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桥的散文
人生是百年征途,一路多崎岖深谷的山路,洪涛汹涌的水路,而绝少坦途。唯以奋斗架起的桥梁方可渡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桥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桥的散文:桥都之桥
【水乡,江南桥韵】
重庆,山川密布,丘泽四野。是山城,也是水乡。平山压水的,是万千秀丽乖巧,气惊云波的飞桥。
在乡村,那小桥,清新雅致。几块木板,几根长树,几条长石,肩并肩,脚靠脚,悠然怡然的支在小溪小沟上,没落萋萋芳草间,平实,淡然,安宁,犹如那乡村的人,那山野的花。春去秋来,喜与不喜,爱与不爱,在那里,它都无悲、无乐,无寂、无忧,平和纯净,就如一抹浅淡的笔墨,写意山水。
偶尔,会在幽静的山林或情趣的水泽,看见精致如画的小桥,秀山雅水,与霞红,与夕飞。青青山色,淡淡溪涟,炊烟袅袅,池柳依依,一派小桥流水、燕剪千家的江南风韵。
诚然,乡村野外最多的还是“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的石拱桥。它们或玲珑清卧,或雄健奔行,跨山凹,涉水泊。它们在桥头,或立桥牌坊,秀古色,生古香;或雕青龙,镇恶蛟,得平安;或养猛狮,驱鬼怪,避妖邪;或饲瑞兽,纳灵气,招吉祥。千姿百态,横生妙趣。每一座石桥,都滋一段传奇,都养一个故事。
这石桥,使得重庆的山水,有了“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之奇瑰,有了“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之雄势,有了“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之壮丽。也才有了峰回路转,水到径来之奇、之妙、之美。
雨后,那山村,清洌洌的流水,潺着清爽爽的桥;清蓝蓝的天,袅着清柔柔的炊烟。水摇着小桥,炊烟曳着碧天,不是江南,胜是江南。
【当今,山桥,水桥,立交桥,演绎桥之时尚】
如今,重庆的桥,虽也翻山跃水,跨海飞云,且多且广,却强化了功用,深化了内涵。车行为主,步行其次。只因,那钢筋涌动的,是时尚,那混泥土奔走的,是潮流。
重庆的桥,连山渡水,通八方,达四海。
在群山,如绸练飘在山腰,如云绕在山梁,如虹挂在天际。一个个天堑沟壑,经彩练而接,成就通途;一座座莽山绝壁,由白云而绕,出岫为径;一道道荒凉的山脊,挂虹而成坦道。于是,这路,不再是险道,难于上青天。这山,也不再是阻碍,山里的山外的人,交流在平川。
从此,这山间,不仅有,鸟鸣幽山,泉响空谷。也有,风驰电掣的车流,和那飘渺如流水的车音。更有,山里人,飞歌引凤,城里人,落笑停凰。山因桥,美了模样;人因桥,走向时尚。
这山桥,人行其上,若乘龙天行,只见,桥踏杪树,人踩飞云,取绿收红,登宫折桂。一路轻松,一路欢悦,一份旷然的心境,一腔仙家的情怀。
一条条山里到山外,上海跨洋的路,顺桥而蜿蜒,重庆至纽约,短了,世界近了,小了。
在水泽,长虹飞天,银蛇动水。每一座桥都以它不同姿态,或卧,或悬,或翩,或飘,横在河上,飞在江面。江靓桥姿,桥灵江美。江与桥,桥与江,相互辉映,相互点缀。
君可见:两江上的斜拉桥,绕渝中半岛,象数只蝴蝶,迎着水花,轻灵的翩飞。朔两江而上,或顺两江而下,在合川,在江津,在夔门,在彭水等地,你都可以看到,那悠然恬静、轻柔飞舞的白蝶,萦绕、流连在江波;在云阳,在长寿等处,你还可以看到,那桥化红蝶,妩媚嫣然,在氤氲紫烟里,轻逐轻飞。
当然,你看见最多的是,如练飞,如云绕,如虹卧,如蛇游的各色美丽别致的钢架桥,钢混桥等。他们或清爽,或雅致,锁江渡水,盘云擎天;或艳丽,或浅墨,绘山画水,舞霞弄月;或行云如水,或惊龙乍起,穿烟波,戏奔流。
这江,因桥而优雅,而妩媚,也添,丝丝轻盈,丝丝曼妙。这桥,守着江,无论白天黑夜,四季轮回,散春风,亮春色。让江,让城,永栖春景。
在城市的楼林里,矗立的是千娇百媚的立交桥。有的象无数飘动的彩带,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的飘着,卷着。楼林立于其中,若白云托在空中,飘浮,飘渺如海市;有的象疏密有致的河流,九曲九转之后流向远方。使城中的路都迤逦成了河,蜿蜒成了溪,楼漾其间,烟波浩淼,光霞淡淡。有的象紫燕衔着春草,轻快的飞行在城市间。更多的象涟漪,打几个结,圈几个圈,又轻柔的,向远方飘散。
这立交,俨然是城市的灵魂。她,让呆板轻灵,让杂乱有序,让粗犷细腻,让庸丑灵美。她,给城市注入轻盈,点亮生机,整个城市,因她,鲜活起来,灵性起来。她,用柔和的线条,强健城市的肌肉,使城市充实,健壮,也更具动感、质感和美感。
【夜桥生姿】
夜晚,这桥,曼妙生姿。
夜,是天然的化妆师。灯光漫漫,替她梳妆;夜色茫茫,做她霓裳。各色的桥,渐渐的生春在夜色,点染在光影。那一块块,冰冷、呆滞且无生命的钢块、钢混,其线条渐渐柔和,渐渐韵律,渐渐丰满温润。桥姿,桥色,随之温暖起来,灵性起来。一派,缃绮生春风,流光泄画色。光影霏霏,流萤憧憧,喜看鹊桥出波;梦幻迷离,美轮美奂,醉赏琼楼玉宇。徜徉其中,你定会用数码照,定格这桥,金色的青春年华,连带,你的芳容。
你看,朝天门大桥,象一条虹飞在水面,染江一抹绯红。松树桥立交,象一朵青莲盛开,绰绿在池塘。南岸融桥,象一枚金戒耀日,璀璨在绿绸。大公馆立交,象彩带飘飘,星河淼淼。二郎立交,象一枚倒‘8’的发夹拽着彩练,银河飞渡。菜园坝桥头立交,象圈圈涟漪漾在天空……
在夜色、灯光的渲染下,这桥,绚丽夺目,象不熄的礼花绽放,似花朵盛开;象彩练飘动,似流星轻飞,流明轻溅。这桥,这夜,如梦境,似仙苑。看着她的美,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一丝疑幻,千千美妙,荡然于心。
夜色里,桥色,之美之艳,之姣之媚,桥姿,之轻盈之曼妙之空灵,忽生,怜花惜绿,春光淡的感觉。夜色的桥,比徐志摩的康桥来得更具情调和灵性,没有爱怅情愁,有的只是温馨,静和的柔情,是律动翩飞,生命张扬的,爱的味道。
【这桥,这重庆】
用不同的角度,去品赏重庆的桥,你会发现,远近、高低、俯仰的观看,这桥,就象魔术,刹那,变出不一样的景致,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近看,这桥如轻盈,婉约,纯净的女子;远眺,又如大气,畅达,浩远的男子;仰观,象一轮清月挂在天空,典雅,明丽;俯视,象飘带,象游龙,曼妙生姿,灵动霸气。
这桥,如云,舒卷在空中。如蝶如虹,翩然在水面,在山壑。如纱如练,飘飞在楼林。让这偌大一个山城,水城,温婉起来,空灵起来,幻渺起来。
这桥,是水。如溪流,给予重庆生命的灵性,缓缓的行进在城市里,给他滋润滋养,赋予灵性的美感。如江河奔流,为重庆一泻千里,日日生新,平添奔腾、飞翔之态势。使之温婉中蕴藏霸气,迷离中显得真实。
这桥,使这山水多桀,楼林多繁的都市,三维立体更丰实,更分明,更灵性,更轻盈,也更平安,更畅达,更美丽。
在这里,再多描写桥的诗句,再灵巧的画笔,都不足以写绘她的美,再多的灵性文字,再多的灵性涂抹,尽显生涩而多余。记下的,描下的,均显过时,均显失色。只因,在这里,这桥已是诗,这桥已是画。
你若来重庆,相信,最能震撼你心灵,最能打动你眼球的,不是朝天门,两江给予的壮丽,不是南山的韵致,不是磁器口的典雅;也不是沙坪坝的知性与优雅,陈家坪的轻盈与空灵;也不是江北的婉约与鲜亮,渝中的繁华与时尚。而是,散走,散飘,散凝在这里的,连山贯水,绕楼掠道的桥。不论是白日的,夜晚的,也不论是晴天的,雨中的桥景,都会勾起你不同的念想,带给你不同的美感,让你痴狂。见识过重庆的桥,你一定会想,会说:她们,是你一生中,最美、最刻骨的相遇,是漾起你心中,最美、最持久的悸动。
在这里,你大可不思,不想,静心平气的去感知,这摇曳的桥姿。轻轻的徜徉在她怀里,去触摸,去撷取,她的美,把心和忆都装得满满的,带回去。在闲余,约几个朋友,斟几杯清茶,慢慢的分享、品味。渐渐的,你会觉得:生活,有她,在淡然中美好;生命,有她,在淡然中有了意义。兴许,那未成波动过的心,也因有她,在淡然中,有了灵性,有了牵念,有了感恩这时代,赐予的这份美丽。
这桥,美了山水,美了城市,也美了,你我的心灵。这桥,连通了重庆,也连通了世界。
描写桥的散文:小桥
由于江河溪流或悬崖山涧阻隔,人们要想很快到达对面,就必须在它们之间架设能够迅速跨越的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我们一般就把它叫做桥。
桥横在山之间,水之滨,形状万千。无论是石砌的,木架的,铁搭的,舟浮的,大都能够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而如果江面不宽,高山不险,那么架设的桥肯定也是小巧玲珑,格外别致,我们一般称之为小桥。
比起现代建造的许多跨江跨海大桥,小桥一般没有宏伟的桥头堡,也没有高大的桥墩,甚至连古朴的栏杆也常常略去,简约之中往往透出一股朴素之美。多少年来,就是这些毫不起眼的小桥,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过往的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使他们踏上了光明的坦途。
我的家乡文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有各式各样的小桥架设在潺潺溪流之上,连接于两岸人家之间,使我不用跨出远门,也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小桥流水的别样韵味。《诗经·大明篇》中就有“亲迎于渭,造舟为梁”的记载,史记中也曾多次提及春秋战国期间,当时的人们在江河湖泊之间建造桥梁,以适应当时的战事和农耕的需要。和许多后来新建的大桥相比,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建造的桥梁一般不大,也不长,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小桥,不过与现在许多气势恢宏的现代化桥梁相比,它们倒显得大名赫赫,令人耳目能详。如比较着名的就有西安的霸桥,北京的卢沟桥,苏州的枫桥,河北的赵州桥,他们大多属于不起眼的小桥,但千百年来却一直声名显赫,历经唐诗宋词元曲的传颂或历史上的大变故而扬名百世。
自古以来,小桥往往是古代文人墨客相聚或送别的最佳场所。我们曾经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领会到诗人在桥边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似海的朋友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以至于千年之后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小桥,自建有以来就曾经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它往往是一个地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在很多人看来,那些隐藏于千转百回的溪流之上,或是掩映在树影婆娑之间的小桥确实是太不起眼了,那古老斑驳的栏杆,风雨侵蚀的石头,宽宽窄窄的桥面,在溪流上或者悬崖之间傲然兀立,显得孤独而清幽。但就是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小桥,千百年来,却不知有多少断肠人伫立桥头,无语哽咽,望尽天涯路。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得知,千百年来,小桥作为一个特别的载体,承载着人们无尽的离愁。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商旅行客,文人贤士,为了生存或出人头地,他们常常在鸡啼声中背井离乡告别亲友,踏着冷月寒霜匆匆赶路,跋涉于险山恶水,跨越一座又一座的无名小桥,一步一步地向目的地进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小桥作为人们的交通工具,在这里也成为一种倾诉乡愁离别的对象。而最为着名的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那些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凄苦情怀。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可见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就这样,千百年来,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桥成了各样人们抒发情怀的象征,成为一首千古不朽的诗篇。这里,除了小桥本身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揖、渔歌号子,以及河流两岸的农舍、绿树、田野紧紧相联,衬托出一幅古老质朴、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不用查证也可以知道,几千年来,有多少骚客文人乘坐江南的乌篷船悠然行驶在江南水乡的河面上,他们或游山,或玩水,或聚友,或品茗,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观赏两岸各式各样的小桥。据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之后,对江南的许多造型独特的桥梁十分着迷,为了既能欣赏到江南的桥梁之美,又能使自己免受奔波之苦,他便把江南许多着名的桥梁都搬到北京的皇家园林里面进行仿造,由此可见设计精美、造型奇巧的桥梁的巨大魅力,这也是爱桥之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至于那些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或风流才子在情场失意之后,一座原本并不起眼的小桥,不仅可以慰藉他们饱经风霜的心灵,又成为他们抒怀写意的最佳对象,甚至成为他们疗治心理伤痕的绝佳去处。
众所周知,圣人孔子曾经发过一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长叹,但是不知你们想过没有,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位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我猜测当时他是在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的途中,率领众弟子偶经一座桥梁之时,面对着桥下滔滔奔流的河水,不由得感慨人生苦短,光阴易逝而发出这样的人生感言。最为经典的还有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个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却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特别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坐平时并不起眼的小桥,竟然让诗人触景生情,发出了这么大的感慨。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这首诗当中,桥也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出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而是不经意地露出桥、楼和观景人,它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人们去想象。
我的家乡文昌河上的多座小桥,据说大多为海外华侨投资建造。因为战乱和谋生不易等原因,解放前,文昌的许多沿海居民都选择了飘洋过海,到外地打拼,相信很多人当时就是从文昌河顺流而下,扬帆出海的。我认为,当时文昌河上肯定是没有桥梁的,他们从当时的简易码头匆匆登船,到异地谋生之后,肯定对当地的桥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肯定为家乡没有一座像样的桥梁而耿耿于怀。于是,多年之后,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积蓄,就萌生了回家乡建造桥梁,造福桑梓的念头,于是才有了今天文昌河上的各式小桥。我曾经无数次从这些小桥上走过,以前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文昌河上又多出了几座小桥,有些是新建的,有些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造加固的。家乡的小桥日益增多,一方面说明了城市建设面积的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也为那些经常出门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令我感到惋惜的是,许多老桥随着改造,一些珍贵的历史符号也随之消失,这不仅成了我心中的一大憾事,也成了我心里一个无法消解的心结。
千百年来,人世间有着太多的坎坷不平,唯有质朴的小桥始终屹立在溪流天堑之上,成为一道道镌刻历史的独特风景线。这些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众多小桥,不但繁荣了一方经济,还支撑起人们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引渡一段段平凡或精彩的人生。因此,每次看见桥梁,我就会想起桥梁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才有了桥梁,有了桥梁人类才不断向远方迁徙和繁衍,然后再建造新的桥梁,它们是一幅互相依存、割裂不掉的历史画面。
所以,每当看到家乡的小桥,都让我倍感亲切,不管它们的建成历史长短,也不管他们的建筑风格如何,为了在桥上看看两岸的风景,看看家乡近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都不由自主的产生跨上去的念头。
如果有时间,到桥上去看一看,或走一走,总是好的。
描写桥的散文:古桥情思
老大桥,又名镇海桥。建于明嘉靖年间。关于大桥名称的来历,我大抵是有些模糊了。不过,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为了平息水患而建。
老大桥位于三江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独自站在大桥上,凝望着三江在此交汇,顿觉视野开阔,心潮澎湃。第一次看到他,我就深深地被他所吸引。他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气派,也没有雕龙刻凤的华丽,只有朴实敦厚的石板,静静地书写着他自己的历史。走在桥上,一种莫名的踏实感会涌上心头,你也在不经意间放慢了脚步,时而轻轻地抚摸着那斑驳的桥身,时而驻足远眺,一叶扁舟,一朵晚霞,一座青山,一缕乡愁。
大桥每天都人来人往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老大桥连接着河岸的两座城,以及两座城里面的人。也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