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蒙的经典散文随笔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王蒙的经典散文随笔,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关于王蒙的经典散文随笔篇一:多一种享受,多一种人生
原来在新疆学维吾尔语的经验大大有利于我的英语学习。
第一,我去掉了汉语所造成的思维定势,认为不同的发音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法是很自然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可以这样说,你认为这样说很合理,他却完全可以换另外的说法,同样也很有道理。你有你的表达方式你的表达强项,他也有他的表达方式表达强项,在学习一种新语言的时候你必须克服母语的先入为主所造成的对别种语言的异物拒斥心理。
第二,我增强了对于语言学习的自信。最初学维语时我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发音不正确语法不正确别人听不懂,后来我发现,恰恰是你的怯懦,你的欲言又止,你的吞吞吐吐,你的含糊其辞,你的十分理亏的样子成为你与旁人交流的障碍,而那些本地的老新疆人,不论什么民族,也不论他们的发音如何奇特,语法如何不通,他们的自信心十足的话语,毫无问题地被接受着被理解着。有了这个经验,我学到了一点英语就可以到处使用而毫不怯场了。还有,任何不同的语言之间,都有某些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的东西。语言这个东西是很怪的,其相互不同之多正如相互可交流性之多。例如英语与维语同样用一些词根相同的拉丁词。再如英语中的台风、洪水(更精确地说是“泛滥”)都与中文有关。
第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最精微的部分,你从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中,可以摸出一点其他民族的思维特点与长短来,这种学问是从旁处得不到的。
语言是知识、工具、桥梁,当然这些说法都是对的,然而语言与学习语言带给你的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沟通的便利和一些有关我们的世界我们以外的异民族异国土的奇妙知识、间接见闻,它带给我们的会是一个更加开阔的心胸,更加开放的头脑,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更多的比较鉴别的可能与比较鉴别的思考习惯,这里还包括了养成一种对于世界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的了解与爱惜,一种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恕道的深刻理解,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与此同时,就会克服和改变那种小农经济的鼠目寸光,那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外心理与“美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的媚外心理,抱残守缺的保守心理或者夜郎自大的荒唐与封闭,还有人云亦云的盲目性与非此即彼的简单化。
学习语言是一种享受,享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享受人类文化的全部瑰丽与相互作用,享受学而时习之的不尽乐趣,享受多种多样而不是单一的,相互区别甚大而不是大同小异的不只一种人生。
关于王蒙的经典散文随笔篇二:思想美丽,学习着也是美丽的
有价值的思想是美丽的,学习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认识着的实践是美丽的。提倡学习就是提倡思想提倡智慧和光明,消除愚昧和黑暗。
再想出一千种词儿也说不完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益处、学习的绝对性。
人生还会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一时看不清说不明左右为难进退失据之处。有时候一个成熟的人无法但又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或立即表示臧否。当你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你可以更有把握地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你的焦虑,缓解你的痛苦,启迪你的智慧,寻找你的答案。学习归根结蒂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通向正确的抉择。它同时通向快乐,通向胜利,通向精神的家园精神的天国。学学这,再学学那吧,看看这,再看看那吧,听听这,再听听那吧,这么想想,再那么想想吧,勾画出一个又一个的草图再细细地修改和完成它们吧,你将避免冲动,避免极端,避免刚愎自用,避免出尔反尔,避免无所事事,避免精神空虚,避免消极悲观,更避免暴跳如雷和怨天尤人。在世界还有些混乱,乃至你一时以为是天塌地陷的时候,在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好的时候,你至少,你完全能够学习,甚至那一切困惑造就的是你学习的迫切、学习的饥渴、学习的针对性与学习的切肤之感。这不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最好时机吗?在你一时受到误解,受到打击,受到歪曲,受到封杀而你一时又无什么办法可想,无法改变你的处境的时候,安心学习吧,补课吧,学习你在顺利情况下欲学而没有时间学的那些表面的冷门吧,这是天赐的强化学习月或强化学习年的开始,你理应得到更多的学分,达到更高的学位。
关于王蒙的经典散文随笔篇三:人生总要有所珍视和眷恋
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有的人毕其一生,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很不成功,该人虽然连声咒骂爱情是骗人的鬼话,但仍然表现了他或她对于爱情的价值的体认与重视。之所以咒骂爱情,无非是由于他或她碰到的非其所爱罢了。有的人一辈子献身某种事业,特别是为全民族、为国为民为人类求解放求幸福的事业,他们的一生也是充实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了目标,有了准绳,有了意义,价值上确定而且充实的人,他们的一生也会是方向确定与内容充实的。
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骚客,悲叹、揭穿、直至诅咒人生的消极面,他们痛心疾首于世界的悲惨,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幸福和公正的渴求;他们描写背叛、阴谋、虚伪和无耻,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忠实、光明、真诚和尊严的向往;他们揭开某些人生的虚空、无聊、苍白和黯淡,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充实、价值、进取和积极有为的人生的期待。没有理想,哪儿来的不满?没有追求,哪儿来的失望?没有爱的幻想,哪儿来的伤感怨怼?没有对于友谊和心灵沟通的渴求,哪儿来的对于人情如纸的愤懑?说到底,正面的价值是不可回避的,嘲笑与否定一切是不可能的,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嘲笑否定得紧了,也就同时否定和嘲笑了嘲笑与否定本身。
当然,许多价值观念也有可能成为偏执,成为主观的一厢情愿,成为排除异己的独断论,成为邪教,成为恐怖法西斯主义。尤其是不同的价值观会成为互相争斗的由头……例如宗教战争,例如进行自杀式袭击的恐怖分子。这样,在认清在放弃一种伪价值的同时,价值真空,价值困惑,价值虚无的状况就会泛滥和肆虐了。最近在电视节目中我看到三个16岁上下的少年,为了满足哥们儿两三千块钱的需要,竟然毫不在意地杀死了一个出租汽车的女司机。他们公然地谈论他们的谋财害命的计划,如谈家常。我也一次又一次地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恶性刑事罪犯在被处极刑时的满不在乎的表情。可以想像我们这个民族当中的某些人哪怕是一小部分人,在经过了动荡、批判、斗争、转变再转变之后,上帝死了,理性死了,道德死了,科学死了,启蒙与现代性也死了,孔子孟子死了,新左派自由派民主派西化派斯大林派格瓦拉派原教旨派原红卫兵派也全不灵了,于是在相互批判了个不亦乐乎的同时,是人们的价值系统的全面的与不间断的崩塌,是价值真空与价值困惑使人变成非人的样子:不负责任,厚颜无耻,反文明、冷血、残酷、是非不明,为小利而犯大罪……
我们可以有许多嘲讽,我们可以汲取许多经验,不轻言绝对的价值,更不能以一己的价值取向为天下法,并以之剪裁世界。我们也许更应该多重视一点日常生活中的和平、善良、健康、正直……我们也许可以使我们的价值观念中多一点人间性、世俗性,而不是必须有一个绝对的理念压倒一切庸凡的东西。但这仍然是一种珍视,一种爱惜,一种眷恋,一种向往。经过了太多的动荡,经过了极大的代价的付出,我们仍然将建立起新的更现代更合乎理性也更能继承和借鉴一切优秀的东西的价值系统和精神财富。如果这些东西什么都没有,只有嘲笑,只有看透,只有谁也不信,那还怎么活下去呢?即使只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不也还包含了一种对于生存的价值认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