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怎么编辑页码

2017-06-08

论文是我们学术及科研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使我们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 小编整理论文怎么编辑页码的方法,欢迎阅读!

论文编辑页码

1、打开需要编辑的论文,点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为了显示下边的分页符标志。

2、将摘要、前言、大标题设置成标题1,小标题依照次序设置成标题2、标题3以此类推。

3、在首页和摘要中间,目录和正文中间插入分页符。

4、双击摘要的底端,插入页码,设置格式,注意首页、摘要目录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别单独设置页码(在设置时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5、回到目录页,插入目录。

6、设置完成后,目录页码就设置好了。

关于未来的论文范文

感受变革,探访未来

【英文标题】Report on the Visit to Three Top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U. S.

【作者简介】朱强,张红扬,刘素清,张春红,周春霞,黄涛,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2011年8月20-28日,北京大学图书馆访美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该文为访问团的考察报告,具体介绍了美国同行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深度融入教学科研、讲求服务细节和质量,并以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服务等情况,并抒写了访问印象和感想。

The Deleg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visited 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Cornell Library and Chicago Library during this summer.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o readers with innovative practices of American counterparts such as seamlessly integrating with teach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 improving service details, and, enhancing library service by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关 键 词】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Chicago University Library/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2011年8月20-28日,北京大学图书馆访美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访问团成员深入了解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改革和创新思路,实地考察了三个图书馆对教、学、研的支持,读者服务精细化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大家对美国同行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深度融入教学科研、讲求服务细节和质量,并以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服务等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1 哈佛大学图书馆

访问哈佛大学图书馆,感受良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三:首先,追求持续稳定、多样化的发展始终是这所顶尖的一流名校图书馆的基调;其次,我们在这丰富的多样化中,能够清晰地聆听到一个一以贯之的重音,这就是哈佛所有的图书馆都一再强调的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的给力支持,这种支持是传统读者服务和咨询服务在目前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下的必然发展,体现了国外图书馆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由强调电子咨询服务到数字化馆藏,而到现在的强调多方位地对教、学、研的支持这一发展轨迹;第三,我们在访问中也体会到在可持续的稳定发展中,哈佛大学图书馆为了追求自身的不断完善所体现出的变革和创新的内在要求,哈佛大学图书馆目前所启动的图书馆改革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1.1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改革(Harvard Library Transition)[1]

代表团在哈佛大学访问了商学院图书馆、魏德纳(Widener Library)图书馆和哈佛燕京图书馆,三馆馆长的谈话中都涉及到目前正在起步阶段的哈佛图书馆的改革,对此非常关注。

这次改革的决定发自高层,但和近年来方方面面对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这些意见和建议总的可以归纳成两点,一是建设一个协同管理构架的大学图书馆系统,二是将致力于增进新的信息技术相关资源。

哈佛大学的73个图书馆,管理上是一个非中心化的结构,并没有一个中心馆来统一和协调,其中不少馆是向各院系负责的。多年来,这个庞大的机构多少有些冗杂,资源有重复建设的现象,经费分配不尽合理,管理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哈佛人也质疑:哈佛大学真的需要那么多图书馆吗?基于这些问题,哈佛大学管理层着手进行改革,主要思路已经明了,将朝着一个中心化的管理方向,并加强馆与馆之间的协调,进行资源、财力、人力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哈佛大学这次还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叫做“协同管理”(shared management),亦写成coordinated management,来替代“中心化”(centralize)这一多少有点强势的词,说明管理的方向将朝着学校、院系以及图书馆共同参与领导的趋势,同时也希望改革方案最大可能地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从另一个层面上,也说明管理层还是相当重视大家的感受。

另外,上述所说的“致力于增进新的信息技术相关资源”中的资源不仅仅是指馆藏信息资源,而且包括建设、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资源的相关设施和设备等,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例如,国外大学图书馆现在都强调对于教、学、研的支持,其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以及对教学及科研活动的支持是同样力度的;针对到馆人数减少、纸本图书借阅量减少的状况,一些图书馆使用密集书架缩小藏书空间,扩展学生学习活动空间,增加各种电脑设备、讨论空间、学生多媒体DIY空间等等,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的功能在新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被强化了。

据哈佛大学官方2011年10月25日发布的改革最新进展,目前已经公布了图书馆未来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该模式将把所有图书馆按照馆藏发展需要、馆藏内容所属领域以及业务活动的相似性等分成5个组,目的是加强横向协作;同时,仍维持个体图书馆与所在院系的直接关系,并建立组内图书馆向各组长报告的责任机制,由组长负责推进实现新的图书馆系统的策略性目标,目的是加强纵向领导的执行力;另外,还将出台一个适用于所有馆的共享服务系统,把信息和技术服务、获取服务、保存、数字化图像四个方面加以整合,意在加强信息技术相关服务。2011年底,将出台全面的机构设计。

综上所述,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改革是为了建设21世纪的一流图书馆,而建设一流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和哈佛大学图书馆一贯的宗旨保持一致的,就是为哈佛大学的教、学、研服务。正如哈佛大学教务长所说,是为了支持哈佛大学的学术发展;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哈佛大学图书馆上下达成了基本共识。2009年底,哈佛大学改革工作组对哈佛大学的73个图书馆作了一个问卷调查,问题是:你认为你的图书馆在未来的5-10年内的3个主要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根据返回的调查结果,强化对教、学、研的支持是放在第一位的。

那么,它们是如何支持教、学、研的呢?我们下面以哈佛大学商学院图书馆为例作具体介绍[2]。

1.2 深度融入教、学、研

哈佛大学商学院图书馆自2008年以来调整了目标和策略。在其确认的目标中,与教、学、研的紧密结合是放在首位的;根据这个目标,哈佛大学商学院图书馆调整后的工作策略,再次强调了密切地与教、学、研结合。在商学院图书馆2011年9月份公布的最新的组织机构图中,可以看到,在馆长的领导下,全馆55人共分为5个工作部门或团队,其中投入人力较多的是:课程服务5人、研究服务8人、信息管理服务5.8人。他们在密切融入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表现非常出色,在信息化方面也有丰硕成果。

首先说课程服务。2007年图书馆只参与了3门课程服务,2008年增加到34个,2009年更增加到83个,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课程服务,顾名思义,是指围绕着课程教学与学习而提供的特色服务。这项服务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一个是基本课程服务项目,包括教学准备服务、技术帮助、课程网站建设、教参资料的保留和获取、全文链接的提供等。还有一种可称为全程跟踪的深度服务,就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服务,如:信息产品和学习资源的定制、课程相关情报收集及相关领域的调研分析、课题决策参考方案、学生研究作业和课堂学习活动及项目内容设计、课程平台链接和课程阅读教参的设计、课堂研究报告所需研究技能和方法等等。

这种深度课程服务的特点是,图书馆员与教授密切沟通联系合作,把信息资源、技术和个人智力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和教授一起,在课程设计、学科发展、课程规划及学习资源提供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信息支持和知识服务[3]。

除了课程服务,研究服务的项目也非常丰富。在思维雏形(Working Knowledge)项目中,图书馆和商学院有关部门联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供教授们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想法在此平台上发布。它既包括已发表文章,也包括还在酝酿中的思路和想法,或者说是文章的未刊稿;它既是一个网站,也是一份E-mail杂志,提供了哈佛商学院研究者的创新思维在投入主流应用前的最早的样貌。据统计,2010年该网站的访问量达260万个不同访问者,比2008年增长48%。访问者来自2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2%的访问者是在美国以外地区。2011年到8月份的访问者已达270万,来自232个国家。共有135个商学院的教职人员投稿。关于这个网站,图书馆在其中的作用是交流平台的搭建,并负责内容组织、技术、统计分析和维护。

商学院图书馆历史文献的专题拓展服务也非常出色。专题文献服务是指按照专题,以实体馆藏为基础,全面搜索相关文献,整理后用宣传册、实体展览以及数字化多媒体等介绍这一专题文献并提供研究的门径。例如在一个铁路主题的服务中,有关于铁路研究的专题介绍、实体展览,还有数字展览,我们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实体展览,在研究链接中不仅提供所有馆藏及提要式目录,而且提供非常详尽的文献信息,如:文献描述、图书馆文献整理和保存保护信息、文献由来、借阅规则、相关文献、作者生平、内容目次、详尽介绍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提供研究指南。使你感到馆员们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投入了服务,从而使服务工作得到增值。

1.3 服务工作的精细化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的精细化随处可见,我们这里仅以服务分类和馆员职责分类为例。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图书馆,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实行等级服务模式,分为0-4共五级,0-2是图书馆传统服务,3-4是知识服务。0级服务即自助服务;1级服务即准备服务,简单的操作服务;2级为根据读者要求提供传统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3级为较深层次的咨询服务,例如疑难问题的解决、情报的提供、学科动态预测、学术活动的跟踪服务、文献提供、学术评估等;4级服务是知识增值服务,即以读者需求为目标,解决读者个性化的深层次问题,提供科研方案决策以及富有价值的信息产品,进行知识创新和增值服务。这种分级服务的依据是,服务分类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并提高效率。

馆员职责分类以魏德纳图书馆为例。作为哈佛大学的旗舰馆,它非常重视研究服务。研究指南和馆藏目录同在网站的一级目录上。一对一的研究咨询为该馆所倡导,所以对馆员的要求也很高。魏德纳图书馆的研究服务主要由研究馆员、学科馆员和院系联络人完成。他们的研究馆员与我们的职称中的研究馆员不同,是指有较强专业背景并有研究工作经验的图书馆员,他们能够帮助用户确定和使用本馆资源,或者为课程、学期论文、硕博论文和其他科研项目设计研究方案,不仅为学生提供帮助,也为教授和其他教职人员提供帮助。

魏德纳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职责主要是为研究者提供按照学科组织的电子资源、印本资源、咨询服务项目等的详尽信息,由学科馆员负责其内容并定期更新,技术人员帮助进行页面的技术处理。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相当高,负责某学科的资源发展,对该学科的研究情况非常了解并能正确地揭示和描述。

1.4 哈佛燕京图书馆与地区研究

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文献的重要性就不再赘言,这里略提及它作为一个杰出地区研究文献中心的重要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冷战初期,美国联邦政府、私人基金会以及大学学者逐步意识到非西方世界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着手共同推动地区研究,由此,地区研究迅速成长为一门显学。

哈佛燕京图书馆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中最大的东亚地区研究文献中心。作为一个东亚地区研究图书馆,它同样大力支持相关课程与研究服务。例如有关教授准备为本科生开设一门关于中国和罗马文明的通识教育的课程,最初是由哈佛魏德纳图书馆的一位院系联络人联系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哈佛燕京的中文馆员马晓鹤和访问馆员李丹参与其中。马先生根据课程安排与教学大纲,推荐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源。李丹则每周都会去上一次课,了解他们的进度以及需要。在课程中间,教授们也邀请了博物馆的馆员给大家介绍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搜索与使用,其他图书馆的馆员介绍罗马文献资源的查找,论文写作的老师教本科生如何写作相关论文。马先生制作了一个PPT,详尽地介绍了关于罗马和中国的各种资源和文献。教授们安排了一次燕京图书馆的课程,将学生带到燕京图书馆的阅览室,由马先生给大家讲授他的研究。同时,哈佛燕京图书馆准备了一些实物,如古籍、拓片等,配合PPT一起讲述,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这次讲座非常成功,教授们和学生们都非常喜欢。

2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在依山傍水、碧野茫茫的校园里,我们访问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时间虽然短暂,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那种对变革和挑战的机敏,对用户服务的细致,对教学科研支持的力度,以及他们对全球合作的关注使我们深深震撼。择要记述于下。

2.1 以人为本的战略规划,高瞻远瞩的发展方向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有专门的战略规划团队,负责对整个图书馆系统和核心业务的发展做出构想。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团队会对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刻剖析,在积极吸取其他研究图书馆战略规划优点的基础上,广泛征集本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图书馆员工的意见,集多方智慧,成就战略规划草案,方案完成后立即放在网络上,继续听取公众意见。在“迈向2015: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11-2015战略规划”中提出了七项战略目标[4],其中蕴含了前所未有的人本思想,即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尽一切措施向康奈尔的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全球资源的访问权限,加快康奈尔大学走向世界的步伐。虽然身居“世外桃源”,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能放眼全球,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使得图书馆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

2.2 全方位、多学科的教学科研支持活动

2.2.1 以学科和服务来统筹图书馆体系和职能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分馆体系已从按院系设分馆的理念向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图书馆群(library cluster)转变[5],现在的分馆体系包括七大学科范畴,在学科范畴统领下,图书馆开始转型或合并,物理馆于2010年1月、工程馆于2011年7月分别转型为虚拟图书馆,昆虫馆将于2012年与生命科学馆合并,兽医、工程、宾馆、经管、劳动与人事关系学院图书馆等也在探讨并馆可行性[6]。目前,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已经由原来的20多个分馆变成现在的16个。从机构设置和职能来看,传统的以图书馆业务流程设置部门的痕迹已经淡化,图书馆的机构基本上是围绕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撑服务设置的,用户来到图书馆,从机构名称就能识别图书馆的服务,机构设置的变化蕴含了图书馆理念的转变。当面向用户时,图书馆是一个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撑服务的整体,不是一个分立的部门,所以横向联系和团队协作成为用户服务的关键。

2.2.2 学科资源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源保障是图书馆首当其冲的任务。学科馆员负责为师生采集资源,通过合理的馆藏建设、合作关系和互借协议,用户能快速、便捷地检索到所需资源。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采取了用户需求驱动采购模式、与合作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共享学科馆员等方式节约开支,保障需求。

2.2.3 对教学和科研的强力支持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对教学课程支持力度很大,学科馆员通过图书馆学科指南(Libguides)编制了若干针对课程的指南,内容涉及专业资源、随堂材料、写作案例、知识产权、文献管理等,将其嵌入网上教学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CMS,如:Black Board)之中,学生通过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可以直接链接到学科馆员为该课程设立的指南上,同时,学科馆员还通过教学平台参与学生在论坛上的讨论,并解答他们的问题。针对某些课程,学科馆员还提供现场信息素质教育或进行合作教学。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首页的显著位置上,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信息进行检索,可见其对教学支持的重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创办的本科生信息素质计划(Cornell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Competency Initiative)也很有特色。该计划由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和教学中心联合操作,每年遴选一小组本科生教师,对其课程设计进行改革,重在如何利用新工具、新方法提高课程趣味性,以及如何增强本科生的信息素质和研究能力等,教师在接受为期一周集训后,将新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除了支持课程外,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教师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关系,新教师一进校,图书馆就主动联系他们,对他们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康奈尔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另外,他们还制作了学科名片和视频介绍材料,将自己引荐给院系的老师,教师在数据库检索、数据管理规划、数字化出版、追踪最新发展等方面都会向图书馆员咨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信息跟踪服务,他们逐月提供新书清单,可以按照月份、分馆、语言、学科在线查看。另外,还引导用户使用期刊新文章目次服务,对跟踪新趋势的常用工具,如:信息聚合服务(RSS)、脸谱网(Facebook)、博客(Blog)、推特(Twitter)、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ing)等,他们也逐一推荐给教师们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其数字化素养,另一方面可确保其最快地了解各自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图书馆的学术活动、文化交流项目也经常邀请相关教师参加,从我们短暂的访问都可以感受到教师跟图书馆距离之近。另外,图书馆还与康奈尔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CISER)等校内机构合作,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咨询,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分析、文献计量等服务,向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有关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指导,带头促进康奈尔大学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

2.3 沟通合作,互利共赢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雄心勃勃,视野广阔,与国内外的研究图书馆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3.1 多维度、深层次馆际合作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安德鲁·梅隆基金会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深度合作(即著名的2CUL)。在资源建设方面,两馆协作分地域建设南亚馆藏,合购回溯数据;在人员方面,两馆共同出资聘用斯拉夫研究(Slavic Studies)学科馆员,同时为两馆采购学科资源;在专业技能方面,两馆共享网页长期保存技术、土耳其文编目技能等。另外,两馆还共同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并合作申请项目基金等。2CUL的合作成为美国图书馆界馆馆合作的楷模[7]。

2.3.2 多馆合作,建立社交型科研脸谱网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六家机构,利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资助,筹建了一个科研脸谱网风格的专业社交系统(即VIVO Web),旨在方便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寻找同行,改进研究,形成合作。该系统的开放平台扩展了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渠道,使研究者不只是通过知识或意外发现来找到项目合作与交流,而是通过网络社区的推荐和建议以及在该系统上显示的研究内容或兴趣来寻求合作[8]。

2.3.3 与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通过与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图书馆广泛合作,向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全球资源的访问权限,特别是那些以前难以获取或难以发现的档案、特藏和科研资料,旨在帮助康奈尔大学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中国,除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外,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的图书馆也开展了接触和互访,以期建立更多的战略合作关系。

2.3.4 与大学出版社合作,研发在线出版平台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创建了欧几里得项目(Project Euclid),它是一个非营利性在线出版物平台,目前由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杜克大学出版社共同管理,主要收录美国、日本、欧洲、巴西和伊朗等国家出版的48种数学和统计学领域的期刊、专著和会议录,其中29种期刊被SCI收录,这些期刊是数学和统计学领域研究人员重要的参考资料[9]。

2.3.5 与其他非图书馆机构开展多元化合作,推动资源的数字化长期保存和广泛获取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分别与谷歌、亚马逊、微软、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和数字仓储项目(HathiTrust)等机构合作,以加快资源的数字化和推动广泛获取。从2006年开始,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开始通过按需印刷服务,将一部分其独有的公版馆藏提供给亚马逊的用户,允许用户在个人使用前提下支付费用并重印图书;2007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微软合作,对其8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10],此外,还加大了谷歌图书搜索计划,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50万册公版或康奈尔大学有版权的图书交由Google数字化,用户可通过Google图书搜索在线获取这些馆藏。2010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互联网档案馆结成伙伴关系,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1923年前出版的8万本公版图书数字化,用户可免费在线获取[11]。2010年10月,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加入了数字仓储项目(HathiTrust),该项目对成员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并集中保存,建立起一个共享的数字仓库,以减少资源长期保存的空间与费用,更高效安全地保存与更新数字资源。2011年3月前,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已经向数字仓储项目(HathiTrust)提交了30万本电子图书,该项目将会对这些图书提供长期保存服务[12]。

2.4 引领数字出版与开放获取的潮流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机构仓储和开放获取平台。其中著名的如:ArXiv.org和数字出版系统(DpubS)。ArXiv.org创建于1991年,是最早的电子预印本库,2001年开始由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进行维护和管理。ArXiv.org对用户和提交者免费开放,但其财政负担已经超出了单一机构所能担负的范围,为了扩大对ArXiv运作的支持,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提出一套自愿协作的商业模式,即希望下载量最多的前200个机构能以年度出资的方式对ArXiv.org提供财政支持,已经得到了11个国家123个机构的承诺,这是支持新科研模式的一种合作[13]。

同时,图书馆还与教师、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及其他有关人员合作,评估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出版机遇,以便为学术交流提供创新型的、持续发展的可替代模式。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和出版社联合开发的数字出版管理系统(DpubS,Digital Publishing System),为出版社、研究图书馆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可定制的开源的电子出版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学术期刊、著作、会议论文以及其他常用的和新出现的学术交流方式的组织、展示和传播,这方面的努力为图书馆涉及数字出版领域打开了一扇窗。

3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芝加哥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私立大学之一,1891年由约翰·洛克菲勒创办。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新闻周刊》2011年(U. S. News 2011)发布的美国大学综合排行榜中位列第九,有80位多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崔琦,是美国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高校之一。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和母校同时创建,历史悠久。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以“卷帙浩繁”著称——手稿及档案收藏累积高达39 000英尺之多;地图及航空照片43万幅;众多大幅微缩胶卷;电子资源丰富……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宣称其使命是:“为大学的科研、教学和学习提供广泛的资源和服务支持”,并为此制定了详尽的建设和服务纲领及策略。这里选择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三个极富特色的项目进行介绍。

3.1 近距离高密度储存图书馆

2009年开始斥资兴建的Joe and Rika Mansueto图书馆是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新馆,紧邻其旧有的维根斯坦(Regenstein)图书馆。该馆由芝加哥著名的Murphy/Jahn事务所设计,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这就是芝加哥大学的高密度储存图书馆。存储图书馆形如“巨蛋”,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英尺,其中半个“蛋壳”露于地上,整体为玻璃和钢架结构,椭圆形玻璃穹顶的最高处有36英尺,“蛋壳”内部是拥有160席座位的阅览大厅和文献保护中心;其主体建筑位于地下,是两层高密度储存书库,目前容纳350万册藏书。整个建筑无论在功能造型、节能环保,还是在使用细节的设计方面,都力求尽善尽美,例如图书存放的地下书库的泥浆墙有30英尺厚、有一个5英尺宽的缓冲空间和密封的衬垫墙,保证了恒温恒湿,不会让易碎的书刊受损。当然整个建筑和设备设施造价也非常昂贵,总计高达8000多万美元。就是这座图书馆和它的藏书使芝加哥大学成为在校园拥有完整研究型藏书的美国仅有几所大学之一。

芝加哥大学储存图书馆的图书资料预先经过数据加工并贴有条码,按照尺寸大小存放在两种规格的盒子里,盒子也按照大小放在不同的架子上,资料的存取操作由“自动存储和自动检索系统(AS-RS)”完成——当用户在终端上检索到储存库中的资料并在线发出借阅请求时,AS-RS系统根据资料的书目信息,主要是条码号,对其进行定位,然后机械手会自动移动到相应的架位,将被请求的图书资料所在的整个盒子取出,送至出口处,该出口位于阅览大厅的流通柜台内。工作人员从盒子中取出读者请求的图书并给读者办理借阅手续。整个过程从发出请求到取得图书不超过15分钟(实际操作可能只需要3~5分钟)。

芝加哥大学储存图书馆的建设背景有二:其一是为了给读者腾出更多阅览空间;其二是为了方便教授和学生使用藏书(不是远程的储存图书馆,而与旧馆近在咫尺)。该图书馆认为目前图书馆的资源发展虽然趋向于数字化,但由于数字资源版权尚未有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且传统的纸本资源所占馆藏份额和使用频率仍然居高,图书馆整体尚处于复合图书馆的发展阶段。为满足师生需求,芝加哥大学选择了“逆潮流而动”,从储存图书馆的使用效果来看,这一举措相当具有前瞻性,应该会适应最近二、三十年图书馆的发展。

3.2 文献保护技术与数字化

在前面提到的储存图书馆的阅览大厅中,有一个区域属于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保护中心,该中心是集文献保护与修复、文献数字化加工为一体的部门。类似的部门在美国很多图书馆都有,规模较大的是哈佛大学魏德纳图书馆的文献保护中心。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中心有几个主要的特色:其一,文献保护/修复设备设施齐全,工作流程完善,操作规范;其二,环保措施到位,避免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员受到废气侵害;其三,数字化资源量不大,数字化仅仅是文献保护的手段之一,并不特别强调数字资源积累;其四,数字化设施读者可自助使用。下面介绍的两个大型设备和其他设施可以印证这些特色。

(1)纸本修复冷抽气工作台

这是一套由带保湿盖的抽气平台、配单马达或双马达的控制台以及电动调节高度的支撑架等组成的纸本文献修复设备,它的功能包括:文献填补、纠正变形、有控制的清洗、湿处理(如局部页面浇铸,去除污斑,去除胶纸,处理皮纸文挡和湿托)等。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所用的这种改良型MSC纸本艺术品修复工作台是美国博物馆服务公司制造的,其专有的技术特征是交叉气流(Crossflow),当交叉气流启动时,向上的气流被导向抽气平台的表面,同时向下的气流依然能保持整体的负压状况。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空气的交叉流动有助于从物件的底部加速其干燥的过程,即便物件的朝上面是被完全覆盖的。该工作台于1984年洛杉矶召开的全美历史文化艺术保护协会年会中首度问世,世界各地很多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指定其为标准的冷抽气工作台。

(2)恒风量台上型通风柜

这是实验室专用设备之一,一般用于放置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的实验设备,防止实验时产生的废气侵害实验人或危害室内环境。它一般由通风柜、排气管道、玻璃感应门等组成,它的功能包括:释放柜内产生的有害气体(稀释并排放到室外)、隔离功能、(从室外)补充空气、控制风速、耐热及耐酸碱腐蚀等等。

除了上述两个大型设备外,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中心还有多种适合各类纸质文献保护和修复的设施和工具,例如不同大小和镜面的玻璃平台(修复工作台)、切纸机、压平机等等,这些设备的功能包括:托裱;加湿加衬纸(粘黏文献);平展(有折痕、折角、褶皱的文献);拼接(碎片、断开断裂的文献)等。在文献数字化方面,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拥有多种规格的扫描设备,常见的包括可以提供给读者自助使用的博爱3(BookEye3)非接触式书籍扫描仪以及德国赛数(Zeutschel)公司的Zeta自助式书刊扫描仪等,设备加上合理的服务流程,使得数字化服务变得“优雅而简单”。

3.3 多媒体技术的服务应用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特藏资源的搜集、展示和研究服务,其中多媒体技术在展览和研究服务方面的应用尤其值得一提。位于维根斯坦(Regenstein)旧馆和新的储存图书馆之间的特藏研究中心由现代化的展厅、创新的研究和教学空间构成,有专门的设备用于特藏资源展示和支持个人/小组/班级的文献研讨。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所有的特藏都是可以借阅的,并且设有专门的研讨室供给特藏研讨者借用,研讨者可能就是几个学生,他们在做某一个作业或者进行某项专题研究。为了保护,同时也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特藏,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尤其是应用多媒体设施,例如投影和液晶电视等。在其“圆桌会议型”布局的特藏研讨室中,讲台上设有控制面板、讲台上方设有投影仪,讲台后面的墙上装设了两台大屏幕液晶电视——这里的投影镜头是朝向讲台台面的,珍贵的特藏资料可以平摊在讲台上,通过投影仪将书页的内容影像切换到液晶电视上(特别珍稀的资料有时还要由图书馆员戴上手套轻轻翻阅),供在场的研讨者观看;另一台液晶电视连接了电脑,研讨时可以随时查询网络或使用电脑。

4 印象与感想

4.1 重视对发展策略的研究

美国大学图书馆原先比较注重对愿景和使命的研究,现在更重视现实的应对策略,即基于环境的变化对发展计划的迅速调整,与时俱进。图书馆都需研究制定工作策略,以解决当前问题,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康奈尔大学还设有主管发展策略的副馆长职位,专门对本馆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制定和实施。

4.2 只有与教、学、研紧密结合,大学图书馆才能有发展前途

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独特发展之道。无论是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还是芝加哥大学,都特别强调图书馆工作的重心是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研,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咨询活动,不仅从外围渲染文化氛围,活跃图书馆业务工作,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还深入学生学习的课堂、教授研究的项目以及学生课外的学习活动,全过程地参与整个教学和研究过程。

4.3 服务工作的精细化、人性化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潜心观察、悉心研究读者的需求和行为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系列让读者满意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值得借鉴。在学习空间的提供上,种类很多,既有单人型的,又有小组型或者大型的,还有专门给研究生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里桌椅的摆放有很大灵活性,以适合不同用户需要,有适合休闲阅读的,有适合紧张学习的,有适合安静研究的,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果还不能满足需求,用户可自行设置研讨空间,即有些研讨空间里的设备和家具都是可移动的,用户可以根据会议或者研讨的性质重新布置格局,如:布置成圆桌会议或讲座格局,研讨空间里电脑、投影仪等齐全设备,环境舒适,非常受用户青睐。

图书馆提供便捷的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服务,扫描的PDF文件读者可通过U盘拷走,非常方便。另外,除了传统书刊借阅外,读者还可借阅电子书、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每张桌子上配备台灯,电源提供到桌面;无线网络覆盖;笔记本、电子书等均可以借阅;阅览书桌上都放有“NO FOOD”(请勿进食)“Quiet Zone”(静读区)等标识,提示醒目、友好;打印复印设备旁,使用方法说明配有形象易懂的图示。

4.4 重视对馆藏的保护,做到藏以致用

“藏书”一直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在强调和倡导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的同时,丝毫没有消减对保藏图书的关注。在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图书馆和芝加哥大学的储存图书馆都设有文献保护部门。他们有稳定的图书补残和修复团队,有昂贵而先进的设备,具备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特藏存储书库。部分已经有电子版的珍贵纸本资料,甚至通过真空塑封的方式加以保存。对有需求的文献或资源进行数字化之前,先由从事书籍修补工作的馆员使用先进的修复设备对破损图书进行修复。

修复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更牢靠地典藏,而且是为了更方便地提供给读者使用。只要是读者需要的,无论是多么宝贵的资料,都可以痛快地拿出来使用。为了既能方便读者又能保护特藏,他们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许多新的服务,比如设置了专门的特藏阅览室,珍稀资料通过投影共享阅读,由图书馆员戴上手套轻轻翻阅,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使用。

4.5 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以及图书馆与其他有关机构和单位的合作,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原先学术界有“不出版,就灭亡”之说,现在则是“不合作,就灭亡”了。只有合作,才有机遇,才有发展。另外,从我们这次的交流来看,中外图书馆的交流也从单向的交流逐步过渡到双向交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成分多,交流也往往是单向的;近些年,中国高校图书馆也得到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样,交流时共同的话题增加了。我们所到之处,深刻体会到接待学校和图书馆的重视并要你感受到重视。这种重视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希望和中国交流和沟通,并达到合作的最终目的。

藏书楼历史悠久,现代图书馆发展至今也有百年历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读者的对图书馆的需求也迅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审时度势地制订出图书馆未来的战略规划,在宏伟蓝图的指引下,脚踏实地,从细微做起,为用户提供精细的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多维度的支持,注重与校内外、国内外机构开展多元化合作,共同迎接挑战。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寻求改变,来适应社会变化和大学发展潮流,既要仰望星空求发展,又要脚踏实地做服务。

本文分工如下:朱强设定内容框架,第1-4部分的撰稿者分别为:张红扬、刘素清、张春红、周春霞和黄涛;张红扬统稿,朱强审定。

【参考文献】

[1]The Harvard Library Transition.[2011-10-01].

[2]林伯平.哈佛商学院策略的转变.工作PPT

[3]俞德凤.哈佛商学院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图书馆杂志,2011(6):72-74,88

[4]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迈向2015: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11-2015战略规划.许德山编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11(3):10-25

[5]黄金霞.解读2010年美国学术型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以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11(1):93-96

[6]李欣.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15方向.2010年6月22日在清华大学讲座PPT文件

[7]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ies.[2011-10-01].

[8]王进.值得借鉴学习的大型科研社区网VIVO WEB.[2011-10-01].

[9]Project Euclid.[2011-10-01].

[10]李欣.以多元化合作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战略.2011年6月在台湾讲座PPT文件

[11]陈雪飞编译;庞弘燊校对.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Internet Archive结成伙伴关系——近80 000本公共领域的图书将可以免费在线获取.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10(3):14

[12]苏海明.HathiTrust数字仓库项目概述.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7):60-65

[13]陈雪飞编译,庞弘燊校对.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促使更多的机构参与支持arXiv协作化商业模式对资助结构的改变.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10(3):13-14

作者:朱强/张红扬/刘素清/张春红/周春霞/黄涛 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京)2012年2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