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至养生_冬至养生要点
专家称冬至时节以后天气愈发寒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这时人们就更加注重养生.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冬至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冬至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冬至养生常识
起居调节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冬至节气的到来后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宜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不可大汗淋漓。同时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
“三九”穴位贴敷
冬至是一年中之最寒冷的时令,人体阳气为温煦脏腑器官,收敛于内,使得气血运行缓慢, 选择在冬至日采用具有辛散温通的中药选穴贴敷,可疏散风寒、疏经通络、温补脏腑,以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中牟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自制的三九穴位贴敷是一种副作用少、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冬病”患者贴敷,以助其阳气的生发,顾护肌表,扶正祛邪,同时也巩固三伏贴敷的疗效,可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和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
适当保暖
“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饮食进补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即“冬至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医学上讲就是说,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佳时间。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热量的补充,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要多吃些羊肉、核桃、栗子、木耳、红薯等适宜的食物。但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萝卜、白菜等。
冬至养生基本原则
1、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2、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3、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
①温补类食物,如龙眼肉、荔枝、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③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
冬至导引健身法
1、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竖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2、两手十指张开成“鹰爪”,然后屈指内扣成“虎爪”,抓、扣两膝盖骨,同时向上提拉两腿,两腿借力屈膝收至胸前,脚跟着地,动作到位略停。
3、两手变掌,顺势内旋、下按,两腿借势伸直放平。
4、两掌外旋成指尖向前,动作略停,体会掌心热力向两膝深处传导,呼吸自然,全身放松。
动作要领
1、鹰爪:十指张开,中指不动,力达指尖,故名鹰爪。
2、虎爪:在鹰爪的基础上,屈曲十指第1、2指关节,力贯指尖,形如虎爪,故名。
3、虎爪抓扣膝盖,两腿借力屈膝内收至胸前的同时配合“嘶字诀”,吸气内收,并收腹、提肛,下巴内收,提耳根劲,拔伸脊柱,内外练习、协调一致。
4、两掌由虎爪变鹰爪的同时,内旋成指尖朝内,然后轻按两膝,两腿顺势伸直放平,同时配合“嘿字诀”呼气外出。
保健作用
1、强壮腰、腿、膝的功能,防治相关疾病。
2、补肾壮腰,养心,益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