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演讲想象余地的方法
很多演讲者只留想象空间给自己,但是这样听众在听演讲的时候,就和演讲者失去了互动与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创造演讲想象余地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造演讲想象余地的方法一、横向撑渡式的显此隐彼。
字里行间是一层意思,文字背后又是一层意思。明表暗里,含蓄地表达暗示之意,使听众在此彼表里的撑渡中感受空白的张力所在,以昭显其深层次的意蕴之美。
徐志摩的《泰戈尔》,以精美的喻语和象征,盛辞礼赞泰戈尔的博大、崇高和威仪。“在这个荒惨的境地里,难得少数的丈夫,不怕阻难,不怕馁怯,肩上扛着铲除误解的大锄,口袋里满装着新鲜人道的种子,不问天时是阴是雨是晴,不问是早晨是黄昏是黑夜,他只是努力的工作,清理一方泥土,施殖一方生命,同时唱着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将次透露的萌芽。”言外,揭示着泰氏孜孜不倦、不辞劳顿的布道精神。似乎比“他是瀑布的吼声,在白云间、森林中、石罅里不住的啸响”之类的词语更近深沉。
鲁迅在他的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多次借曹氏、司马氏的篡权**与出尔反尔暗刺蒋介石,影射其背信弃义、口是心非,借故屠杀革命者的罪行。“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看上去言而有据地谈学术,纵横“魏晋风度”,然寓于其中的却是对*****派的痛击,敌人明知挨了骂,却抓不住把柄--这是“空白”的,靠意会而得知,是指桑骂槐。“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在世,也没有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透过这些讽刺、挖苦,高明地揭示出蒋介石是“曹操再生”这一意旨。
创造演讲想象余地的方法二、突破关联式的意识跳跃。
叙与议的有序组接,虽然顺乎逻辑事态和思维的发展,但容量极小。而大胆地剪辑、脱节、重组,进行跳动思考,省却任何逻辑与关联的过渡和说明,使所叙所议在比较、对照、交叉中产生一种艺术空白,其内涵将更为丰富。
演讲中的事例、事态,一般不需也不可能全盘托出,如描述一位患心脏病的军人跳江救人:“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却又几乎是疯狂地拨开刺骨的江水,朝已经漂到江中心的小孩游去……五米、三米、一米……”描述一位民警与歹徒英勇搏斗的情形:“……他负伤倒地,但还一边用微弱的声音呼喊,一边艰难地向前爬去。一步,两步,……鲜血汩汩涌出,一带殷红的血迹在顽强地延伸、延伸……”没有“细化”,却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其中不乏“空白”的功劳,而细细刻画不但不易找到合适的语言,而且搞不好还会有“蛇足”之累。
创造演讲想象余地的方法三、超脱主题式的倚花看柳。
作为“空白”设置之一法的“闲话”,是一种凌驾于主题内容之上的艺术手法,其高妙就在于它滑离“实线”反击闲宕,却正着主题。使演讲性灵的表现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辞语间意境幽深、活力勃勃。闲话式“空白”,应该有三个层次:特定的心绪、个性的表现和理性的思考。正所谓深溪蓄翠,曲折宛致。
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中,娜拉不走的答案是没有的。这已经不仅是家庭的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但走后怎样呢?“……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易卜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易卜生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个意思,我不过是做诗。’”这与内容实在没有什么关系,倒像在插说。但是当我们从责任、意识的角度去看中国的出路时,顿觉这决非空白之本意。女权,不仅是参政权,更重要的是经济权,是经济制度的问题。而对此的关注,连作为作家的易卜生尚认为自己在“做诗”,这已经不是责任不责任的问题了。因为,女权、经济,本身就是一个超越时空的问题,像该篇演讲在最后说:“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这已是意识使然,群众愚昧、麻木到了如此地步。闲话背后揭示出唯有“深沉的韧性的战斗”,才能让无意识者觉醒,让觉醒者战斗,负起“解答的责任”、开出“疗救”的方子,让“娜拉”、让中国,有路可走。
创造演讲想象余地的方法四、欲合偏离式的腾挪躲闪。
为了反映演讲者特殊、复杂的心绪,心本这样想,话却有意那样说;明明是为了说明这个意思,却偏偏去说那个意思,欲此却彼,欲合偏离,正如鲁迅所言“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典型的如反语,言非心声,意也非本意。用这种方式设置“空白”,可使语词时近主旨,时远主旨,情趣盎然,跌宕有致。
这是赞美一位将军的演讲片断:“我要称他为拿破仑,可是拿破仑经过了毁约、失信和血流成河的战争而获得王位;我要称他为克伦威尔,可是克伦威尔只是一个军人,他所建立的国家,同时与他埋葬在坟墓中;我要称他为华盛顿,可是这位伟大的弗吉尼亚州的人却使用奴隶……”虽在谈论拿破仑、克伦威尔、华盛顿之短缺,但稍作品察,便知其意在讴歌、盛赞将军集三者之优长于一身。隐去主旨,虚化处理,“空白”处神韵别致。
创造演讲想象余地的方法五、明而不确式的启发导引。
空白,是为了引发听众的思考,把思维结论的自由交给听众。演讲者在表达某种主意时,有意采用提问、说半截话暗示等方式,引导、激发听众去思索,而自己不作任何回答。
如上文提到的《娜拉》文收束时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这已经说明中国的改变需要战斗。“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个“空白”是要费思理解的,为着自己“适意”去作“牺牲”,不过如所剥之羊去与“剥羊者”进行韧性的深沉的战斗。演讲中具体运用什么样的空白方式,当视演讲时境和演讲者个性、风格而定。但设置空白,必须处理好这几个关系。
1、虚空与意实的关系。空白,是一种含蓄的艺术,讲究“意味无极”。意味来自听众对空白的思考与想象,来自空白之中飘逸的关于主旨的灵气。“空白”就是为了把同样的意思用另一种活泼、富有生气、比较虚空的方式表达出来。像上文中所列的那些方式,都是让听众自己去得出那个与“直白”之意相同的结论。因此,设置空白,既要考虑到方式上的含蓄,虚化,讲求“避真”,居于艺术的高度去组织、安排,让听众“欣赏”演讲,在虚空中寻找“空白”之源,但同时也要寓实于虚中,保证听众找得到。
2、闲化与归旨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设置“空白”往往就是一个“闲化”的过程,“顾左右而言它”,将直接揭示主题和意旨的表达“旁逸”、“变异”、“添足”成一种听似与之无关的无用之言。因此,我们设置“空白”,必须善于借鉴戏剧中的“暗转”,音乐中的“空拍”,书法中的“飞白”,将意旨暗赋于“闲话”之中。“空白”的目的不是为了空白,“空白”的内容不是空白,“闲话”的目的和内容也不是闲话,而是为了不空、不闲,它是一种高妙的语言,体现着演讲者崇高的审美理想、高超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能力。
3、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既要体现出演讲者驾驭语言和运用辞式的“个人主义色彩”,又不能偏于怪诞,过于深奥,要有普遍意义,诱使人们从经历、阅历中去找“共同”的知识和经验去“填空”。要设置一个大背景或大前提,赋之以方向、定位的暗示,让听众觉得应该“那样想”才合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演讲一闪即过的特点和对空白理解、消化的矛盾。这里面的实质首先有一个时与境的问题,当时、当地,这些受众能否熟悉、理解并接受你的这些思维方式、思想内容;其次空的是什么,空的东西听众能否从现实中或凭着认知在对过去、将来的思索中得到填充。鲁迅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娜拉走后怎样》就处理得十分适于听众口味,能咬烂,能消化,能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