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2016-12-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产业化改革不断推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出现,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最重要的新型农业经济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农业大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步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但许多地区存在资源投入的强度和规模与实际产出的效率不对等、发展效率相对较低的情况。因此,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对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跨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978年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创建了数据包络(即DEA)分析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区域经济这样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的结果更加客观可信。根据对数据分析得到的每个决策单元综合效率指标,可以找出决策单元配置效率较低的原因,进而确定决策单元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程度。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利用DEA分析方法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刘霖、秦宛顺研究了地区间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效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不同省份的县市在经济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袁立科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王淑英对河南省县域农业经济效率进行了DEA评价。王伟、赵慧芬对河南各地市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学者的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但现有文献多基于对县域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没有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故本文拟运用DEA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以期得到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的相对有效性和规模收益数据。

一、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的C2R模型的构建过程如下:设有n个决策单元DUMj(1≤j≤n),每个DUMj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DUMj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式略)其中êT=(1,1,…,1)∈Em,eT=(1,1,…,1)∈Es。所涉及变量的经济含义:(1)当θ=1且S-i=S+i=0时,表示该决策单元是DEA有效,即在投入xj的情况下获得yj的产出达到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最优;(2)当θ=1且S-i≠0或S+i≠0时,表示该决策单元是弱DEA有效,即可以在投入xj不变的情况下将产出yj提高S+i,或者在产出yj不变的情况下将投入xj减少S-i以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相对最优;(3)当0<θ<1时,表示该决策单元是非DEA有效,即该决策单元的资源浪费严重,可以通过将投入xj调整为θ•xj同时保持产出yj不变以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相对最优。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

通过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数据的选取和分析,可得出区域农业经济效率的相对有效性。本文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1”、“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X2”、“地区农业人口(万人)X3”为投入指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亿元)Y1”、“地区农业GDP(亿元)Y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Y3”为产出指标。使用的指标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网等收集整理的数据。各评价指标数(表略)

三、实证分析

运用上述C2R模型,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农业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的相对有效性和规模收益的状况评价。将表1的指标数据代入C2R模型,利用DEAP2.1软件求出的各个决策单元在C2R模型下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指数见表2(本表数据由DEAP2.1处理表1得出)。由表2可知,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属于DEA有效(即综合技术效率θ=1)的有: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海南、四川6个省市,其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相对较高;其他25个省、市和自治区均为非DEA有效(即综合技术效率θ≠1),其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强度和规模与实际产出的效率不对等,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相对较低规模收益相对有效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地区有:北京、吉林、上海、浙江、福建、海南、四川、云南8个省市,其投入产出量比例适当,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最佳规模收益点;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区有:天津、山西、江西、重庆、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0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农业产出增长倍数大于投入增加倍数,要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的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比例以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区有: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新疆13个省和自治区,其农业产出的倍数低于投入的倍数,应该加强农业投入的管理并调整产出的结构以提高产出。

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的优化调整

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投入产出的DEA分析表明,全国只有6个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是DEA有效的,其他25个地区为非DEA有效的。这就需要对25个农业发展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在DEA的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进行分析,以得到这些地区从非有效到有效的调整数据。利用DEA的C2R模型可得到将非有效点调整到有效水平的量化数据,从而使各个决策单元达到相对有效性(表略)。

五、结论

综上所述,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且综合技术效率的相对有效性差异较大。全国有6个省市属于DEA有效(即综合技术效率θ=1),说明这些省市的农业资源配置状态相对最合理,经济发展效率相对最优;25个省、市和自治区均为非DEA有效(即综合技术效率θ≠1),说明这些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强度和规模与实际产出的效率不对等,资源分配中出现浪费情况,经济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从规模收益相对有效性分析,全国有8个省市处于规模收益不变,说明这些省市的投入产出量比例适当,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最佳规模收益点,应该长期保持生产规模不变;有10个省、市和自治区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的农业产出增长倍数大于投入增加倍数,要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的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比例以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有13个省和自治区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区,说明这些地区农业产出的倍数低于投入的倍数,应该加强农业投入的管理并调整产出的结构以提高产出。

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二:现代化农业经济惠农政策分析

一、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算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农业强国。土地分散、生产效率低、技术落后,水利,机械等农业设施薄弱、竞争力低。在很多偏远的山区,都是靠人力经营土地,收成的好坏也是靠天说了算,防灾抗灾能力差。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农业效益偏低,农民收入渠道窄,收入少,城乡居民收入仍持续扩大;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在如今的社会常年守着土地的农民很少了,大多在农闲的时候都去外面打工。所以有人说减少农民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相反,有可能引导农业走向误区。农业、农村、农民是“三农”问题,根本是农业问题,农民是这一古老产业中的从事者,从农业产业这个角度讲,有些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首先,我们不承认农业发展的比较劣势,试图通过发展农业来解决农民的福利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农业缺乏根本的竞争优势。在外国农产品的不断冲击下,我们的农产品只会收缩不会扩大。这是因为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好,组织机构不合理,后期积累的技术也不够,与国外规模化的农业结构相比不占优势。当前农民大多数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农业商品化还很低,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把粮食卖了来换取生活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农村人口减少了,也不能解决实际的根本问题。放弃农业也是不行的,从古至今农业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发达的国家。民以食为天,目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粮食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要保证农业的发展空间。只有给农业定好位,制定的农业政策和农业制度才会合理,利于农业的发展。在现代城市进程化很快,并且是没有止境的,这就使农村在不断的缩小,这种城乡的此消彼长使农业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农业很重要,但是古老的农耕方式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所以各国通过不断的改进,逐步实行农业的现代化,用机器代替人的操作。无论城市化的进程多么的迅速,但是农业始终不能被代替,要不断的解决农业目前处于的尴尬地位。

二、发展农业经济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城镇化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可以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它既为农业发展创造需求,又为农业发展提供现代化物质技术装备,提供资金积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农业现代化

现代的物质条件把农业装备起来,利用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大力推进农业自主创新,壮大农业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农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逐步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用科学技术种田。面对一些偏远的山区,环境地貌无法改变,但是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农业专业知识来和土地要收成,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是为了解决农业在社会化生产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无论是农业的科技服务,还是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农业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服务,都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实施的很多惠农政策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虽然惠农的政策不是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但是这个措施从一方面调动了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的积极性。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宏观帮助,在农产品价格和相关的惠民政策上给农民实在的好处,提起农民的积极性。

(四)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世界各国为适应国民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都实行了保护和支持农业的政策。如美国,尽管它的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接近或超出其国内实际需求的一倍,但是,它为了保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以便能在特殊的情况下应付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仍然在国内生产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对农业和农产品进行极其严格的保护。我们应借鉴其做法,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首先,市场经济是以法制为基础的经济,法律手段是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确保农业保护连续、稳定的实施。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健全市场规划,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市场信息传播网、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和相应的价格保护体系;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价格,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根本途径。国际上有关专家分析,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农业发展的这30年中科技对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贡献为80%,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为73%。今后全世界农产品增加量的83%将靠科技来实现。这主要依靠:1、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发展的后劲。据研究,世界平均农业科技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1%左右,一些发达国家超过5%,发展中国家为0.5%左右,而我国仅仅是0.117%~0.27%,是世界上农业科技投资最低的国家之一。为此我国已经制定农业投资的具体计划,到2005年,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占总产值的0.7%~1%,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在整个财政支农资金中的份额达到20%以上。2、加快农村教育步伐,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文盲达到8507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6.72%,下降了9.16个百分点。虽然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但是绝大多数文盲人口仍然集中在农村。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者所占比例极低,而只有小学文化握度的却占全部劳动力的50%以上。3、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分成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据统计,1998年到2001年,国家投入1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增农业就业人口1051万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新增人均纯收入约300元。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还安排财政资金972亿元,建设59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22个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它能够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产、供、销于一体,把农业生产、农用生产资料的提供、技术措施的采用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和销售环节统一起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它解决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把资源、人才、技术和资金集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规模优势,借助群体力量,拓展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目前主要可以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我国农业经济的前景

近年来,中央支农、惠农,农业连年丰收、农村欣欣向荣、农民喜气洋洋。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也为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十一五”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必须要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领域及技术政策进行战略调整: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技术支撑;为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大幅度地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进农业集约经营的增长方式提供技术支撑。我国的农业改革还需要很长的路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对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让农业现代化同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让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让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