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语文教案
初二下学期语文教案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它一般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下学期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下学期语文教案
一、设计思想: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二读,读出感情,谈谈感受;三读,传韵味,养语感;四读,放胆评,出口诵。重点涵泳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景技巧方法。然后是创造性活动,"我是设计师",设计一景点,并描绘景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得到审美的乐趣。最后是课文延伸。让学生搜集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选一二则加以赏析。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略小石潭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涵泳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景技巧方法,提高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涵泳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景技巧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想象和创新中得到审美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2-1-c-n-j-y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景情交融,领会作者的心境:前乐后忧,以乐衬忧。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古诗文中的描写山水名句,摘录下来,选一二则加以赏析。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官永州,这是他政治生涯的极大不幸。可永州有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永州从此不再默默无闻,重现天日;山水游记有幸,它在柳宗元手里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永州八记"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不朽的名篇。
板书课题:小石潭记 柳宗元
二)、学习古文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1、一读,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并大体弄懂文章的意思。
学生初读 老师范读 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相结合
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篁竹 清冽 坻 嵁 佁然不动
参差披拂 俶而远逝 翕忽 悄怆幽邃
②区别下列句中词的含义。
(1)之: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2)而: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3)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4)环:如鸣佩环 四面竹树环合
(5)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⑶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潭西南而望
学生看书下面的注释,边弄懂文意。不懂的词句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2、二读,这一遍读读出文章的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1)探究一下文章的标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题的"小"字"石"字
小在"全石以为底";小在"潭中鱼可百许头";小在鱼"历历可数";小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等。
文中哪些景象与"石"有关:
"全石以为底……为岩"这一句与石有关;"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
(2)本文的游览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本文的作者流露的情感:"心乐之""似与游者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忧邃",一乐一忧。
3、三读,涵泳语言,品味意蕴。比如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字眼的表达突显功力。
老师示例:如"水尤清冽"中的清冽,就突出了水的寒洁、清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里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织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21教育网
学生品味词句
4、四读,放胆评,出口诵。
老师示例:第二段写了潭中的游鱼。写时一石双鸟,既写鱼之态,又写水之清。写游鱼,动静结合,显出鱼的活泼和情趣。课文多角度描绘景物,精美异常,说说你的体会。
初二下学期语文教案的反思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很多教学案例中往往会设计这问题来切入文本:“你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写?为什么?”“请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仔细品味。”我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去品散文中的景与情,还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入景入情,还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上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让学生展开想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学生为了要画好小石潭,就必须深入阅读谭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评画”的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要引用课文的原句,来评析每一幅画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在评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理解,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柳宗的情。
《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美静秒的景沟,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忧愤之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因此,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评:这段乐曲表现怎样的感情?它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吻合吗?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在这里,音乐成为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疾的古筝乐曲声中,不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以“画”和“音乐赏析”作为突破口,力图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情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以达到景在画中现,情在曲中悟的目的。因此,只有善于找到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活,更美,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