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体育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下面是带来的2016小学体育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2016小学体育心得体会一:
现代体育已经发展成一个包容生物学、运动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性的,具有多种学科功能的边缘学科。对人的智力,尤其是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直接影响。重视体育不仅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能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体育学科教学自执行全国统编教学大纲以来,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堂教学“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比作“图纸”,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其教学过程以教学为中心。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学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以前我上体育课,总是按照自己上师范时,老师教的教法再去教我现在的学生。例如:以前我在教三年级后滚翻的动作时,首先我把整个动作的方法讲解一遍,;然后亲自师范;提出要求;指定分组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指出错误加以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技术教学,教学过程看似很严谨,重视教法,但是小学生练起来兴致不高,组织形式僵化,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练习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练习中是不断发展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因此研究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自我调控”,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加速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例如:同样是三年级后滚翻练习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图例,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举手,主动进行演示,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然后老师再进行示范动作,让学生通过观看先说一说动作要领,教师给以补充。教师不应总是相对处于“先知先觉”、“权威阐述”的地位。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处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下面我就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后滚翻的这一环节进行“四自教学”模式的尝试做以具体说明。
1.自己选择:指同一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时,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体的实际,对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的选择。
(1)练习手段的选择:
通过练习针对自己的技术弱点进行练习:A.后倒时双手放置的位置与手型不对:应反复做后倒时两手贴肩的练习或两人一组,一人做练习,一人负责纠正手型及放置的位置;B.滚翻时,团身不紧:提示后倒时,臀部靠近脚跟下做,或反复做大幅度前后滚动的练习。必要时,让练习人腹部加物滚动。C.推手无力,抬头不及时:两手放置的位置要准确,手型正确,为推手创造条件。在滚翻即将完成时,提示“推手”“抬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练习的针对性。
(2)练习难度的自己选择
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进行练习,A组:完成动作质量好,动作轻松、连贯(优秀);B组:动作完成质量较好,动作较轻松(良好);C组: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不够轻松(及格);D组:不能完成动作,姿势不正确,动作紧张、不协调(待及格)。为学生掌握技术提供理想的难度,经过自己的训练,如果动作有提高,可以选择到上一组进行练习。这样就充分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学生们都想到优秀组或良好组练习,愿望变成了动力,学生练习的兴致就提高了。
(3)练习伙伴的自己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难度,在本组进行选择练习伙伴。这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和自己要好的伙伴练习,心情舒畅,共同研究、探讨、共同进步。将教师指令下的练习和几年不变的练习分组转变为学生之间的,自愿结合的分组练习。
2.自主练习:指通过自己选择,课堂练习的机制要按教学指令练习,转变为学生有一定自主行权的自主行为。
(1)形成:目标—努力—评价—调整,主体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
(2)将僵化的教学分组转化为动态的临时组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与合作的机会。
3.自我评价:参照教学大纲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标准)指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例如:评价方法为:教师讲明评价标准,学生练习三次,取最好的一次进行评价。首先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自己也不贬低自己,给学生展示自己评价自己的机会,然后老师再进行评价。如果评价相同,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练习有正确的认识,如与老师的评价不相符,说明原因,课下再进行练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
2016小学体育心得体会二:
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体育教学有三年多了了,我觉得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 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2016小学体育心得体会三:
新教材、新标准要求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们的体会和做法如下。
一、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也就是说,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及态度予以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例如,队列练习中立正要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裤缝。由于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立正时很可能不符合要求。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并不一定要直接批评本人,如果采取表扬旁边一个动作正确的学生的方法,一般会引导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动作。
二、目标适当,区别对待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标,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内均能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此时,应在表扬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更上一层楼”的要求,以促使他们去追求新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好体育的情感,引导他们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而那些不求实际、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要求,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失望、消极的情绪,导致学生心情压抑、一蹶不振、厌学、躲避等不良行为,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求必须适当,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的激励方法,才能切实产生明显的效果。
三、正面鼓励,形成良好的体育气氛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正面诱导,多加鼓励,耐心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如“跳山羊”练习,小学生胆子小,从不敢跳到克服心理障碍第一次独立完成练习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改变他们喜欢与其他同学比较的习惯,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运动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立场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倾向。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相互关心、相互鼓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使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到同学的支持、教师的信任、集体的温暖和活动的有趣,从而增加他们战胜挫折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严格要求是正面教育的根本
教师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优秀教师在工作上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是因为他们有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无限的爱护和亲切的关怀,能不断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是爱的具体体现,严要严得合理、严得恰如其分。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尺度掌握不好,不但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有不良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差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老师的挖苦和冷遇。教师对较差学生严格要求,其目的是让其通过努力,奋力赶上其他同学;对普通生严格要求,其目的是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教师应实事求是地肯定正确的一面,该表扬的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过失的批评要适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只有这样才能以情感人,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体育课改中要善于激励、鼓舞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超前意识,善于创新,精通业务技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课改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