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复习

2017-03-19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差别主要在对知识点的细分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复习(一)

温室效应影响: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复习(二)

温室效应:

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的特点:

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复习(三)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

光照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热量分布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

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熊猫——箭竹

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改变大气成分:CO2、CH4、H2、NH3、水气→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