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黑板报版面设计图

2016-12-02

在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最终拖垮了日本侵略者,从而大大支援了太平洋战场以及欧洲战场,此为日本宣告投降的主要原因,让我们来做黑板报来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反法西斯黑板报的图片和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反法西斯黑板报资料推荐一、中国战胜日本的原因

首先,持久抗战最终拖垮了日本经济。二战后的资料表明,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其如意算盘是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特别是敌后强大的抗日游击战争打乱了日本大本营原有的部署,其国力消耗增大,国民不堪重负。1937年日本的直接军费占国民收入的17.6%;而到了1941年,其直接军费已占国民收入的34.9%——高额军费严重影响了国民生活与生产,民众收入下降,劳动时间延长。

其次,在政治方面,中国的抗战对日本致以沉重打击。毛泽东主席曾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基本特点,即当时日本是强国、小国,中国是弱国、大国;但日本是退步的、寡助(它是失道者),而中国是进步的、多助(得道者),因此中国不会速亡,日本也不会速胜,结局是中国将日本法西斯拖进持久战,这种局面造成其政界矛盾重重,危机丛生,内阁频繁更迭。自“九一八事变”至日本投降,其内阁平均每年更换一次,一共换了15届。

再次,中国军民的持久战使得中日民心所向发生转换。抗战越是到了后期,中国人民越是团结一致且信心倍增。无论在敌后根据地还是敌占区,各种抗日武装力量或地下抗日组织及各阶层民众逐步发展壮大。相反,持久战对日本军心、民心影响却是消极而沉重的。由于担心动摇军心,侵华头目冈村宁次对来军慰问的日本政界、财界、教育界、舆论界人士向一线官兵诉说国内情况之事非常不满; 时任日本外相重光葵也曾认为,“自满洲事变以后,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大家都已精疲力竭极盼停战”,“尽管军部怎样地宣传玉碎战之说,但不能不看到那是国家表面的、假装的现象”。这一切表明日本国民心态之变化,而非像官方媒体所宣传“众志成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

总之,中国战区在整个亚洲战场包括南亚和东南亚战场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地位和作用决不能被低估。正如乔治·佐戈普鲁斯所指出的那样,由于西方学者长期垄断着二战研究领域,其中某些人认为欧洲战场是主要反法西斯战场;同时他们出于“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性”而将目光聚焦于欧洲战场,甚至一些人至今不愿意摘掉“西方中心论”和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进而刻意低估亚洲战场的历史功绩。而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戴着这种有色眼镜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反法西斯黑板报图片展示:

反法西斯黑板报图(一)

反法西斯黑板报图(二)

反法西斯黑板报图(三)

反法西斯黑板报资料推荐二、反战歌曲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看过反法西斯黑板报也看了以下相关文章:

1.反法西斯主题黑板报

2.反法西斯胜利黑板报

3.反法西斯胜利的黑板报

4.反法西斯战争主题黑板报

5.反法西斯战争黑板报内容

6.反法西斯胜利黑板报素材

7.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黑板报

8.反法西斯战争71周年黑板报图片

9.反法西斯战争71周年黑板报

10.反法西斯胜利71周年黑板报内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