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教育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要能完成奠基重任,必须具有较高的基本素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文章内容。
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要有执着的事业心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
二、幼儿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幼儿教师要领导幼儿一日全部生活、活动游戏。
首先,幼儿教师需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艺术知识。
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有效地把各种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幼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基本能回答幼儿的各种问题,如“人从哪里来?为什么天会下雨?人为什么会哭?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小鸟为什么会飞?”等等。
其次,幼儿教师应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学习精神,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
能按《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并结合本园、本班的实际运用各种方法去实施目标,做到“眼里有目标,心中有孩子”;能做好家长工作,听取家长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认识到只有家园同步配合,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否则会出现“100+0=50”,即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
再次,幼儿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组织活动中,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合理安排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中求进步”。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观察分析幼儿,及时捕获幼儿身心发展的信息,积累幼儿行为表现的素材,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便对症下药,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还应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了解幼儿的情感,让幼儿觉得教师是他们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幼儿教师才能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个性、兴趣及能力,适当选材,抓住契机,持之以恒,因材施教,以使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
最后,幼儿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做到“五会”: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会制作、会使用玩教具;“二熟练”:熟练掌握幼教法规、大纲和教材,熟练运用普通话组织教学;“一规范”:组织教育活动一定要符合《规程》要求,规范有序。譬如:能给幼儿讲动听的故事,并会按故事的情节模仿出不同的音调,绘声绘色地表演角色游戏,如模仿小青蛙跳、小狗叫、小白兔的可爱形态,模仿老奶奶的样子及语言动作……,能编出幼儿喜爱的儿歌、谜语,能与幼儿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把活动室及寝室布置得充满儿童情趣,并赋予教育性及美化性、娱乐性,使幼儿喜欢幼儿园。教师应该把教育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打下基础。
三、幼儿教师要具有科研能力
要想真正认识和掌握幼儿发展与教育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进行幼儿教育科研工作。幼儿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国内外幼儿教育经验、理论及新的研究成果,以《规程》为指针,把丰富的经验上升为较高的理论,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掌握科研方法与技能,以达到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的目的。科研是幼儿园教育腾飞的奠基石。
四、幼儿教师必须有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首先,我们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待孩子以“爱”为首,“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关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观察孩子要细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宽容孩子。其次,在教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每一个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坚持采用正面教育,以幼儿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行为、习惯、言语都会对他们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思想行为语言等方面力求成为孩子的表率。教师的举止行为应表现为态度和蔼亲切,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端庄稳重,仪表整洁,朴素大方;作风既严肃又活泼;在生活上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壮的体魄,才能精力充沛地完成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一代新人。
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
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故组织教学的能力就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订教学计划;二是组织课堂教学。
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充分理解,对所教的学生进行分析;其次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熟练地把握教材。同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所授知识的容量适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要能创设一种情境和气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灵活妥善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
言语表达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言语来进行的,教育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言语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语从内容方面看,一要有新的思想和观念,给人以新鲜感;二要言之有情,即在言语中要反映真挚的情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三要言之有物,即在言语中要反映出切合事物本质特点的东西,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从形式上来看,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表现为:第一,准确精炼。能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作出判断,合乎逻辑地作出推理,表述简洁清楚。第二,通俗易懂。说话能深入浅出,善于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讲得具体。第三,生动形象。言语要具有趣味性,能引人人胜,用学生熟悉的形象去加深他们对于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第四,严密含蓄。言语要具有逻辑性,结构严密,思路清晰,具有启发性。
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具有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敏锐而精细的观察力,既能找出某类学生共同具有的典型特点,又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能从学生的听课、提问、回答问题中发现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又能从学生的作业、考试中找出他们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将主要精力放在授课上外,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方面发现他们的微小变化,并用眼神或声调去提醒那些思想开小差的学生。
独立创造的能力。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独立创造的能力,教师只有在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上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方能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情境,也不存在任何情境下普遍适用的经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照搬别人的经验、不套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东西。
适应新情境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众所周知,世界新技术革命向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势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而应成为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教育改革家。第二教师要适应面向社会的新要求。首先,教师要能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要能联系社会,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力量,为学校教育服务,如组织家长委员会、开展社区教育等;再次,教师要能服务社会,强调教育的社会效益,将自己的知识、能力运用于创造和革新之中,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