我这个家。”
追梦反成“浪子”
1996年8月,小学毕业的龙闯怀揣打工致富的梦想,与同村的小伙伴们来到广东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只好在工厂里干一些粗活重活,每天上班时间都要到10个小时以上。一次由于过度疲劳,不小心被机器轧断了右手拇指,致残后的他不能继续留在原工厂打工了。
回到家乡后,看着四壁徒空的家和日渐年老病弱的父母,龙闯和妻子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重新撑起这个家。然而几年下来,尽管小两口勤奔苦做,但除了能填饱肚子以外,就没有任何结余了,老人每次看病买药的钱都要向别人借,特别是一双儿女出生后,家里的生活更加穷困了,没办法,他的妻子只好再一次外出打工,留下他一个人在家耕田种地,照顾老小。
妻子出去打工后,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农闲的时候,龙闯不得不在县城到处打零工,那段时间,心里空虚的他经不住工友的诱劝,沾上了赌博恶习,打工不仅没挣到钱,还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为了还债,他把家中最值钱的一头黄牛变卖了还账。得知实情的妻子也赌气不愿回来,万念俱灰的他离家出走,几个月杳无音讯,成为了四处游荡的“浪子”。
“回头浪子”养牛
一时消沉的龙闯,其实人在异乡心挂家人。卖牛抵赌债的事,成为他抬不起头面对家人的心病,他暗自发誓要打工挣钱,买回几头牛在乡亲们面前挽回“面子”。他没有去找赌气的妻子,也放不下家里的老小,只是一边拼命干活,一边打听家乡的家人的消息。一次,他偶然的机会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十八洞村发展湘西黄牛养殖、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报道,于是,他决心回家大干一场。
龙闯连夜往家里赶,到家后的第二天就去了当地信用社申请贷款养牛。信用社在贷前调查中了解到他以前的“陋习”,断然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面对挫折,这一次龙闯选择了坚强和迎难而上。他打听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湖南德农牧业,找到了董事长严德忠,并写下保证书从此不再打牌赌博,请求得到支持养牛。身为省人大代表、州残联副主席的严德忠详细听了龙闯的情况后,没有嫌弃他,而是及时派公司合作社的负责人吴忠明专程到当地信用社为其衔接和担保贷款,支持他建起湘西黄牛养殖家庭农场,从“浪子”转当上“牛倌”。
勤助“牛倌”脱贫
有德农牧业的支持,贷款衔接下来了,龙闯高兴极了。但是,根据农信社的政策和与德农牧业的协议,为防范信贷风险,养殖户必须自筹一部分资金,先建好养牛的栏舍设施,养了牛,购买了养殖保险,落实担保抵押之后,才能放贷支持。这下龙闯又犯难了,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他再次找到德农牧业请求扶持。严德忠董事长看到他这么大的决心,家里又实在贫困,统一免费给他建立养牛栏舍,委托养殖30头能繁母牛,帮其购买了牛的保险和个人人身保险,为其贷款提供担保和承担利息等。另外,考虑到养殖周期较长,公司又采取按每头能繁母牛给予4000元的养殖费,每产一头小牛养至8个月奖励2000元并常年提供技术服务的模式,从各方面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龙闯的家庭农场建起以后,心里踏实了,劲有地方使了,他知道接下来就是要向勤劳动、精管理要效益了。于是,他整天与牛为伴,吃住在山上农场,精心养牛,牛生病了,他及时请来技术员治疗,牛产仔了他亲手当“接生员”,牛犊体弱上山走不动他双手抱着,冷了他将自己身上的棉衣裹上……一段时间后,他的行为感动了家人,长期在外打工的妻子,带着3万元的“私房钱”回来了,主动支持他和其他3户农民一起,共投资8万多元,投工300多个,自力更生修起近4公里长的放牧通道。为节省成本,提高综合养殖效益,他一边放牛,一边种地,收集农户废弃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用做草料。同时还用牛粪养蚯蚓,养起了鱼和土鸡,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家里一双懂事的儿女原来因家穷自卑,一度想放弃学业,去年也都考上了大学。现在的龙闯一家安居乐业,其乐融融,通过养牛脱贫致富,不仅家里条件改善了,还变成了当地村民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龙闯也从过去的“浪子”,变成了本村贫困户养牛脱贫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