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创业小故事

2017-06-02

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诚信。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有一批朋友,这批朋友是你这么多年来诚信积累起来的,越积越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县城的创业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县城的创业小故事篇一:摇身一变成了“万元户”

广东海丰县莲花山下的顾莲峙村,长期以来依然过着借钱买米,乞油点灯的日子。改革开放后,这个穷村焕发了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赤贫之地,今朝果树飘香。如今的顾莲峙村已成为海丰县莲花山镇的首富村,仅种果一项,年收入就达100多万元。

种果,是该村脱贫致富的“绝活”。做生意缺钱怎么办,早在1982年,老农甘谭因地制宜,率先在村后坝上种上桃李,第二年就收4000多斤李子,第三年,他便摇身一变成了村里首个“万元户”。

在老甘的影响下,全村掀起了种果热潮。人们炼山打穴,运基肥、找贷款、寻种苗,把山前山后都裁遍了,甚至连砂砾地、石头岗也种上果树。数年后,顾莲峙村便迎来了“岭南佳果四时春,杨梅柚桔次第新”的丰收景象。在今日的顾莲峙村,用村民自己的话说,现在算是实现了第二次翻身。走进顾莲峙村,记者看到那外墙装修华丽的新楼宇鳞次皆比,大屏幕彩电、录像机、摩托车、电冰箱等高档电器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县城的创业小故事篇二:一把火烧出30万元

1989年,谢永新从部队复员回到广东连县的福源村,看到家乡依旧这么穷困,他不禁眉头紧锁:怎样才能使这个穷山窝走上富裕之路呢?福源村地处石岩地区,四周全是石头山,若搞耕种养殖业肯定不行。俗话说:靠山吃山。对!就在“山”字上做文章。谢永新争取到镇信用社的支持,承包集体石山,办起了一条年产万吨的石灰流水生产窑。做生意缺钱怎么办,一边生产一边摸索,终于掌握了配料,火候,出烟等全套生产技术,产量逐步提高,生产出来的石灰,具有细滑、雪白粘性强的特点,深受用户的青睐。产品不过夜,随产随销,一把火燃起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自1989年点燃一把火至今,日均生产石灰达30吨,年获利润近30万元,成为村中农民率先致富的楷模。

县城的创业小故事篇三:化腐朽为神奇

广东省清远市长石村青年谢汉生利用“树仔头”制作形态别致的盆景供应市场,仅1994年已收入15万元,成为深山沟里致富的佼佼者。谢汉生所在的村子背靠深山大岭,有丰富的树桩资源,以往农民把树头当柴烧,每担仅10元至20元。

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富裕,社会上花卉盆景销势看好,他就萌发了巧做树头文章的念头。1988年,他来到广州芳村花地,拜师学艺。经过半年的刻若钻研,他基本掌握了树桩盆景的栽培、造型等技艺。回到村里,他在屋后开辟了一块半亩大的树桩盆景园地,从山上采挖来树桩进行树桩盆景栽培。第一年把树桩栽活,第二年上盆修剪,第三年经形态想象进行艺术造型成为商品出售。他制作的树桩盆景有榆树、红枫,雀梅、南天竹、之角枫等30多个品种,千姿百态,使人在盆景的小天地里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做生意缺钱怎么办,六年来,谢汉生靠这些“树仔头”已收入近40万元,树桩盆景园地已发展到近3亩地。现在,他还学习根雕的制作,看来他的野心真不少哩!

县城的创业小故事篇四:白手起家的“大腕”

深圳南方制药厂的老板赵新先是国内企业界有目共睹的管理人才,白手起家的“大腕”。他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是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赚钱的“人才群”;企业要突飞猛进,便要靠这个“人才群”的奋发拼搏。赵新先管理企业首重人才,他的管理机制也就是人才激励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机构能立能撤”。人员从职工到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说到做到。

九星分厂缺厂长,赵老板一把拎起26岁的大学生李春,效益一年就翻了个;1989年才进厂的年来清,从司药、主管、车间主任到生产部长刚活过27个春夏秋冬,已开始象模象样地指挥全厂生产;临工戴围山进厂3个月,赵老板看出他是个人才,先任组长,很出色,半年升班长,更出色,创造数量、质量、耗损等综合考评管理工资制度,提高了全厂管理效能,赵老板当即提前赏给他一套住宅。

看他县城创业故事:做生意缺钱怎么办,赵老板推行“四能”管理机制以来,先后提升了165名干部,工人转干28名,辞退和降职使用15名。工人的年均淘汰率达10%左右。员工收入拉开了档次,差距比为1:18,最少拿1,最高的拿18。同时,为了使激励机制永保活力,赵老板不惜“放水养鱼”,从1991年开始,拿出企业纯利的15%用于职工的工资和奖金,使员工的收入不断提高,越干越有劲,越出成绩越想出成绩。赵老板的用人之道另有三绝:一好用青年人。他说:“想当初,志愿跟我在笔架山下安营扎寨的都是年青人,我也就把骨干队伍建立在青年人的基础上。”现在,全厂干部平均年龄26岁,53名主要领导平均年龄不到30岁,国外分公司的经理也都是30多岁的小伙子,精明能干。很快就学会了与外国人做生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