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茶禅一味,茶可清心。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南天竺僧达摩,自称为南天竺禅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时来中国。当时南朝佛教重义理,达摩在南朝难以立足,促到北方传播禅学,北方禅教逐渐发展起来。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说,心里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这种办法实际与道家打座炼丹接近,也有利于养生;与儒家注重内心修养也接近,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禅宗在中国传到第五代弘忍,门徒达五千多人。弘忍想选继承人,门人推崇神秀,神秀作偈语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莫使有尘埃。”弘忍说:“你到了佛门门口,还没入门,再去想来。”有一位舂米的行者慧能出来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这从空无的观点看,当然十分彻底于是慧能成为第六世中国禅宗传人。神秀不让,慧能逃到南方,从此禅宗分为南北两派,中唐以后,士大夫朋党之争激烈,禅宗给苦闷的士人指出一条寻求解除苦恼的办法,又可以不必举行什么宗教仪式,作个自由自在的佛教信徒,所以知识阶段的文人墨客也推崇起佛教来。而这样一来,佛与茶终于找到了相通之处。
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发展与禅宗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在茶文化发展中相互配合。
日本茶道茶禅一味的步骤
1礼佛:焚香合掌
让优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我们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2煮水:丹霞烧木
“丹霞烧木”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段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3洗杯:法轮常转
世尊初成正觉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在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4赏茶:拈花微笑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拈花微笑”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5投茶:藏王入狱
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礼是相通的。
6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苷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春风,心萌善念。
7分茶:偃溪水声
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流水声。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8敬茶:普渡众生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普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意,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9品茶:随波逐浪
云门中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随波逐浪,应病与药。品茶也是这样应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的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增,对干爽不偏爱,只由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品悟出禅机与佛礼。
10谢茶:再吃茶去
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为了相约再品茶。茶虽清寒,自有风韵;茶以清心之态,融合自然,是自然的和谐之音;以自然的清,豁达自我,从容淡定,自由自在。正可谓“一杯可清心,两腋清风生”,让我们相约再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