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感伤随笔,感伤晚秋随笔

2017-03-03

相关话题

晚秋,人们常常会感伤时间飘零,岁月匆匆。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晚秋感伤随笔,希望你喜欢。

晚秋感伤随笔篇一:晚秋

最近不知是怎么了,可能是和天气有关,也可能是和季节有关,心里面开始特别的想念一些人、以及和那些人曾做过的事。

有人说天蝎座的人太多愁善感,大概也可能存在这种因素存在吧。其实我知道我心里所想的,只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当可以一切都用语言描述时,自己的记忆变失去了作用。

我一直不擅长来自己安慰自己,所以不曾留下只言片语。

一直在最远的地方,会看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同样也在最近的地方,去走过身边每一个人正在走着或是走过的路。

看过这样的描述说:言,言不由衷。离,离而不去。

这样的一种状态并非是薄情清高之人,却不懂得如何善待他人,同样也不懂得如何以正确的形式去表达情绪,往往都会适得其反。

不是没有想过和某一个人静心倾谈,可惜彼时心性敏感,实在不敢将脆弱狼狈的暴漏出来。

心里猜想,如果是理智的,我们都不愿意给彼此多添麻烦,会将彼此从我们的世界里推开,也没有立场去追回。

所以理智的人选择什么都没有输。

同样,也会选择什么都没有做。

记得有一本小说,名字叫做飘。

记得在小说的结尾,男主角白瑞德有一段很着名的话。

他说,思佳,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的去拾取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件东西,破碎了就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的看着,那些已经碎了的地方。

其实一生该有一次会为了某一个人去忘记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能够遇到你。

然而一生中,也真的也仅仅有只一次。

我们爱到迷失自己,甚至忘记了自己所有的感受,心里所想的,心里所记住的,都是对方的微笑,对方的幸福。

我们一直努力着,希望可以用我们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去给予对方的幸福。但是爱的根源,爱的动力,又在何处?

或许早晚我们都会被时光所推开,渐行渐远的彼此,会在氤氲的光线中,还可以偶尔的回头微笑。

即使两个人已不在原点,也可以彼此坦然。

这就是应该最好的记忆、最好的想念、也是在夜深寂寞时最好的纪念方式。

人们都说,喜欢怀旧的人,都是心里逐渐衰老的人,可能真的衰老了吧。

三年转眼过去了,但留下的呢……逝去的呢……未来呢……

或许是在那个街角的咖啡店

晚秋感伤随笔篇二:晚秋,拉开一个幽远的江南梦

十一月,还在深秋里怀想往事的时候,带着微笑出发了。随行的大家远比这一趟行程更让自己开心的。不管是晖、娜、聪、哲,还是其他的每一位。我的心,也是在他(她)们的青春感染下在这深秋里绚丽多姿着。

阳光就这样伴行着一路,偶有秋风拂面的时候,也让人心绪柔情着。

于是,晚秋,我与江南有了一场不可预计的约会。是的,还在去年此时,我便与江南有了一次预约,预约在人间四月天,带着最美的心情微笑着绯红着来感受西湖的美。

那时,我是还无法体会得到心中对江南的这般喜爱的。许是太多的时日我都生活在自己的心境与意境里,以为境可由心造,全然不知入景入境后能让心造出更美的情景来。

团队的行程,大抵如此,走马观花地行,步履匆匆而过仿是一种必然。而这一趟,我们却是轻松自如,步子慢了许多。同行的领导与兄长们很是体谅我们的“玩心”,娇纵着我们年轻的步伐(不管,我把自己列入了年轻的队伍)。于是,便有了我非要在西湖边等待一张空在镜头前的椅,于是,就有了大家挨个在那张椅前留影的欢笑,甚至,笑推最年轻的两个男女同事当模特,以镜头来编写一段浪漫的西子湖畔的故事。

晚上,入住了乌镇。一直说,我还要去丽江,我还要去凤凰。直到进了乌镇,我和姐妹们说:哪也不去了,要,就再来乌镇!

去乌镇,是必定要住下的。去感受夜的乌镇,才真正能体味得到她的美。那份安静与干净,每一盏灯在每一个视角里辉映出的柔情与浪漫情怀。

从居民家的第一顿晚餐到进入枕水宾馆房间的第一眼,从夜的乌镇我们几个集体地漫步到白日里我们顺水而入,在公交船上的环顾阳光下的江南水乡。我的心波一直微漾着,一圈又一圈地涟漪不自觉轻荡。夜晚或是白日,晖总会讲述着《似水年华》的浪漫情节,于是,就有了去寻一座桥,于是,又有了桥下到桥下的留影。凌晨零点的时刻,贪玩的我们还在通安客栈没有返回的意思,晖一个人漫步而回了。浪漫如她,而她与先生的爱情之路也一直是我感受到的当今社会的爱情传奇了。于是,可以想像得到,她独行的步子是怎样被牵挂与爱恋所温暖着,她又会怎样编写着缠绵的信息来传递心中的爱与暖意。

还是行得有些匆忙,匆忙到来不及去细致地感受,又要返程集合了。心,却丝毫不感觉到遗憾,因为心知,乌镇,我还会回来,还会带着年轻浪漫的心一次又一次地从你的每一桥每一路慢慢走过。难怪就有了那句:乌镇,来了,就不曾离开过。因为,心真的就被留下了。

上海,只是一个路过的驿站。这是一个怎样国际化的城市,全然与我无关。但在这里,就有我生了根发了芽的友谊,且随着时光的步子,长成了常青的树。

再与山水相对而坐时,是在两年之后,他上海的画廊里。六年的时间,我们虽然联系不甚多,却感受着彼此的成长成熟。他腼腆地在对面给我沏着上品的红茶,我微笑着与他相对。我一直也没问他再见我时,我的变化。但我再见他时,依旧感觉到他的变化。至于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只是这变化之外,一直还是初识的那个他。

带我参观了他的画展厅与工作室后,我和他开玩笑:你还欠我一份礼物呢。是,他早两年答应在我生日时为我画一幅扇面的,一直忙着,就没有落到实处。其实,我家里有他两幅画的,但我还是“贪心”,又带些调皮,故而提及。话之所至,兴之所极,于是,就有了他现场为我作画的过程。一张白纸到一幅山水,我就拿着手机在边上一一拍了下来。画完第一幅,他又即兴来了一幅写意。在我还在兴致拍摄的时候,他笑着说:手生了,画得不好。要不是你要带走,回头得被我自己撕掉了。我做了个鬼脸:对于我来说,这很珍贵呢。

也亲近了海,也在南京驻步凝神。我却,只愿把江南独留一页,因为,这个晚秋,我的心拉开了一个幽远的江南梦。

晚秋感伤随笔篇三

对于秋,总有种难以去怀的情结。而晚秋时节,漫步于落叶飘零的幽僻街道,独自品味那一份深浓、艰涩的秋之魅力,自然会有种按捺不住的激动,也不由会撩起秋水伊人、望眼欲穿的楚楚可人的风致。

自古而今,秋,似乎早已成为人们絮叨不休、嚼烂不尽的平常话题了。而历朝历代的骚人墨客,题咏或描摹秋景的篇什更是俯拾即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子安(勃),登临滕王高阁,极目骋怀,追述往古,曲尽形胜之美,畅达身世之悲,笔端间不免丛生如许苍凉秋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而宋人欧阳永叔(修)则善以声状秋,宛转生动,剖析入微,秋之肌理神韵,跃然纸表:“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义萧条,山川寂寥”。素以高蹈凌虚、道骨仙风见称于世的东坡居士(苏轼)曾两赋赤壁,前实后虚,由乐而叹,始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泛舟湖上,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破梦而叹,言辞之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机锋。无怪乎前人评说:“读此两赋,胜读南华一部”。类似状秋述情的文字,都是饱览无尽、有案可稽的。

唐代诗人中,独钟秋情者实不乏其人。杜甫的几句“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触景生情,吊古伤今,笔致飘宕,气势开阖,直揭盛唐诗坛的璀灿辉煌;李商隐夜宿异乡客驿,独自雨中凭栏,不免怀念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友人,一联“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不仅融情入景,且别饶奇情逸趣,让人窥探到了诗人那深细入微的缠绵情怀;以“五言律诗”见长的刘长卿,游长沙时过访汉人贾谊故宅,但见人去楼空,星移物换,索落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而在杜牧的咏秋名句中,不仅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浓烈,更留下了“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清新;其它如李白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马戴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等,更是系情秋日,款语独吟,浓墨淡彩,意象万千,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各自独特的感受。

宋代诗显以理胜,而情逊唐人,但以“长短句”独擅胜场,情意绵密,弥补了诗情稍弱的不足。宋词之中,又以“豪放”、“婉约”区以别之;一阳刚,一阴柔,虽风格歧出,而脉络则贯成一致。至于激赏秋景的佳句,更是绚丽缤纷,精彩纷呈。既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晏殊《浣溪沙》),也有“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的苍凉(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既有“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的多情(欧阳修《木兰花》),也有“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迹”的旷远(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既有“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的愁思(晏几道《思远人》),也有“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的悠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既有“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的孤凄(史达祖《八归》),也有“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的萧索(蔡绅《苏武慢》);既有“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的梦忆(吴文英《踏莎行》),也有“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的雄浑(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唐宋以还,赏秋赋情的文字可谓枚不胜数,它们象夺目钻石一般,点缀着中国文学史绵延不尽的画廊,成为后人吟诵不绝的典范。

在近人的咏秋遗墨中,“鉴湖女侠”的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曾激励过不少志士仁人匡扶民族大义的斗志和气节。如今,当我们想象着在那个“风雨如盘闇故园”(鲁迅《自题小像》)的战乱岁月,一代女中英豪面对着满清的血腥屠刀,义无反顾,正气凛然,于古轩亭口行将就义前的一瞬间,体会一下“秋气肃杀”一词所饱含的象征意味,也许更会心潮难抑,默然于胸。这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在其结尾处,夏渝(隐指秋瑾)烈士视死如归,慷慨赴义;而蒙昧的华老栓,却不惜从刽子手那里,买来以夏渝的人血所浸蘸着的馒头,为的是给垂死中的儿子治病,以求得一丝苟延残喘的生机……这极具震撼力的反讽笔墨,将麻木中虚度苦日的民族灵魂,揭示得何其沉痛与深刻!除秋瑾女士而外,诗文俱佳的郁达夫,其骨子里则更像是一位“老气横秋”的“秋士”,最终玉碎瓦全,不辱名节,真正实现了他的从文学到人格的“双重完善”。检索其遗留给后世的诸多精品杰作,我对他的散文《故都的秋》独加偏嗜。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篇结构相当纯粹的美文,更在于郁达夫对北方秋天景色那种形神俱似的描绘,实在有助于我对传统中国文学艺术那种所独具的、难以言传的意蕴能有比较深刻的意会或领悟。

自小生活在南方,对于北国秋天的那种姿态和意境自然不会有达夫先生那么深刻的赏玩和体验,然而,南方的深秋时节,也有北方秋天的不及处,尤其是南方的秋雨之夜:潇潇雨丝抽打着沿街人家的瓦楞和屋檐,一个人索居斗室,独拥寒灯,随意浏览唐诗宋词之类册页,静听檐溜之间“滴嗒滴嗒……”不断作响的雨声,不时还可听闻从深巷之中隐约传来的瞎子阿炳(华彦钧)那哀婉悠远的《二泉映月》,那凄切幽咽的二胡旋律,仿佛正在演绎着一段人间世深长的悲凉,不由愁绪绵绵,难以静心。“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这是南方深秋的雨夕,那种浸入骨髓的听雨感受,直到如今依然纷扰着我已届成年的梦思,久久挥洒不去。除了秋雨之夜,南方深秋的午后,日光静照,当你踯躅在悬铃木叶零乱簇拥的狭路曲巷上,闲看着夹道人家那深闭的黑漆院户,随意踩踏着枯黄的落叶,谛听着自脚底下慢慢传至耳边的“窸窸窣窣”细碎的声响,心头顿时会浮起一阵韶光已去的淡淡惆怅……秋日漫步最适宜于人生静思。检点所走过的路,那蜿蜒不尽、或深或浅的足痕,多多少少会给人以某种启悟和警示。

秋天,标志着一个成熟季节的到来。同样,对于已逐渐步入人生秋季的世俗众生而言,也昭示着向某个更高层次、更新境界的升华。我热爱秋天,并将把过往的一切浮躁和轻率付与那一片炽烈、深沉的秋色。尽管我知道,其实秋天是挽留不住的,就象那滔滔东去的流水。

秋天随笔相关文章:

1.秋天励志随笔

2.秋日的散文随笔

3.写秋的随笔

4.校园的秋季随笔500字

5.唯美的秋随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