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摄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17-03-08

艺术摄影是拍摄者运用摄影器材对被拍摄对象进行的拍摄,不同题材的摄影需要采用不同的用光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摄影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摄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艺术摄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一

《 摄影中的黑白艺术 》

提起黑白照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泛黄的老照片。在数码相机非常普及的今天,缤纷靓丽的色彩已充斥着我们的世界,时尚前卫的彩照好象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可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只有黑和白才能最好的反映出光与影的交汇,才能还原出事物最真实、最本质的东西。

黑白照片总是能带给你最简单却强烈的感觉,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当你处在神秘的暗房中,看着自己所拍摄的东西在自己的控制下一点一点的显影出来,那种感觉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喜悦。

1、 黑白摄影的诞生

1800年,T・韦奇伍德将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在太阳下曝晒,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逐渐变黑,取下树叶时,留下白色的影子,不幸的是,韦奇伍德未能防止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变黑.直至1805年他去世,也未能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

1816年,尼埃普斯用氯化银感光纸记录了一个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1826年,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下来.曝光8小时.这幅样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会议上,法国政府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摄影术――银版摄影术。这种银版摄影术既是一种黑白摄影术。

2、摄影中的黑白魅力

2.1黑白摄影的特点

黑白照片,除了黑白色以外,还有一个中间调-灰。黑、白、灰是一种极美的色调,它们能与所有的色彩组合成协调的色调,给视觉带来的美感。

黑白照片的特点,主要是改变景物的颜色, 通过光的作用减弱非主要部分,使拍出的画面简洁,有助于表现物体的主体和神貌。当然这不是随便拿起照相机就可以获得的,我们必须具有熟练的摄影技巧,在构图和光的运用上要恰到好处。很多摄影家,运用摄影技术和技巧拍摄山水风光或静物照片表现中国水墨画格调,意态感人,令人如同神往于一幅笔力浑厚,墨色淋漓的中国水墨画之中,“墨分五色”的中国水墨画意趣油然而生。

2.2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的差异

自1860年发明彩色摄影以后,黑白开始退居第二位。但为什么许多摄影家仍把黑白摄影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原因是我们喜爱黑白摄影的高度抽象能力,它能使我们更鲜明地自由处理线条、结构,光线、阴影。

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彩色摄影的这种优势很不确定,它没有降低黑白摄影的价值。尽管优质色彩胶片和相纸的制成为彩色摄影开辟了前景,然而黑白摄影在记录和表现现实世界方面仍然拥有它的艺术威力。

我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

彩色摄影是后起的。许多摄影师力图用色彩来自然主义地去支撑他们的照片,不考虑如何通过相机去提高和改变所摄入的景象。

虽然相机能像镜子那样忠实地再现它所看到的一切,但它还具有某种转

化和抽象能力。在黑白摄影中这种能力是特别强大的。黑白照片不仅能如实反映现实,还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摄影家的拍摄意图上去。黑白摄影迫使我们更清晰地去思考,究竟我们所拍的照片有无价值,应当如何去拍。只有清晰地思考才能产生优秀的照片。

摄影就是将我们所看见的东西加以转化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这方面黑白摄影有许多优越性。许多摄影记者宁愿拍黑白照片,并非偶然。他们深知黑白摄影的这种抽象本领,能把形象简化到最必须的限度;从而有助于迅速传递信息。他们常常利用它的这种力量使照片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同样地,当他们认为有必要增强视觉信息时,就运用一种微妙的色调变化去烘托环境气氛。

黑白底片和照片可以很容易地加工成档案永久保存。它能持续存放几百年之久。相反,彩色照片的寿命却短得多。制作可供终身保存的黑白照片只需要透彻地定影和适当地水洗。一幅能让后代人看到的照片,所花费的代价是极少的。

有些摄影家把黑白摄影看作一种过时的形式,但我认为黑白摄影不是这样的,它只是与彩色摄影有所不同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不同正是在于能够促进个人的创造性。黑白相片所带来的影调、层次、以及让人玩味的情趣是彩色相片无法取代的,尤其在做人文、新闻等纪实性摄影时,黑白摄影更能给读者带来震撼和深层次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黑白摄影促使我对所要表现的事物作深入的思考。思考是为了选择最好的表现方法。黑白摄影能直接了当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画面并说服他们去理解我的观点。它具有一种无可匹敌的力量,比起彩色摄影来毫无逊色,它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因自身具有独到之处而存在的。

结论

总而言之,当世界变得越来越斑斓,黑白摄影艺术依然是开启的陈年酒坛,散发着百年佳酿的诱人芬芳;当数码摄影技术水满金山寺,黑白摄影艺术便成了永恒的金字塔;当人们拼命地追求多彩多姿,黑白摄影艺术依旧浓缩着千色万彩,仅让“黑、白、灰”之精髓,唤醒昏昏欲睡的想像思维;拾起黑白摄影,你便能掌握摄影的拍摄与后期制作的全部,而不再充混那半个摄影家;操作黑白摄影,你便在溴化银的化学反应中寻找到一种永远不老的古朴和宁静,如同面对着雪峰、草原、古民居、廊桥与幽深的小巷;钻研黑白摄影,你便能体会到摄影艺术的博大精深,而不再浮躁令人深感浅薄。

黑白摄影艺术在乐趣横生的、在充满神秘感的暗室中,走过了一百六十多年,对世界来说它实在太年轻,对它来说却刻录整个世界,无论沧桑还是新生。

黑白摄影不是摄影艺术的全部,确是摄影艺术的精华。它把一个喧哗的彩色世界转化为一种单纯的黑白灰色调,带有宁静的、朴素的美,具有极丰厚的艺术性和装饰趣味,所以我喜欢摄影更喜欢黑白摄影。

参考文献:

[1]《摄影简史》(英) 伊安・杰夫里著,晓征,筱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王景堂等译,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3]《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阮义忠著,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4]《黑白摄影的影调和线条》俞珠珍、颜鸿蜀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见该书第2页第1章及第9页)

[5]《高品质黑白摄影》 邵大浪著,江摄影出版社 (见该书第55页)

[6]《人民摄影》报1998年3月18日

[7]《世界摄影大师系列丛书》,199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八种)(《安瑟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

[8]《中国摄影报》1994年10月9日五版

[9]《摄影艺术学概论》,卓昌勇、汤建萍、吴培秀在共同编著,(见该书第279页第7章)

艺术摄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二

《 摄影美在何处 》

【摘要】绘画和摄影是姊妹艺术,虽然二者的美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能从绘画的角度来审视摄影的美。摄影的美体现在光、影、形、神、意、趣等六个方面,而且这六个方面往往是相互交融的。

【关键词】摄影美;光影;瞬间记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142―05

一 绪言

自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诞生以来,关于摄影是不是艺术的辩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摄影是技术而不是艺术。笔者认为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科技发展使摄影技术不断进步,摄影技术是摄影艺术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其实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技术,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电视等,都包含了科学技术的运用。

“摄影”的英文单词是“photography”,原意就是“用光绘画”。众所周知,早期的摄影家,基本上是画家出身,摄影诞生初期主要是为画家解决人物肖像和其它景物的逼真的难题。直到现在,照相机还是许多画家搜集素材的重要工具。从摄影诞生之日起,摄影和绘画就成为姊妹,早期的摄影作品模仿绘画的痕迹很重,画意摄影始终是摄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摄影从绘画中学到了很多;同样,绘画也从摄影中汲取了营养,借鉴了相机镜头的透视规律、成像细腻等特点,丰富了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绘画艺术在社会上被广泛认可,摄影和绘画同属于视觉艺术,而且两个领域的艺术家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许多人用欣赏绘画作品的眼光来欣赏摄影作品的美。但笔者认为用绘画的眼光来鉴赏摄影作品是不恰当的。虽然绘画和摄影都是一种瞬间的二维视觉艺术,但其瞬间有很大差异。绘画瞬间是画家的瞬间记忆的主观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抽象瞬间,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重塑性,而摄影瞬间是摄影家的瞬间选取,是真实记录的具体瞬间,它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绘画和摄影都是光的艺术,但二者对光的要求是不同的。绘画的创作主要是利用光照亮景物、塑造结构,画家可以观看景色后凭记忆创作,而摄影的创作的过程,时刻离不了光线,摄影家要用光捕捉瞬间,用光塑造形象,用光渲染气氛,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摄影是简约的艺术,它遵循“减法原理”,摄影家用取景框把不需要的元素减去,只留下关键部分,而绘画遵循“加法原理”,画家把需要的元素通过画笔加在画布上。摄影是简单的艺术,每一次按动快门都有可能产生一幅杰作,而绘画则要复杂很多,无论画成什么样子,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摄影是大众的艺术,普通人就能学会使用照相机,并拍出动人的画面,而绘画是少数人的艺术,只有很少人能够学会,而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人则更少。

摄影是艺术,她的美和绘画不同,那么她的美究竟在何处?笔者以为要从“光”、“影”、“形”、“神”、“意”、“趣” 等六个方面,体会摄影之“美”。其中“光”是摄影美的灵魂。

二 光

摄影是光的艺术,没有光就没有摄影。那些令人震撼的摄影作品的所有呈现形式,都必须依靠光来完成。摄影用光主要是为了满足感光元件的曝光量需要以及控制被摄物的再现效果。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光色[1]。

1 光度是光源发光的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亮度的总称。光度和曝光有直接的关系,而摄影作品的画面效果必须以正确曝光、满足曝光量的要求作为基础。摄影发展的早期,对光度要求非常苛刻,拍摄照片时需要很大的曝光量,往往需要在强光下曝光几个小时,而现在一般的照片只需要曝光几百分之一秒,对光度的要求越来越低,无法想象在摄影诞生之初,为了获取一张人物肖像,需要用钢板把被摄者固定在椅子上,在烈日下暴晒几十分钟。纵观摄影技术发展的历史,其核心就是感光元件感光能力提高的历史。

2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既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光位主要分为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脚光等7种。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位下就能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是摄影画面呈现形式的关键因素。简单的事物在非凡的光线下,往往会呈现出迷人的景象。著名的风光摄影大师、美籍华人摄影家李元先生,是一位巧用光线的大师,他的作品主要反映其身边的平凡景物,但是在其作品中,景物姿态、光影效果,均是美奂绝伦,不再平凡。

(1)正面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称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受光面积大且均匀,光比小、曝光宽容度较大。利用正面光拍摄时,容易获得正确的曝光,被摄景物最接近于其原型,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色彩还原准确,饱和度高。对一些需要逼真反映事物全貌的题材来说,顺光是常用的光位。正面光有利于表现人物细腻白皙的皮肤,适合女性、儿童的拍摄。被摄体在正面光的照射下几乎看不到投影,因此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又由于主体和背景受光情况相同,远近景物在亮度和影调上变化不大,其空间透视感较弱。

(2)前侧光是指光源的投射方向和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成45度左右角,也称为“前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在前侧光照射下,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面,能产生明暗过度的影调层次,既能看到物体的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形式感。前侧光照明下景物会产生投影,可丰富画面构图形式,增强画面的空气透视感,同时由于有大量阴影的存在,景物不会一览无余,有利于激发读者的联想,给画面一定的神秘感。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第24届国际摄联黑白两年展作品中,绝大多数肖像作品是采用前侧光拍摄的。前侧光是摄影创作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光位。

(3)侧光又称“90度侧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侧面。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在风光摄影中可以凸显光影效果。我国著名的风光摄影家陈长芬先生,运用侧光拍摄了大量的关于长城的图片,其作品的光线之美,使普通古长城呈现梦幻的光影场景,其作品在多个国家展览,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4)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后侧光在风光摄影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许多反映草原、沙漠、梯田等题材的摄影作品,还有利于表现动物的群体。

(5)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条是使画面产生深色背景,否则轮廓线就不明显。许多著名的人体摄影作品,是使用逆光,勾勒出人体优美的曲线。通常的“剪影”效果也是逆光拍摄的。在风光摄影中特别是在早霞和晚霞的拍摄中经常使用逆光拍摄。我国著名摄影家袁毅平的《东方红》就是利用早霞的逆光拍摄而成,画面中天安门的剪影和天空的绚丽彩霞相得益彰,寓意新中国当时的时代精神,成为我国摄影史上的名作。

(6)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景物中突起的部分会在凹陷处形成阴影,明暗反差大,影调对比强烈。如正中午的阳光,顶光会使人物的眼窝、下巴底部,产生不讨巧的浓重阴影,通常忌拍人像。

(7)脚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种灯光方向。在许多反映地狱场面的影视作品中,为突出地狱的丑恶,经常采用脚光照明。自然光中没有脚光的光位。

3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聚光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方向感,产生的阴影清晰且浓重;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阴影柔和而不清晰。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例如,晴天的阳光从某一方向照射被摄体,这就是一种硬光;而多云、阴天时,阳光就是被扩散在广阔的区域上,就像是从许多角度发出的光线,是一种软光。又如电子闪光灯的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如果在其前面加上散射蒙板、柔光箱或使用反射闪光,其光质就变成软光。硬光能使被摄体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增强被摄景物的立体感、戏剧性、神秘感;软光善于揭示物体的外形、形状和色彩。硬光照明一般比软光富有动感和戏剧性。

4 光型是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的主要照明光,被摄景物的光度主要靠主光。辅光又称“补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揭示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使影调过度自然。修饰光又称“装饰光”,主要是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等。虽然修饰光的面积一般较小,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轮廓光是指勾画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背景光是指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模拟光又称“效果光”,用以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而添加的辅助光。在实际的摄影创作中,这些光的功能往往是相互转换的,有的光既是主光又是轮廓光,也有可能是模拟光。在需要人工布光的摄影创作中,光型比较易于控制。光型的控制在人像摄影和广告摄影中,要求最为严格,纵览人像摄影名作和经典广告摄影作品,其中的布光无不经过仔细的设计,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5 光比是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光比大,反差就大,影调简单、粗犷,有利于表现“刚”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影调细腻、丰富,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如拍老年人、男士常用大光比,以显示其沧桑感、力量感,拍儿童、女士常用小光比,以显示其细腻感、柔美感。

6 光色是指“光的颜色”或者说“色光成分”。在摄影领域,人们常把某一环境下的光色成分的变化,用“色温”来表示。光色决定照片总的色调倾向,对表现主题帮助较大。当实际光源色温高于感光元件设定的色温时,照片颜色偏冷,表现为偏蓝、偏青;当实际光源色温低于感光元件设定的色温时,照片颜色偏暖,表现为偏红、偏黄。风光摄影家很会有意识的利用早晨和傍晚的光位和光色,勾勒景物的轮廓和制造迷人的偏色效果。李元先生的《秋雾》、《樱花》、《风车》系列都是这方面典范作品。1981年鲍昆、凌飞、李川三位摄影家合作拍摄的名作《国魂》,用闪光灯配合不同的滤色片,把夜色下的长城拍摄的五彩斑斓,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理想和观念,强烈印在了那一代摄影人的记忆中。

三 影

摄影作品的“影”包括影子和影调两部分。“影”是摄影作品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光则必有影。

1 影子有剪影、倒影和阴影三种。剪影是由于逆光摄影时,被摄对象曝光不足,而在照片上密度很大,看不出细节,仅能看到事物的线条而形成的。我国香港摄影陈复礼先生拍摄的《搏击》,把渔民在大海中的剪影衬托在极具张力的云彩背景下,表现人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倒影是由于镜面形成的虚像,就像照镜子一样。很多摄影家利用水面成像特点,拍摄众多水天一色的作品。阴影则是通常所说的“影子”。广东省摄影家萧琨在第1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的入选作品《鸭司令》中,巧妙地把养鸭员的影子投射的鸭群上,利用影子的暗和鸭群的亮,形成对比,勾勒出养鸭员的动作形态,惟妙惟肖。

2 影调一是指影像明暗层次过渡的变化,这时称为“阶调”。过渡自然平和,层次丰富,称为影调细腻、丰富;影像明暗、色彩对比强烈,过渡急剧,层次少,称为影调简单、粗犷。黑白摄影作品非常重视影调之美,讲究黑白灰的过渡,许多摄影作品就是美在其影调。以“f64小组”为核心的“纯摄影”派摄影家和他们那影调优美、制作精良的经典作品是影调之美的代表。“f64小组”成员之一的著名美国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就是以构图完美,影调丰富、质感真实而著称,他在制作黑白照片时,创造性使用了区域曝光法(Zone System),使照片具有了音乐感。他的代表作《月升》、《白桦林》等已经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

影调二是指影像的“基调”,基调通常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三种。在摄影作品的画面上以亮调子为主的照片,称为“高调”;以暗调子为主的摄影作品,称为“低调”;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中间调”。

四 形

形是指形式美,运用图案、线条、色块等元素,形成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适当、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视觉审美感受[2]。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类金奖获得者杨晓蔚的组照《构成》、赵冉的的组照《魅发四重曲》,纯粹通过对色彩、线条、图案的精妙运用,形成了对比而又和谐的画面,把平凡事物拍摄得唯美,让人叹为观止。2008年奥运会文艺演出、2009年国庆阅兵,那些整齐的方阵、飞机拉出的彩带,都充满了形式美感。

五 神

神是指神情、表情、精神。在拍摄人像摄影作品时,尤其是在拍摄面部特写时,特别要注意人物表情的变化。在表达人物的神情方面,人物的眼睛具有特别的作用[3]。“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许多人物摄影佳作就是通过对人物眼神的刻画,来传达人物的神情,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肖像摄影大师Yousuf Karsh(优瑟夫•卡什)拍摄了许多著名人物的肖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41年12月拍摄的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拍照时的丘吉尔总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尔正要发怒,卡什瞬间按下了快门,就这样诞生了一幅世界名作。这幅作品发表以后,对鼓舞人民的士气,最终战胜法西斯,有一定的作用。另一位肖像摄影巨匠阿诺德•纽曼1954年拍摄的《毕加索》,画面中毕加索目光犀利的凝视,仿佛射向你的内心,这种眼光,正是这位绘画大师最典型的个性特征。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先生(Henri•cartit•Bresson)抓拍的《给爸爸买啤酒》,画面中小男孩的表情生动自然,愉悦之情跃然画上,令人回想到自己童年时光。

六 意

意一是指“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家高尚人格和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抒情类艺术作品追求的审美理想。摄影中的意境,是指摄影作品中将摄影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互渗而外化的艺术境界,使画面反映出自己内在思想的象征和寄托,具有较强的个人哲理特征,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4]。我国台湾省郎静山、香港陈复礼、安徽袁廉民等一批摄影家更是把中国古典绘画的意境融入到摄影作品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中国流画意摄影,并随着国际交往,不断走向世界。袁廉民的多幅黄山画意风光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当做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

摄影最重要的功能是记录历史的瞬间,摄影作品的“意”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尤其是在新闻摄影中,只要按动相机快门,世界在时间长河的一瞬间就变成了历史档案。许多摄影作品本身的光线、构图等形式方面并不好,但它记录了当时那一瞬间的情景和意义,它的历史记录功能远大于视觉愉悦的审美功能,它的价值甚至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我国以解海龙为代表的一批摄影家,拍摄了大量贫困儿童求学的作品,引起了社会共鸣,全社会参与希望工程,捐资助学,使很多儿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埃迪•亚当斯[5],1968年2月1日在西贡街头拍摄的《枪杀越共》――南越警官阮隆上尉在未经任何审判的情况下,突然拔出手枪在大街上杀死了一名越共嫌疑人,亚当斯拍下了子弹穿过头颅的瞬间。这幅照片很快就成为越南战争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一经刊发就令公众哗然,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并迫使美国政府考虑改变越战政策。照片发表后不到两个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就宣布他不再寻求连任。新闻摄影史专家肯内利说,亚当斯的这幅照片是“20世纪真正改变历史的最伟大的5幅照片之一。”同样著名的还有普利策新闻奖得主黄功吾,1972年6月8日拍摄的《火从天降》――被燃烧弹烧着的越南女孩全身赤裸、惊恐万分地逃命,她的身边是一群无动于衷的美国大兵。《纽约时报》图片编辑约翰•G•莫里斯说服他的编辑将这幅照片刊登在头版上。这幅逼真地揭露战争残酷性的现场纪实照片,打动了已经被那场无休止的战争弄得麻木的美国人,他们似乎能够听得见作品中孩子们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位编辑后来确信,《火从天降》将越南战争缩短了6个月[6]。

七 趣

趣是指有趣,生活中一些具有戏剧性的场景,让人感到幽默可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可见快乐心情对人的身体健康多么重要。生活中那些有趣、幽默的事物也是摄影创作一个重要领域,它能给人快乐享受。

寻找有趣的事物进行拍摄并不难,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发现许多平常的景物,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会形成很多奇妙有趣的颜色、图案、线条、形状等[7],让人感到欣喜和惊奇。在拍摄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的成像特点,进行拍摄。比如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景物,就会产生很大形变,近大远小的透视感强烈,形成戏剧性的效果,类似于哈哈镜;而长焦镜头性能正好相反,可以把前后重叠的距离较远的景物,在画面上压缩,有着叠罗汉的效果。在摄影创作时,经常变换视角,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的趣味场景最多的是人和动物的表情,许多人会在不经意间流露非常可爱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留意所碰到的人和当时的光线,准备抓拍趣味的瞬间。网上流传的那些名人幽默可笑的照片,大部分是抓拍的。

八 结束语

摄影的美是用光之美、影调之美、形式之美、神情之美、意境之美、趣味之美。当然每幅摄影作品不仅仅有一种美,往往是多种形式的美融汇在一起。关于摄影之美还有很多其它观点,艺术本来就需要争论,百家争鸣更有利于摄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338-426.

[2] 李树峰.摄影与视觉文化[J].艺术评论,2009,(11):49-54.

[3] [美]肯尼思•科布勒.任悦 译.美国新闻摄影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9-94.

[4] 顾铮.向着社会的风景――有关风景摄影的笔记[J].艺术评论,2009,(12):17-22.

[5] 越战摄影名记亚当斯逝世[EB/OL].

[6] 阿夏,肖瞳.黑镜头:身体的故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0-91.

[7] 10个给你启发的趣味摄影题材[EB/OL].

艺术摄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三

《 摄影中的色彩情感 》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被带入了崭新的数码时代。同时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艺术作品被炒得沸沸扬扬,奢侈品的销量日渐增加,更有一些人并不满足一味接受精神享受,更想自己去创造一些作品。数码摄影就是首选。怎样才能拍到一张漂亮的照片,其中色彩运用的好坏很重要。本篇文章就色彩的三属性的不同使用方法,同时怎样把色彩情感正确地带入摄影作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让摄影作品更加精彩。

【关键词】摄影;色彩;情感

【中图分类号】J4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103-2

带个小孔的黑匣子,它的出现一直在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进步。摄影技术的诞生直接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绘画流派的发展,之后又有众多的摄影作品在感染人们,同时还记录了这个世界的酸甜苦辣。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时,除了会简单记录事物之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很多人都在感慨为什么摄影大师的作品是那么完美,有的人经常说看设备啊,有了长枪短炮镜头,完美机身的搭配,谁都能拍出好的照片。我不否认这一点,的确好的设备是为一张好的摄影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很多方便,但纵观世界摄影大师并不都使用了很好的设备。所以这不是关键,而只是能得到一张质量好的摄影作品的一个条件而已。

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应该具备太多的条件,好的主题、完美的构图、正确的曝光、漂亮的后期等。在这些条件中哪一项都不能不考虑到颜色的运用。它在摄影作品中起着产生印象、情感导向、隐喻、象征等作用。可以说色彩在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中的重要性,相当于色彩在一个好的设计中的运用一样。

一、色系影响摄影作品的情绪

色彩为主题而服务,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一定要有一个主题,而照片中,首先影响着欣赏者理解主题的可以说是色彩。色彩对欣赏者的情感影响远远优于图像的具体内容。并且这种情感会长时间地留在记忆中。经常会有人忘记画面的具体内容,但忘不掉影响他情绪的那个色系。所以要想正确地表达主题,应该控制好摄影作品的色彩选择。

只要学过色彩的人都会知道色彩是有感情的。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红色系给人温暖、兴奋、热烈的感受,容易引起冲动,一般有积极作用;蓝色系有冷、永恒、博大、遥远、忧郁感,一般有消极作用;绿色系具有中性特点,偏向自然美、宁静、生机勃勃、宽容色彩;紫色系,给人以高贵神秘感;黑色系表现出空、无、沉默等;白色系,干净纯洁、虚无,有无尽的可能性;黑与白的搭配,是对立而又有共性,是色彩的一种抽象,能表达严肃、慎重等情感,是一种富有哲理性的颜色搭配。即使没有学过色彩的人也应该能从生活中体会到这些简单的色彩情感。一张摄影作品中一种色系占据大部分画面,那么这个作品的情感也会随着这个色系所表达的情感来感染欣赏者。正如心理学家罗索・福斯坦第格所说:“色彩起着一种暗示的作用,它是一种包含各种含义的浓缩了的信息。”

色彩对于摄影作品来说,单独的表现机会很少,大部分的摄影作品都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一定的设置而成的。例如相邻色、对比色以及冷色与暖色,其中冷暖色的运用更是普遍,其情感表达更加突出。我们一般把红、黄、橙等给人以及强视觉刺激,使人联想到太阳、火光等温暖的事物颜色称为暖色。青色、蓝色易让人联想到天空、河流、阴天,并使人感到寒冷,所以我们称它为冷色。如果摄影作品采用了正确的色彩偏向,那么这个作品可以说是成功的。如果用错了色,这个作品的味道就全变了。例如炒得很热的艺术作品――《明天的现实》中大面积冷色系的运用,使整个作品想表达的残酷、凄凉、冷漠的情感更深入人心,让欣赏者受到极大感染,从心底里去反思人类现在做的一切。假想如果《明天的现实》的整体色彩感觉变成暖色,还会不会给人凄凉的感受。要是变成黑白色呢?那么整个作品就失去的原有的味道,而且还会显得空洞。用颜色表达情感,这种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有点像印象派处理颜色的方法,前期的莫奈、马奈用颜色来作画,夸张颜色的用法,使人类重视颜色,接受颜色。印象派后期的代表梵高、塞尚、高更更是用色彩来表现物体,把情感付诸于颜色上,致使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那么摄影作品同样也是,色彩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作品而服务的。

同时一张好的摄影作品要有好的构图,其中一种重要的构图方式就是色彩构图。摄影作品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颜色时,我们不得不把这几块颜色抽象成简单的形状,这简单的形状在画面中形成点、线、面来分隔画面或是装饰画面,使画面产生平衡美;或是把主要颜色块抽离出画面,因为色彩面积大小与不同色相的组合会给人产生不同侧重感。例如拍风景时,照片中橙色的黄土与深蓝的天空产生强烈对比,一定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拍摄手法就是用了对比色的特性,强烈地刺激感官,引发视觉上的冲击,达到生理上的唤醒。

以上所讲的只是色彩三属性当中的色相对摄影作品的影响,色彩其他的两种属性分别为明度与纯度,它们同样影响着摄影作品主题所表达的情感。

二、摄影作品的基调

色彩三属性当中的色相很容易理解,就是色彩的相貌;色彩的明度是指明暗程度;纯度一般指颜色的饱和度。不同的明度同样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一般在摄影作品中,我们把不同的明度分为三类色调,明度较高的称为高调,明度较低的称之为低调,明度一般的称之为中间调。不同色调的摄影作品表达着不同的情绪。

高调的摄影作品能给人纯洁、优雅、明快、清秀、宁静、轻盈、干净等感受,让欣赏者看后心情舒畅。高调摄影作品的特点是画面上基本是以白色和淡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极少,整个画面看起来简洁明朗。那拍摄时就应该有一定的技巧,对光线的要求是要柔和、匀称,一般多使用顺光,这样可以获得反差很平淡的效果。一般顺光拍出来的摄影作品明朗而清晰,属于高调摄影作品。所以当你想得到一张看起来让人舒心的照片,在拍摄前最好给照片定位,否则你可能很难拍出带有你本身想要的那种情绪的照片。在拍人像时除了注意光的选择,还要注意模特的穿着以及背景的选择,都要以白色或淡灰为主,同时在曝光上应该比正确曝光略增加一点,就像拍雪景时我们要提高一些曝光来保证能得到调子高一点的摄影作品一样。

相反低调的摄影作品能给人神秘、黑暗、阴森、恐惧、豪壮、稳重、肃穆、忧郁、含蓄、倔强、深沉等情感。低调摄影作品的特点是,看上去大部分是以深灰、浅黑、重色为主,浅色调占据的位置很小,整个画面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一般拍这种作品时应选择使用侧光或是逆光。拍摄人像时,人物的服装应选择色调比较深的;拍摄自然风景时也要选择深色调的景物,同时陪衬体的色调要比较深,与主体的低调相协调。感光要充足,以保证阴影部分有足够的层次。必要时为了突出组体物可以给其补一点弱光。现在很多摄影作品,特别是外拍人像和一些广告产品,为了渲染气氛,表达忧郁、神秘等情感都会采用这种色调。在拍摄作品时,你只有把色彩的情感带入摄影作品中,这样的照片才会更有生命力。

中间调的摄影作品也有其特有的魅力,其基调特征不是很明显,但要保证画面层次丰富、细腻。中间调一般为多光源综合配置而成,用中间调表现大自然的景观是很理想的。它善于模糊物体的轮廓,给人一种恬静、素雅的感觉,比较适合表现雨、雾、云、烟等景色。例如拍摄一组清晨时家家户户炊烟升起与柔和的光线交融在一起,想表现一派宁静、祥和的乡村气象时,这种色调是最贴切的。

彩色照片讲究色调的情感表达,同样黑白照片中影调的用法也是一样的,其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所以要想拍出好的摄影作品一定要用好色调。摄影师们在拍片的过程中苦苦地等待光线,一次又一次地去调色温、曝光等设置,就是想得到一张能表达其情感的正确色调的摄影作品。

三、后期色彩让摄影作品锦上添花

谈了色相、明度,我们再来看看纯度对摄影作品的影响。纯度,现在也有人称之为彩度,只是叫法不一样,但所指内容是一样的,都是指颜色的饱和度。那么在摄影里,我们经常会把饱和度高的摄影作品叫重彩,把饱和度偏低的叫淡彩。重彩的摄影作品能用纯度较高的对比色来征服观赏者,同时能以较快的速度刺激欣赏者,从而给其留下很深刻的色彩印象。在胶片时代曾一度盛行高饱和度的重彩摄影作品,艳丽的色彩让摄影师们费尽了心思。数码时代的到来让这一切变得如此容易,HDR软件调出来的摄影作品颜色的饱和度几乎达到了让人惊奇的效果。视觉疲劳加上社会的多元化,看多了重彩作品,有些人们渐渐开始喜欢淡彩的轻快与淡雅。淡彩的摄影作品一般是由明度较高的淡色组成。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非主流照片的用色,就是一种低饱和度,并以一种颜色为主的淡彩用法。

曝光组合、相机感光度、色温等直接影响照片的颜色与饱和度。现在流行的两种摄影作品的重彩与淡彩的形成都很依赖后期制作,过度的后期制作受到很多人的反对,但不得不承认这些摄影作品的受欢迎程度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很盛行,这与我们现代数码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情感需求相适应。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麻木的人们需要重彩的刺激;太多的人感到寂寞、孤单、无助,所以他们喜欢用那种饱和度较低的单一色彩来表达自己忧郁的情感。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要表达的性感也不一样,所以只要你能正确地运用色彩表达出自己的情绪,那么就懂得了照片中色彩的情感表达这一意义。

总之,要想得到一张好的摄影作品,我们就不应该忽视色彩的作用。摄影作品画面在色系的选择、色调的定位以及重彩、淡彩的设计方面,都离不开摄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生命力的摄影作品是动人的,有情感的摄影作品才会使欣赏者产生共鸣。摄影的主题是摄影的灵魂,那么色彩可以说是传达灵魂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认识了色彩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有人没有那么牛的设备,还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弗里曼著,张靖峻译.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美)乔・麦克纳利著,何大鹏译.热靴日记――小型闪光灯的创造性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德)爱娃・海勒著,吴彤译.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日)原田玲仁著,郭勇译.色彩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李亮之.色彩配置[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有关艺术摄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推荐:

1.艺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艺术系开题报告范文

3.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艺术类开题报告范文

5.艺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6.浅谈摄影相关论文范文

7.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