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郁长林的幸福中国梦

2016-11-12

7月12日,"当代愚公"郁长林在发布会上表示,输血式的扶贫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要带领村民们选择更好的种植项目,因地制宜,采用股份制的形式每年给村民分红,把我们村建设成为幸福农村,实现曾经的梦想。

郁长林说,我是来自最基层、最贫困的陕北农村,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老高川镇秦家沟郭培林沟自然村的老支部书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由于家境贫寒,不能坚持读书,初中毕业后就回到村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当时,我心里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什么时候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舒坦日子,像城里人那样,逛逛公园,看看电影,休个礼拜天,多自在多幸福。

后来,通过我的辛勤劳动和不服输的精神,成了村里第一批万元户和致富人,也被推选成了本村的村支部书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的想法和梦想就是:一人福不算富,要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才行。但是,老高川镇山高沟深,土地贫瘠,老百姓人均耕地不足半亩,而且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长期以来困扰着老百姓的生存与温饱问题,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口粮地解决,组织全村村民,开山填沟平地,于是我利用从1992年开始到1995年三年的时间,通过全村人3年不分昼夜的辛苦劳动,开垦出100多亩平整的土地,但是,在靠天吃饭的黄土高原,光有土地是不行的,后来我们有请了水利专家,帮助我们打深水井,把这100多亩黄土高原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农民特别高兴,解决了村民的口粮和吃饭问题,解决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命运。这在当时的陕北高原引起了强大的轰动,县里特别作为试点,邀请所有的乡镇参观学习,成了府谷的一张农业名片。

郁长林称,正当我兴致勃勃一心想带领村民干一番大事业时,命运再次给我闷头一棍,1998年,我年仅17岁的唯一的儿子离开了我,儿子的离去把我彻底打垮了,中年丧子之痛彻底把我摧毁,那个时候我选择逃避和自封,整整两年多,我都在悔恨和自责中度过,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和外人接触。同时村里的工作也交给村主任负责,并向村里辞去了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每天借酒消愁,后来,我的好朋友看我天天如此生活,一直无法振作起来,就邀我担任一个企业的总经理管理企业。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和心理调整,企业业绩飞速增长,此时,命运之神再次眷顾我,我的老伴怀孕了并生下了一个儿子,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辞职,再次创业实现自己当年未了的心愿。

2005年,在亲戚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创办了我的第一个企业——府谷县亨厂机制兰炭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正确的领导和辛苦的劳动,年产兰炭达六万吨,几年下来公司的净收入就高达二千多万元。2010年,为了响应府谷县政府老高川工业园区规划的有关政策,我也又筹建了第二个企业——府谷县金誉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它的主要成分除了碳以外还有氧、氢等元素。它主要作用就是:净化空气,清除甲醛,对老人,孩子,孕妇效果非常好尤其对新装修的房屋效果尤其明显,年产量达60万吨。几年下来我的个人资产也达到了几千万。我就在想,我是致富了,可村里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温饱当年的水平,此时的我就一直在思考,能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刚开始,我只是单纯的想到输血式扶贫,自已出资无偿支助当地村民达3000多万元,

其中:郭培林沟村400多万元,人均23000元;

秦家沟村2400多万元,人均10万元;

哈拉界沟村180万元,人均15000多元,

大伙盘村75万元,人均6500元。

在我的帮助下,这几个村的村民现在都已经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就连城里人都羡慕我们。

郁长林说,经过几年的资助,给我感受很深,这样输血式的扶贫还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老高川镇地处陕北与内蒙古接壤区,山高沟深,土地贫瘠,老百姓人均耕地太少,还是七零八落,长期以来困扰着老百姓,再加上长期在村子周边挖煤,造成大面积塌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老百姓是富裕了,可是每天都呼吸着粉末、污染严重。我就在想不能这样下去了,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不能把子孙后代的饭碗也卖了,黄土高原的农民还是要离不开黄土地的。所以,我就大胆提出要为当地四个自然村(郭培林沟村、秦家沟村、哈拉界沟村、大伙盘村)平整土地,尤其是在煤矿采空塌陷、水灾、火灾隐患突出的煤矿废墟上治理出一块沙漠绿洲,1400亩的陕北黄土地航母。

2014年,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发改局立项,林业、畜牧、国土等相关部门批准的采空塌陷、水灾隐患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充分尊重村委会意见后,召开了全体村民会议,又挨门逐户了解村民意见,刚开始村民意见不统一,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最后,终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意平整土地。

郁长林表示,完成该项目共耗资约1.6亿元,当时我办企业存下来的那几千万还不足零头,于是我又找亲朋好友四处筹钱,在这期间,宝山煤矿挖到约800万元的残煤也投入到了这个生态治理项目。地平整好了,紧接着又为村民打了两口深水井,确保土地的灌溉。为了不让水土不流失,又能治理生态环境,我们又在地的周边种植了树木。接下来,我准备带领村民们选择更好的种植项目,因地制宜,将利用好这1400亩的土地发挥最大的产值和效益,就像华西村一样,让子孙后代都成为股东,采用股份制的形式每年给村民分红,把我们村建设成为幸福农村,也实现我曾经的梦想。同时也欢迎有实力的企业家和我们共同合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