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佛教小故事大全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你认为的佛教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儿童佛教小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用!
儿童佛教小故事篇1:有因有缘,世间相聚
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个村落,村人都非常铁齿,不信佛法,不信善恶报应,要度他们可以说很不容易。
释迦牟尼佛就吩咐目犍连尊者去跟他们说法,去度他们。果然目犍连尊者一去,一跟他们说佛法,他们很欢迎,也很能信受。之后,那个村落的人全部信佛。
有弟子因此非常疑惑,就请示佛陀。
佛陀才说,过去世目连尊者曾是个樵夫,有一天在山上捡柴时,惊动树上的蜜蜂,全部飞起来,好像很生气要咬人一般。樵夫就跟这些蜜蜂说,你们不要生气,你们都有佛性,将来都能成佛,以后我得道时,就先来救度你们。
这样经过了几世,那位樵夫已经在释迦牟尼佛座下,修行开悟证果得道。那些蜜蜂,因为在同一个蜂巢,都有六亲眷属的因缘,做人的果报一到,也都同时在同一村落出世为人。
由于目连尊者过去世跟他们结了好缘,结这个互相得度的缘,所以目连尊者一来就受欢迎,所讲的佛法他们也会信受。
因此我们跟什么人有缘,就会来结为夫妻、做父子、兄弟、六亲眷属,或者朋友;可以出生在这个地球上,同一个国家、城市、村落,甚至同一个家庭,就是过去世有很深的缘。当然那个深的缘是善或是恶,各有不同,但总是有缘才会结合。
俗话说:「夫妻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父子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才来。」
儿童佛教小故事篇2:人生不能太忙
有一个樵夫,他数十年如一日上山砍柴,然后就赶紧到市集去卖。这一天他觉得很疲惫,走到半路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了。过了没多久,紧接着有一个朋友,也是樵夫,刚好路过,看到他在那里休息,就对着他说:“朋友,赶紧上路了,要不然你赶不上卖木材。”他就对着这个朋友讲,“我先等一会,歇一会,等到我的灵魂跟上来了,我再接着走。”
我们有没有忙得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了?方向到底对不对?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觉得踏得快,踏的步伐大就是赢了,其实不然。首先方向要对,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徒劳无功。所以人生不能太忙,得有冷静下来思考方向的一个空间。
所以现代人生活,不能走向“忙、盲、茫”的人生。我们看老祖宗造字,这个“忙”字怎么写?心死了。所以人家问我们说:“你最近怎么样?”我忙死了!我好忙!那就是心死。以后人家问:你最近怎么样?“我最近很充实,过得很有意义。”绝对不能忙死了,因为人一忙,心就定不下来,这个时候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状况,也看不到身边人的需要。
等身体出状况了,孩子出状况了,夫妻关系、亲人关系出状况了,他觉得很茫然。我人生这么努力,怎么结果是这些不顺遂的事情,是这些遗憾的事情?所以不能忙,得要有静下来学习智慧的时间。有了智慧才能走对方向,才能引领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学生,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所以我们都很急,而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应该是我们要开智慧。我们不开智慧了,哪怕走得再快,可能都带错了路。
儿童佛教小故事篇3: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当年他带一些眷属西去取经,以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一个人。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看见一个老和尚病得很严重,玄奘生起极大的悲心,没有继续赶路而一直呆在寺院里照顾他。后来那个老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临行之前,他送给玄奘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一路上都在念诵。
有一天他来到恒河岸边,看见数千人聚集在一起,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来是婆罗门外道在祭拜河神。按照当地传统,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男子扔进河里。当天正好选中了一个,他的家人特别伤心,与此男子哭作一团。正在依依不舍之际,他们忽然看见来了一个外国和尚(玄奘大师),当即笑逐颜开、欢喜若狂,立即将玄奘捆了起来,准备让他代替那个年轻男子。
玄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没办法,但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不可以把今天的经念完?等我念完经,你们怎样处置都可以。”那些人就同意了。玄奘随即开始念《心经》,三遍过后,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所有人都特别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给放了。
从此以后,玄奘对般若总集的《心经》更加重视。他所翻译的《心经》,与藏译、其他汉译本相比,虽然较短,但却受过观音菩萨的特殊加持。据说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准备好好报答一番。谁知当他到原来的地方,不仅是老和尚,连那个寺院也消失无踪了。后人都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的化现。
西天取经为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奠定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历经千年,在现在还是有着很深的影响,而玄奘大师更是一位刻在中国历史的一位人物,从西天取经的玄奘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儿童佛教小故事篇4: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昙鸾大师
【原文】
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为神仙必可致也。后遇僧菩提留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能却老为不死乎?支云: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观经与之。云: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鸾深信之,遂焚仙经,而专修观经。虽寒暑之变,疾病之来,亦不懈怠。魏主怜其志尚,又嘉其自行化他,流传甚广,号为神鸾。一日告弟子云:地狱诸苦,不可以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声念阿弥陀佛。鸾西向闭目,叩头而亡。是时僧俗同闻管弦丝竹之声,从西而来。良久乃止。
【译文】
南北朝北魏有一位高僧昙鸾,早年曾往江南拜访道家隐士陶弘景,得陶弘景授予《仙经》十卷,昙鸾大师满心喜悦,以为自已必能修成神仙,可以长生不老。后在洛阳遇到三藏法师菩提留支,昙鸾大师问说:“佛法中也有长生之术吗?也能使人不老不死吗?”菩提留支法师说:“真正能够修成长生不死的,唯独我们佛法中才有啊。”
言毕,即以十六观经(即《观无量寿佛经》)授予昙鸾大师,并对他说:“你可用功诵习此经,依法修持,则从此不会再来三界中受生死,也不必再往六道中受轮回。世间的种种盈虚消息、祸福成败等,再也干扰不了你。若论寿命的长久,有用劫石比喻的,有用河沙比喻的,然而沙石的数量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修此法门所得的寿量却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我佛大觉金仙氏的长生法门。”
昙鸾大师听了,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把《仙经》烧了,从此专心依照《观无量寿经》中的方法修习。无论是严寒酷暑,或疾病来袭,都从不懈怠。东魏孝静帝对他高尚的志向非常敬重,为了嘉颂他能自行化他,令佛法广为流传,因赐号为“神鸾”。
有一天,昙鸾大师知道往生时至,于是集合弟子并告诫他们说:“地狱中的诸般苦楚,不可以不时常心怀恐惧;往生净土九品的净业,不可以不努力修持。”言毕,即令众弟子高声称念阿弥陀佛。昙鸾大师面向西方,闭目顶礼之后,安然往生。当时所有僧俗都听到空中奏有优美的管弦丝竹之声,声音徐徐从西方而来,过了许久才消失。
儿童佛教小故事篇5:金色莲花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在庄外迎接。
这使南泉大为惊讶说:“我凡是要到一个地方,事前从未告诉别人,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要来呢?”
庄主回答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土地公说你今天会来,所以就出来迎接。”
南泉叹口气说:“这是我修行还未到家,所以才会被鬼神看到呀!”
若鬼神可见,则仍在“有”里,要“空”到鬼神不见才是极处。
处辉真寂禅师就任方丈那一天,一位和尚问他:“释迦牟尼佛说法时,地上常常开出金色莲花,今天你就职方丈,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祥瑞呢?”
真寂说:“我只是扫却门前雪罢了!”
南泉禅师与真寂禅师告诉我们的是同样的东西,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的涂染,地涌金莲当然是很好的,但没有金色莲花的平常时候,也是很好的。
玄妙能动人,却不如平常平易来得真实有情味,让我们人我两空,善恶具离。修行人因此不必炫耀神通,也不要执着神通,同样,对待有神通的人,也要有平常的心。
神秀的徒弟道树禅师,和几个学生住在山上的时候,常出现一个异人,穿着奇怪,讲话十分夸张,并能随意变化,常化成佛、菩萨、罗汉等等形象。道树的学生都很害怕,但也不能对他如何,这位怪人一连作怪长达十年之久,最后终于消失了。
道树对弟子说:“这个术士为了欺骗人心,施出千方百计,我应付他的方法,只是不见不闻。他的诡计虽然层出不穷,总有使完的一天,我的不见不闻则是无尽的。”
僧稠神师住在嵩岳寺时,跟随他的有百位僧人,寺里的泉水正好够喝。某天正在诵经,有一位妇人,穿破衣夹着扫帚,坐在台阶上听经,众僧便呵谴她,妇人脸有愠色,以脚踏泉,泉水立刻就枯竭了,人也随之化去。
众僧惊慌的禀告僧稠禅师,禅师叫了三声“优波夷!”妇人才现身。禅师说:“众僧行道,宜加拥护。”妇人用脚拨泉水,水即上涌,众人才知她是神人。
僧稠在鹊山修行时,也有神来挠之,抱肩捉腰,气虚项上,僧稠因而入甚深禅定,九日才起。
后来,他住在怀州王屋山,闻两虎相斗,咆声震动山林,僧稠用锡杖丢去,两虎止斗而去,这时有两卷仙经出现在他的禅床,他说:“我本修佛道,岂拘哉中长生者科?”说完,仙经就消失了。当他移住青罗山的时候,有时打坐疲困,在床前舒脚,便有天神来扶脚,令他重新跏坐。
这使我们知道,修行者四周必有神异之事,神人或扰或助,那是犹其余事,若能心净神空,则神通是自然的外境,既是外境,就应该放下。
儿童佛教小故事篇6:近代六大高僧临终开示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夜里一时半,大师从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于是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要水洗手后,站起来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点左右,妙真法师来了,大师对他说:“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之后不再说话,只唇动念佛。近五点左右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茗山长老坐缸荼毗的时间是六月十日凌晨三时。此时,万籁俱在沉寂之中。天空突然飞来三颗金色的光圈,众弟子们惊呼起来,有的看似三朵金色莲花,有的看似曼陀罗花,有的看似白鹤、孔雀,有的看似吉祥鸟,有的看似妙音鸟……大家只是欢呼、惊叫、念佛,却不及打开相机、录相机,这时,天现奇迹,降下两道光柱,把山顶的万佛塔照得通明,奇异的是两道光柱并不垂直,而是有孤线的飘落而下,竟与莲花缸前两支点燃了的小小蜡烛相连。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瑞相。长老临终遗偈写道: “一旦无常到,方知幻化身。劝君多念佛,念念息贪嗔。”这是劝勉大众的。还有一首写道:“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何须悲泣。”这是说自己成就道果,往生极乐的,会再来度生,安慰徒弟无须悲泣。第三首:“我佛遗教,以戒为师,依戒修定,因定发慧。由戒定慧,知苦断集, 慕灭修道,趋向解脱。”这一首开示大众要以戒为师,精进修行,才能得出轮回苦海。最后一首:“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各宗各派,殊途同归,信此信彼,信仰自由。相互尊重,不立门户,六和无诤,团结互助。依教奉行,五戒十善,四摄六度,逐步修炼。”这是告诫大众各人修习适合自己的法门,不要互相排斥,团结互助,依教奉行。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交给侍者妙莲师。“悲”是悲悯众生,大师往生是一九四二年,当时日寇侵略中国,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大师对于民众无限的悲悯,“欣” 是欢欣、喜悦于自己终于修成正果,往生极乐。大师临终之前,还交待侍者五件事,其中之一:“ 遗骸分为两坛,一送承天寺普同塔,一送开元寺普同塔。在未装龛以前,不须移动,仍随旧安卧床上。如已装入龛,即须移居承天寺。去时将常用之小碗四个带去,填龛四脚,盛满以水,以免蚂蚁嗅味走上,致焚化时损害蚂蚁生命,应须谨慎。再则,既送化身窑后,汝须逐日将填龛小碗之水加满,为恐水干后,又引起蚂蚁嗅味上来故。”大师为人心行细密,弘扬律宗,持戒之严,令人景仰。遵佛祖之芳规,作人天之师范。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其中最后两句隐隐透露出大师自己修行成就已经功德圆满。
1995年6月7日,一代高僧宣公上人于美国洛杉矶圆寂,世寿78岁,慧灯遽殒,人天同悲。法界佛教总会四众弟子,谨依师遗训,各道场举行念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念佛法会四十九天。六月十二日于长堤圣寺举行入殓大典,六月十六日移灵至万佛圣城,七月二十六~二十八日于万佛圣城举行追思大会暨荼毘大典。上人生时,既不要名,也不要利,临终遗言亦复如是:“我走后你们可以诵《华严经》、念佛,你们要多少天就多少天,或者一个七,或者七个七。火化之后,把我的骨灰洒到虚空去;旁的事情我什么也不要,不要给我造什么塔,什么纪念馆。我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走的时候,还是什么也不要,在世上我不要留什么痕迹。”老和尚说 :“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广钦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地念佛,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且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的高龄!一般人临终呼吸尚且无力,一切不能自主,他却如健将突出五浊的重围,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的体力难以支撑,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你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说:“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说罢又大声恳切地自己念佛,然而在往生前第六天,老和尚忽然一反平常教人专念阿弥陀佛的作风,突然很紧急命大众为他诵“大藏经”,大藏经浩如烟海,真不知从何诵起,于是请问老和尚要诵哪一部?老和尚答:“总诵!(台语)!大众就赶紧请出一大部一大部的藏经,搬得气吁喘喘,看他老人家一副决定要往生的样子,心中又急又难过,更不知从何诵起,老和尚就说:“看你会什么经,通通给我诵!”于是大众便一部部诵起,心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在这紧要生死关头,才发现连仅仅二百多字的心经都几乎要诵不顺口,可说是口诵心焦。当这大众搬大藏经一部部诵时,老和尚只幽默一笑,径自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凡夫信心不定、定力不足,平日虽然都知道临终助念只是念颂阿弥陀佛,然而到了关键时候还是会打失正念、手忙脚乱,广钦老和尚临终幽默的表演,再一次给佛弟子上了深刻的一课。
民国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一日──就是星期五那天,上午胜阳再开车载李炳南老居士到雾峰北沟,本净寺阿弥陀佛像前拜佛。晚间老师又对胜阳说:“我要走了。”胜阳就说:“老师不要讲笑话,老师已接受大家忏悔,答应再住世几年,怎么又说此话?”老师说:“告诉他们,我真的要走了。”四月十二日,老师食量渐减,但神智十分清楚,家中念佛录音带二十四小时不停播放,偶有莲友前来探望,老师均右卧吉祥,手持念珠。胜阳不时也大声念佛,并有同学一起念佛,十三日凌晨一时左右,胜阳请老师开示,老师很清楚地说:“一心不乱。”到十三日清晨三时,在念佛声中,老师把手中的念珠高举在头上,大家以为老师要往生了,忙跪下来大声念佛,同时有人把阿弥陀佛接引像请至老师床侧,意思是使老人家看得到。这时老师忽然表示要起身礼佛,随侍弟子猜想一定是这样做不如法,就把佛像请回佛堂。老师翻了个身,作吉祥卧,嘴唇微动,手持念珠,随大家念佛。到五时二十分,天微亮,老师脉搏微弱,胜阳请人通知莲社社长和总务速来,五点三十五分社长王炯如师兄到达,即跪在床前一起念佛。老师露出慈祥的眼光看看他。炯如师兄说:“老师也要一心念佛,弟子是王炯如。”当时老师一颔首,眼睛一闭,使劲吐两口气就安详往生了。
莲池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底,先往城中别诸弟子及故旧等,后归寺中具茶汤设供话别众僧。七月初一,上堂对大众说“明天我要走了!”。晚上,大师示微疾,瞑目静坐于丈室。次日夕,诸弟子等请留遗训,大师睁眼开示:“大众老实念佛,莫捏怪,莫坏我规矩。”言毕向西念佛而逝。师世寿八十有一,僧腊五十。弟子奉其舍利入塔于五云山麓。自七祖省常大师生西,至莲池大师行化于世,其中间隔五百五十余年。此时间内教法式微,净宗不振,虽有高僧大德出现,弘扬净土念佛法门,以救道法之衰落,然收效甚微。证诸史册,自身行持谨严,度众不遗余力,莲池大师当为最为出色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