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心得体会

2017-06-13

新疆高校抵御非法宗教渗透的主要路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无神论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心得体会篇一

【摘 要】 新疆高校抵御非法宗教渗透的主要路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无神论教育;避免因某些工作环节的缺失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抵御宗教渗透和影响等。

【关键词】 新疆;高校;抵御;非法宗教渗透;路径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地区非法宗教活动日趋猖獗,向高校的渗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某些高校发生过数名学生为从事宗教活动集体逃离学校,集体退学事件,更甚者,在高校学生中还查获有由清真寺直接插手控制的非法宗教组织,自1996年始,每年查获由国外流入新疆的非法宗教书刊、传单、音像制品18000多份[1]。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学校,在校园内秘密传播。近年新疆曾破获一起打着宗教的幌子、以宗教活动为借口的非法组织,其成员涉及新疆10多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达100余人[2]。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干扰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宗教渗透和宗教影响已成为新时代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要有效抵御非法宗教的渗透,就必须标本兼治,高校要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防控监管等方面,构建积极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抵御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

对宗教本质的认识是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做了经典论述,他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3]”,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而言,宗教只不过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必然产物。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宗教,认识宗教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现实关系的精神体现,是现实世界的虚幻反映。对大学生普及宗教政策和国家关于宗教的法律法规。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坚决予以纠正。要正确界定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关系,使宗教信仰真正成为公民的私事,确保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不向自己的在校子女传播宗教思想,不强迫他们读经学经,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严防敌对分子打着宗教的幌子利用学生进行破坏活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识宗教现象本质、解释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把日常生活和课堂生活,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开展一些“教亦有道”“教听徒说”的趣味课题,辩论赛等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

二、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无神论教育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超过半数,个别学校更高,受家庭、社会等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宗教的信仰程度很高,比较普遍。这就要求高校对无神论教育要有足够的重视,现在高校的无神论教育工作,多是停留在表面的号召上,针对性不够,缺乏实效性。我们要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科学无神论教育仅满足于课堂教育,是远远不能达到目的的。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内,无力抵制无限的宣传空隙;有限的知识接收,无法抗衡无限的宗教传播。且课堂教育毕竟属于理论灌输式,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和党团组织建设。举行一些以科学无神论教育为主题的校内调研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对外公开教学活动、校内优质课评比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促进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有效落实。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与环境协调起来,抓住大学生学习时期的不同阶段、特点,抓住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最佳塑造期及巩固期,注重对大一、大三学生的无神论日常教育,同时严防大四学生的反复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部分受有神论思想影响较深的学生,不歧视、不施压、勤说教、有信心。不在青年学生中,区分信徒与非信徒,有神论与无神论者。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对待有神论,自觉的抵御宗教有神论的侵蚀和影响。据调查,乌鲁木齐市“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新疆高校信教学生的比例有所回升,这进一步表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是一个转变思想的艰苦过程,我们不能期望一劳永逸,要经常反复,坚定信心,有针对性的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三、避免因某些工作环节的缺失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

高校是知识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他们个人维权意识、民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都相对较强。大学生处于敏感、脆弱、易冲动的年龄或心理阶段,且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这就使得大学生比其他群体更易情绪化。如学生对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不满,因被禁止校内戴头巾等小摩擦引发的情绪宣泄,恶性报复事件,或因校内停水、停电、断网发生的起哄、砸门窗甚至与校园管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的事件。校园物资条件运用不合理配备不齐全,收费制度混乱,校方处理问题缺乏人性化、教职工素质良莠不齐等校园管理制度缺陷。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的自身利益得不到诉求,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在没有正确合理的疏通途径的情况下,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还会迫使部分学生从宗教理论中寻找“合理因素”。宗教中的核心理论是尊崇“神意”,认为神灵具有实现其意志和智慧的权能,通过它所独有的超人间力量,达到循自然途径所不能实现的意图。部分大学生对其深信不疑,并逐渐对其产生依赖。盲目的去接受宗教,宣传宗教。最终使他们到宗教中去寻求精神解脱,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加入有神论的队伍,在非法宗教的迷雾里越陷越深。

针对学生的这种特性,实施有效的沟通对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就业等细枝末节,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通过高校的学生会组织,发放问卷,收集学生意见,代表学生进行利益表达,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同时负责代表学校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答疑解惑。必要时间,要学校领导出面公开向学生解答,校领导要树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定期与学生代表进行面对面对话,同时,建立校领导的联系邮箱、学生接待日、投诉电话等制度,防止管理层与学生信息不畅,沟通受阻的弊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大学生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去抓,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组织和班级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留一点空隙给敌对分子利用。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心得体会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