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养成学生一定的政治素质和学生参与政治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政治基本知识的教育,加深学生了解和把握本国的民主制度和基本价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论文篇一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提 要: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同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标内容和改革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借鉴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一、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1952)与它所在各州的分支机构共同组成。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是隶属于德国内政部的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最高行政中心,其工作的进行是在内政部长的领导下全方位展开的,最终对其负责的是联邦总理,总理向联邦议院就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负责。它的工作目标任务是通过尽可能宽泛的信息传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促进民众正确分析和认清政治事件的真实本质,加强公民民主意识,培养民众参与政治合作的能力”,联邦中心由管理部、计划和原则问题处、五个工作组和东西方论坛组成。同时,由经过联邦议院投票同意建立的管理委员会对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德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引导,从而确保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监督管理体现为:管理委员会确保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所施行的教育工作的政治立场要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并且要遵循“超党派原则”。所谓超党派原则,就是指联邦政治教育中心不能使单个党派的意志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基本法的民主和多元化根本原则。同时,在遵循管理委员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管理委员会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育计划等这些重大事务进行监督,这些重大事务的实施取决于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如此,从根源上就确保政治教育管理机构的决策牢固地与国家意志保持高度一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取得的效果对战后德国意识形态确立、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养成学生一定的政治素质和学生参与政治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政治基本知识的教育,加深学生了解和把握本国的民主制度和基本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完成政治社会化,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精心系统的设计。在德国《高等学校总法》中,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守法精神、崇尚人性、民主与自由、有自尊心和责任感的可依赖的自由公民、劳动者。例如,在社会环境中对学生自我行为培养其责任意识,对自身行为负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使他们具有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而贡献的精神。【2】近些年来,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过去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发展和以“个人为本”,现在追求国家理念、勤勤恳恳、勤奋刻苦、遵纪守法、互助友爱和以“社会为本”。另外,德国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和个人主义色彩。
三、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学校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社会参与能力。正如西方学者所说,“学校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政治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的知识,向儿童提供各种政治制度和关系的具体观念,并灌输社会的各种价值和态度。学校可以在形成对政治竞赛的各种不成文规则的态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封建君主专制时期、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时期和二战后联邦德国时期,相应的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以“国家至上”、“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培养“驯服的臣民”和联邦德国的民主政治教育为主。总体而言,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教育;具有诚实、尊严、责任感等品质的道德教育;民主、自由、平等、和平统一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二战后德国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和教育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肃清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实行“民主化”、“自由化”。德国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上,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观念教育,加强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和人性的磨炼,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参与和价值评判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时,创新教育载体和手段,应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四、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法
在课程的设计上要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前提下传授学生基本的政治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政治关系的洞察力,应用自己的知识分析政治事件的本质,形成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培养正确分析和判断政治事件的能力。【4】在明确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联邦政治教育中心要求学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按四个步骤进行,包括熟悉专业领域、选择教学观点、阐明主题和规划教学过程。每个步骤的实施都是以当时发生的重要时事,热点话题为课程主题,从主题导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知识,形成自身的判断。德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德国高校非常注重考试这一环节,从政府到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规章制度。教育教学培养计划范围内的必修课和必选课,只有通过相应的考试才能给予毕业,考试这一环节保证了德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5】
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高校各学科、各专业是德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德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像中小学那样,既规定了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目,又严格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是把民主、自由价值观等教育渗透于高校文学、历史学、工学、教疗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课程。德国高校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贯于他们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6】
德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多数由兼职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学者组成,这样的队伍性质基本上是一个服务团队,其成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人员也相对稳定。德国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除了自身要求学识渊博、思维严谨、心思缜密外,最主要的是能教导学生知识累积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生存能力。德国要求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修养,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要清楚明了“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的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7】杰出的教师通常具有典型的教师品质,德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之前会精心准备课程教学计划,对所教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教学过程,做到学生通俗易懂。教师教的不仅是知识,还要教学生怎么做人,德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他们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细节行为,都在教导学生应具备的品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等组成,在学校设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的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类机构。专业人员都获得了相应专业所必须达到的专业知识。比如,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学位,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他们责任意识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咨询人员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采用课程指导、个案分析、面对面交谈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弥补自我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不足,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潜在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克服自身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同时,德国还会通过社会团体、公共机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社会实践,德国高校把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德国高校通过学生社团、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社会服务等形式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国内大量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对学生进行民主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联邦青年联合会、农村青年联合会、德国志愿服务队等,【8】通过这些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让大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其中,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德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上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网络技术的发展,重视网络平台教育的建设,利用新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及其各州所在机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建设专业的网络平台进行思想交流,创建专门的网站,开辟话题专栏,并邀请社会和各高校的权威专业人士和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就当前的社会重大事件深入剖析其社会根源、心理原因及严重后果。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和引导。德国高校利用大众传媒,随时随刻向学生灌输德国民主自由价值观、宗教信条、道德规范和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五、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不少不足,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先进的经验。德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给我们重要启示。
1.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隶属于德国联邦内政部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的组织和管理之下,这样就确保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领导体制是由党委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高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引领广大青年将来投身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2.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取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来进行教育,而且教学内容和方式显得枯燥,没有新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各学科、各专业紧密结合,并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国除了理论课的教育外,其他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没有。我国高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的同时结合其他课程,深入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在课外,德国利用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德国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方法,我国在校内应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优势,结合校外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德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基本上是一支服务性队伍,在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等组成,德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较高,构成人员合理,人员知识全面。【9】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多数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班级团委人员和心理咨询人员构成。而这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身就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训练,大多数的专职辅导员只是“半路出家”,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我国应借鉴德国高校的一些做法,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人员结构合理,具有复合型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投入,建立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熏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
4.在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等组成,在学校设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的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类机构。虽然近几年,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没有设立专业性的咨询机构,即使有心理咨询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咨询人员,但由于组成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同时,学校的课程教育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式课程,外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一些误解,导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甚微,发生了一些因心理问题而令人痛心的悲剧事件。因此,我国应借鉴德国学校的一些做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把积极心理学和幸福课程引入课堂教育。建设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设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利用大学生热衷的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心理咨询专栏,设立学生心理博客,在线回答学生当面不敢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引导。教师应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引导方法,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5.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传统方式,而德国高校充分运用其高度发展的大众传媒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德国的做法,利用大学生青睐的QQ、MSN、微博等新兴媒体,同时,利用大学生热衷的人人网、学校BBS论坛、广播站、电脑电视和手机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想了解的重大社会事件、时事热点与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路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网络公开课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网络公开课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育方式,把教育内容与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我国高校可以通过这些新的网络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载体和手段,从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进行教育。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参考文献
【阮一帆,傅安洲.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
【2】汪宗田?熏傅安洲.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述评?】.思想理论教育,2007,(1).
【3】【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范林芳,傅安洲.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分析?】.比较研究,2004,(6).
【5】符娟明.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练建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启示?】.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
【7】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汪宗田,傅安洲.中德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异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