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2017-04-09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家长们必须知道的。对于宝宝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欢迎阅读。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1、家庭成员的政治、思想、道德状况

这是学生的家庭德育环境。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而且也是复杂的。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比较长一致,是一种有明显特征的德育环境。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就需具体分析,看他接受哪方面的影响更多些。其中要特别注意家庭成员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

2、家庭的人际关系状况

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如何,既是德育环境,又是智育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直接影响。经常吵架斗气,以至闹分家闹离婚的家庭,会使孩子产生没有温暖、没有爱、厌烦、恐惧等心理,从而导致思想消沉,学习也没动力。

而家庭人际关系双由多方面因素决定,有经济的,有思想的,有道德的,有政治的,也有性格的。认清不同的因素,对认识学生的表现很有益处。仅仅笼统地认为人际关系不好而没有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往往在做孩子工作时不知如何下手。

3、家庭对孩子思想品质的教育状况

是否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孩子有严格要求,而且经常抓紧教育。在这方面,各个家庭是很不一样的,它反映了家庭教育的自觉程度和实际水平。有的家庭对孩子只有期望,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经常做好教育工作;有的家庭有仅有期望,而且能不断提出具体要求,及时做好教育工作。这方面,能否与学校、班集体积极配合也是很要紧的。

4、家长是否尊重孩子的人格

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而不搞“虐待型”的教育,这既是教育思想问题,又是教育方法问题。有些家长,自身表现不错,但有严重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不进行说服教育,却用错误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呵斥、讽刺、挖苦、各种方式的体罚和强制,结果把孩子“逼”上了下坡路。

5、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适当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曾对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所表现出的情况,家长的期望值有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专家曾在一所中学初一年级新生家长中做过调查,许多家长由于这是一所普通学校而对孩子的期望一下子跌落下来,有的家长甚至表示完失望了。需知,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变化,会在言谈话语以至行动中表现出来,这就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态、情绪从而导致孩子的自我期望也会发生变化。家必须注意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低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1. 爱发脾气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向宝宝发脾气,宝宝就会把“发脾气”看成是一种敌视,宝宝相应地会养成用“敌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2. 爱批评孩子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批评话语不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总觉得自己不对,缺乏应有的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就不会拥有自尊,也不会爱戴自己和他人。

3. 爱发牢骚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牢骚满腹,苦大仇深,劳苦功高,任劳不任怨,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产生歉疚感,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感觉到压抑和艰辛。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缺乏人生追求和幸福感。

4. 脾气暴躁的父母

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动辄就骂孩子,甚至举手打孩子,事无大小,常怒火中烧,一触即发,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或者是喜怒无常,或者是心情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5. 挑剔刻薄的父母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示不满,谴责他人,说别人的坏话,宝宝可能会成为爱挑剔、对人刻薄、缺乏信任和同情心的人。

6. 心胸狭窄的父母 如果父母心胸狭窄,做事谨小慎微,妒忌心强,孩子可能会成为非常敏感,甚至神经质的人。

7. 不讲信用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说话不算数,喜欢承诺,但不兑现,只要达到眼下目的就行,孩子可能就会没有安全感,独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

8. 言行不一的父母

如果父母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孩子进行的语言教育和自身行为有很大差距,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与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宝宝心理可能会受到扭曲,缺乏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果断,常常陷于彷徨和茫然,甚至自我矛盾之中。

9. 霸道的父母 如果父母霸道,不讲道理,凡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宝宝可能会心口不一,从不自觉地撒谎,到编故事,甚至变得强词夺理,但并不坚强,还有些懦弱,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几种类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1)“权威民主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2)“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因父母过度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

(4)“忽视型”(即冷漠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

“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缺反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灵活性;“溺爱型”会使儿童缺乏创新能力,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忽视型”会使儿童学习注意力转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将会荒废学业。只有在“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并且能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学习灵活刻苦,善于和同学交流。“权威”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即“权力”,父母具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教养的权力;二是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反馈态度,继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这是亲子间互动的结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