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的预习方法指导

2017-05-12

初一的数学应该怎么预习呢?同学们应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数学预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的预习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用。

初一数学的预习方法指导

一预习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学成才的。 问题的成因分析

学生从六年级升入初中,在学习上会遇到功课增多,学业负担加重的问题。有很多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在课堂上显得不知所措。很多老师会告诉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但是又没有对预习做好必要的指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或则简单地进行了一些生字词的识记就算是预习过了。在课堂上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还是不知所措,造成跟不上教学的节奏的现象,影响自己的听课效率。所以说,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不会预习或预习不到位成为影响教学效率的瓶颈。

下面谈谈超前学习的好处。

1.超前学习中会遇到不能马上透彻理解的内容,当时不能理解透彻,但经过深思之后,即使暂时放在一边,大脑也会潜意识对之“加工”。当教师讲到这块内容时,大脑会进行第二次理解,不仅理解的更加透彻,对知识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很难轻易遗忘。

2.够消除对新知识的“隐患”。超前学习能够发现在现有的基础上,自己对新知识认识的不妥之处。相反地,若直接听别人说。似乎自己也能一开始就达到这种理解水平,实践证明,并非这样。

3.超前学习类似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还挖掘出自身的潜力。经过超前学习,对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因为你会需要独立解决许多问题。

4.事实上,人的大脑有一个普遍的特性,一场流水式的谈话或者授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普遍不会超过15分钟,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老师都那么生动讲课,所以我们需要超前学习。超前学习能提高听课质量。超前学习以后,我们发现新知识中的多数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只有少数地方需借助于别人。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即能将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放在这些少数部分的理解上。这样,每一堂课程我们有了目的,自然就更加容易针对性的去听,自然而然就恨容易加大课堂听课效率。

二合作交流

对于课本文章的预习,可以引导学生从“读、圈、划、思、问”五个方面进行。

“读”,通读文章,了解大意,朗读文章,朗朗上口;“圈”,

圈出文章涉及的生词,以便理解生词应用的语言环境;“划”,用下划线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语句;“思”,思考课本中提问的问题,尝试解决;“问”,自己对文章提出3-5个问题,准备上课时提问别人,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告诉学生,对于他们的预习收获,课上将以“朗读展示、美句欣赏、互相提问”等形式对不同的预习内容进行展示与交流。 给孩子一个风筝,鼓励孩子把风筝放飞起来之前,或许应先告诉孩子怎样放线。放线的过程即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而自主学习最初的蠕动在预习。以前我们常说“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先准备一桶水”,然而现在却应意识到:教学应该是和学生一起去找“泉水”,去寻找泉水的“发源地”。也就是说,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远比教给学生有限的知识更重要。因此,预习性自学应该早早开展为好。

那么,怎样保障预习的效果得以展示?怎样使预习的学习习惯可持续发展呢?

课前预习与课上展示衔接是将学生内在的收获以外显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之得以交流并获得矫正、反馈或认可。当课前预习与课上展示及时有效地衔接时,预习中的困惑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得到指导,预习中的收获将获得充实和提升,学生超前自主学习的价值才更明显。只有让学生体验到预习的妙处时,学生的预习才会有动力,从而自觉地将这一学习方式延续下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应

该思考如何在后续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中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动的恒常性,而且会使人受益终生。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刚上中学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我们怎样预习呢?

至善一对一辅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学习,所以首先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

2.知道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3.总结出认识问题的规律

预习的具体做法:1.对概念的理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常要借助字面含义、图形或者其他科学知识加以理

解。意会是理解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要下功夫去理解了再做题。

2.定理公式是使用最多的“规律”的总结,我们要加强对公式定理的预习。往往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蕴含着相当有用的解题规律和丰富的数学方法。如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我们应当先自己推导公式或证明定理,若做不成再参考别人的做法。无论是自己完成的,还是看别人的,都要说出这样做是怎样想出来的。

初一数学的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刚刚脱离了儿童时期的学习方法,面对难度大、逻辑性强的新数学课程,如果不学会预习就很容易出现听不懂、跟不上、学习成绩差的问题。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确不理想,就是因为不会预习,也就是说自学能力欠缺。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预习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数学预习呢?

首先,要牢固树立自学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面对新的数学课本,要克服畏难情绪,要敢于向难题冲刺。教育部门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早已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只要你肯去学习,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一定能够看懂学会。同时,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开展自学活动,一定能战胜一切学习困难,只要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要把预习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敲门砖,要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敢于下功夫学习,把预习当作必须落实的学习程序。俗话说“一遍生,两遍熟,三遍不用问师傅。”只要把所预习的内容看上一两遍,就一定能弄明白所学的内容。预习一般分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通读预习课程,弄明白基本概念;第二步,抓住重点,熟记公式、定义;第三步,看透例题,学会解题的方法步骤;第四步,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如遇不解的问题,一是反过头来看课本,再进一步预习学习内容。二是再看例题,看是否真掌握理解。如此反复,难题必解。

再次,每次预习下一课之前,要对上一课所学的课程进行简单的回顾,特别是重要的公式、定义,一定要牢记,为下一课预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初中数学,每章节之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非常强,前面的没不掌握好,往往会影响后续学习,所以说,在预习下一课之前,一定要对上一课进行回顾复习。如此长期坚持,自学的兴趣就会养成,预习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

初一数学的预习题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