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当代大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因素与对策
摘 要:大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成功,需要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分析制约当代大学生软实力发展的因素,找到提高大学生软实力的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软实力;就业竞争力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观社会上大大小小的各种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一方面是苦读了十数年的莘莘学子火暴的求职场面,另一方面却是一些企业在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应聘者面前苦觅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在大多数行业可供选择的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今天,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分析制约当代大学生软实力发展的因素,找到提升大学生软实力的主要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的“软实力”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离不开软实力的维护、提升和发展。就业竞争软实力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的顺利求职、成功就业起着决定作用。
(一)大学生的“软实力”
众所周知,“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它们最初都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自“软实力”概念提出后,被运用于其它领域,甚至用来形容大学生所拥有的综合素质。就一个人从事或谋求某种岗位来讲,其实力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相对于具体专业岗位而言的,指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它是显性的,是一种相对固定、静态的存在形式,比如学历、计算机与英语等级证书、各类职业资格认证、专业知识及技能等。而“软实力”则是一种吸引力、影响力,主要是指除硬实力外的个人素质,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它是隐性的,是一种持续的作用力。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技能等硬实力,在求职和任职的过程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就业的“敲门砖”,但硬实力是要以软实力作支撑的,要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软实力”来铺路搭桥。硬实力是参与就业竞争的基础,软实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就业竞争的外在表现力。
(二)大学生的软实力决定其就业竞争力
一般而言,就业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求职前,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管理能力、外语水平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为了能够顺利就业,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积极进行就业准备,但他们的准备也仅仅是忙于考取诸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第二学历证书,甚至包括机动车驾驶证等能够证明其一定实力的硬件。求职时,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是,一叠厚厚的证书居然抵不上一张“嘴皮子”,平时自己不怎么注意的一些细节,甚至会成为决定自己成败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大学生在校期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考试、考核措施,也为他们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大多数行业可供选择的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更加理性务实。很多企业明确表示,同等条件下,绝大部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相差不会太大,但学习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却千差万别,仅凭几张证书不能反映这些,通过面试中的细节却能看到应聘者简历之外的东西。很多企业甚至都把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精神”等内容写在招聘广告上。学生偏爱的是自身的“硬条件”,而用人单位看重的则是其“软实力”,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很多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败下阵来,并不是缺乏专业技能,而是缺乏用人单位青睐的软实力。如今,这个学校不教的、家长忽略的、大学生没意识到的就业“软实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很多人找工作和职场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大学生的软实力与社会要求的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软实力决定其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