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政治力量,他们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一群体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老年群体乃至全社会的稳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一):
各位老领导、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市人大、政协“两会”刚刚胜利闭幕,全市人民喜迎新春佳节之际,今天,我们把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请来,主要是通报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征求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共谋发展。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 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20xx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20xx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调结构、转方式这一条主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三大建设,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凝心聚力、加压苦干,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17%;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通报一下一年来的发展情况:
(一)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
(二)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三)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抓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农外收入。
(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农民养老保险这项民生大事。二是有效缓解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是突出抓了一批文化设施建设。
(五)在党的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抓了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突出加强了作风建设。
二、关于“十二五”的发展和20xx年的工作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十二五”的全新发展期。总起来看,我市当前发展形势很好,基础坚实,机遇很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大、后劲足,干部群众团结和谐。我市正处于加速发展、快速上升的关键时期。刚刚闭幕的“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确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末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今年是建党91周年,也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两个重点”,深入开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破、定向招商项目促进、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升“三大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四大建设”,努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跨上新台阶。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坚定不移地抓好定向招商项目促进活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关于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广大老干部的长期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 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不做好老干部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市委历来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始终把老干部工作作为市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去年以来,市委和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阵地,努力做好老干部工作,开创了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老干部的政治生活更加充实,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召开了全市离退休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和老干部座谈会,认真听取老干部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老干部解决一些关心的实际问题;组织老干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老干部的政治活动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样、成效更加突出。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进一步改善,市镇两级不断加大投入,在认真落实好老干部离退休费、保险金、医药费等相关待遇的基础上,为老干部局配备了老干部服务用车,为部分离休老干部办理了医疗保健证,组织对全市50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健康查体;出台了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依托社区和村庄为老干部开展了亲情服务。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专门为老年大学配备更新了教学用电脑等教学设施,高标准建设了门球场等活动场所。目前,全市所有镇村都建起了老干部和老年人活动室,进一步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我们将以完善组织设置、培训教育、考评表彰“三项制度”为抓手,突出抓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两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老干部亲情服务工作,突出抓好改善老干部生活福利待遇工作,突出抓好老干部的学习、活动场所建设,在全市上下形成更加关心老干部工作、更加支持老干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格局。
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可能安排老干部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经常召开情况通报会和老干部座谈会,多组织老干部开展视察活动,让老干部们充分了解全市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主动加强与老干部的联系,多给予老干部真诚的关怀,多为他们的活动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搞好各方面的服务,真正让广大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20xx年春节来临,各级各部门要把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走访慰问,了解老干部、老同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老干部、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让老领导、老同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同时,真诚希望广大老干部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理解、帮助和支持全市科学发展大业,继续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坚信,有全市人民的扎实苦干,有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市委、市政府一定能够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春节临近,借此机会给全市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健康长寿!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二):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
在这炎炎夏日,我们把大家请来,主要是向大家通报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构想。刚才,杨市长详细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在座的老干部、老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所有离退休老干部致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
一、回顾半年发展,我们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良好起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开局必胜、首战告捷‛的目标,围绕‚奋力开启‘十二五’,阔步迈向现代化‛的工作主题,突出‚科学发展、和谐构建‛两大抓手,紧扣‚四大园区出力、城乡统筹出彩、社会管理出新‛三大重点,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要指标超过半。实现财政总收入 44.7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和34.7%,超过序时进度4.6和3.2个百分点。二是运行质态攀新高。工业应税销售、入库税金分别达到211.22亿元、1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3%和31.0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4.3亿元,同比增长28.2%,占规模工业比重比去年提高
3.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跃居南通县市首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增幅,服务业地税收入总量在南通各县市一路领跑。三是江海开发强推进。沿海5万吨级码头进入桥面施工,三期围垦工程加紧实施,年内均将全面竣工,沿江海新重工、宝钢钢构、宝钢精密钢丝、中远重工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叠石桥家纺城三期即将交付使用,临江亿元项目群成效明显。在四大园区的强势带动下,上半年,全市共实施超千万元项目398个,其中在建超亿元项目70个,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达3.5亿元,五大新兴产业吸引总投资70.21亿元,占新开工工业项目总投资比例超过80%。四是城市南进再提速。东恒盛集团、中南集团等商住项目和新闻中心等公建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刚性增长态势。1—6月,全市商品房预销售4260套、46.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67%;完成动迁安臵保障房473套、4.96万平方米。总的来说,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对周边竞争激烈的严峻态势,面对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面对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更加务实、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海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业绩,都离不开老干部的倾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位老干部、老同志退休不退位,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为海门发展贡献力量,在宣传政策、维护大局、促进和谐、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借此机会,再次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展望未来发展,我们描绘了“二次率先”的宏伟蓝图 6月底,我们胜利举行了中国共产党海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全面回顾总结了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并且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领导班子。会议认为,未来五年,对于海门来说,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大有作为的‚黄金五年‛。这一时期,海门将迎来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全面攻坚期和‚二次率先‛的加速推进期。‚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委‚八项工程‛和南通市委‚八个领先‛新要求,围绕“加速转型、全面跨越”这一主题,紧扣“争先崛起长三角,抢先跨江进八强,率先基本现代化”的“三先”目标,大力实施“江海同兴、城乡同步、民生同享”的“三同”方略,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等九大国家级品牌,努力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的先行城市、上海长江以北配套优越的卫星城市和长三角加速崛起的明星城市,力争在苏中苏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通过五年努力,使海门的实力更强劲、城乡更繁荣、生活更幸福、品牌更响亮、队伍更先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应税销售、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600亿元、260亿元、120亿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江苏前八强。重点推进‚八大工程‛,争创‚八大优势‛:
1.推进产业升级工程,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争创新优势。把产业升级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坚持新兴产业加速扩张与传统产业升级扩容 ‚两手并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一是坚持江海并进,集聚化扩张产业规模。瞄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港‛的目标,尽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差别发展、联动互补的江海港群。全力突破崇海大桥建设。分别瞄准‚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服务业集聚区、全省沿海开发先进实验区、省级高新区的目标,大力推动市经济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滨海新区、临江新区等四大园区建设,累计应税销售确保突破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100亿元。二是坚持多管齐下,高端化引领产业转型。大力实施‚5+3‛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兴产业扩张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服务业振兴计划‛‚三大计划‛,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家纺、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现代食品、高压输变电开关总成、新能源等10条主导产业链和开发区保税物流园、滨海中建材物流基地、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海永海门生态科技城、和洲汽车产业园、东洲物流园等10大服务集聚区,确保五大新兴产业产出规模均超过1500亿元,确保服务业占比超过41%。三是坚持开发开放,国际化提升产业层次。按照‚立足一类扩大开放、力争一类独立开放‛的原则,切实加快口岸的研究报批工作。面向欧美、日韩、港台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新引进大型跨国公司投资项目不少于20个,累计实现到帐外资超过25亿美元。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开放度。
2.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在提升经济质态上争创新优势。围绕‚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目标,集聚核心创新要素,提升科技贡献份额,全力建设省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强化企业创新。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创新型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构筑创新平台。积极搭建滨江科教城、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平台,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确保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打造人才高地。深入实施‚520名校揽才‛、‚550企业聚才‛工程和‚东洲英才‛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臵、激励保障五大机制,全面放大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3.推进城乡一体工程,在提高城市能级上争创新优势。坚持把‚城乡同步‛作为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始终保持高强度投入、大手笔推进的态势,着力打造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发展格局,城区面积突破4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万人,城市化水平突破60%,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围绕滨江生态目标建设新城区,重点实施以‚一轴(龙韵水系)‛、‚两点(謇公湖、城市绿核)‛、‚两条玉带(滨江生态带、海门河景观带)‛等为特质的绿环水绕工程,重点抓好张謇大道两侧、北京路两侧、滨江片区三大核心区域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证大中国山、张謇广场、仁恒滨江生态城等标志性项目。围绕“建制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新镇区,以‚一个整洁优美的镇区环境、一个多种业态的商业中心、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一个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一个舒适宜居的现代小区‛的‚六个有‛为目标引领,全面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现代、人气汇聚、业态多元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围绕“四有一责”行动计划建设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重塑田园风光,深化农村改革,全力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强市‛和‚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城市‛,确保全市中高效农田面积占比突破70%,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4.推进民生福祉工程,在共享发展成果上争创新优势。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加快构建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新机制,确保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继续保持苏中领先位臵。大力构建广覆盖的保障体系。逐步推进社会保险基本制度并轨改革,着力构筑‚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五大保险覆盖率在98%以上。大力发展高水平的社会事业。深入实施以‚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为主要内容的‚新五有‛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推进管理创新工程,在构筑和谐格局上争创新优势。以创建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六大行动计划‛。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全面推行‚一格多能、一格多员、一员多用、责任捆绑‛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不断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努力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以‚长安海门‛建设为抓手,重点完善风险评估、利益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和预警、公共安全管理等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全力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更加注重民主法治。以‚法治海门‛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划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
6.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在共建现代文明上争创新优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新时期海门精神,深入开展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共铸诚信‛活动,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新一轮乡镇文化阵地‚广覆盖、强功能工程‛,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公益性文体事业单位为骨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需求旺盛的优势,加快形成投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培育一批省级文化产业基地,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7.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在谋求持续发展上争创新优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力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加快进入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增长轨道。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重要导向,做到‚存量减排‛和‚增量优排‛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生态竞争力‚双提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广泛开展绿色园区、绿色乡镇、绿色村庄、绿色企业创建活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0以上,全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