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预习提示

2017-06-12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预习提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预习提示

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19世纪后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1860-1904)的代表作,小说从两个角度刻画了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先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描述他的“套子”性格,揭露他的“套子”的反动本质;尔后通过叙述他的婚姻悲剧,表现他与新生力量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他必然失败和灭亡的命运。小说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反动和虚弱。

这篇小说创作于1898年,反映了 19 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特别是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后,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那个沙皇统治的残酷年代里,有许多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害怕出乱子、害怕一切新鲜事物,把自己包藏在套子里的人。这些人实际上是旧秩序的捍卫者,他们不管在官场和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契诃夫对这些可笑、可厌而又可怜的墨守成规,阻挡革命潮流的人,极其厌恶和鄙视,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对这些人的典型概括和尖锐批判,也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这篇小法,要注意如下几点:

(1)把握作品特点。这篇小说与一般小说不同,它的旨意不在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而在塑造别里科夫这类人,描写“套子”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作品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写出了“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别里科夫这类人是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没有套子就没有别里科夫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是对套子作用的印证。因此,阅读时不能只拘泥于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而应同时着重对“套子”认识,分析套子的内涵、特征、作用,这是把握这部作品的关键。

(2)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社会生活不可能没有套子,它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但是保守的、落后的、反动的套子却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别里科夫们代表的正是这种反动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套子。这种套子,沙俄时代有,旧中国也有,过去有,现在和将来同样有,社会若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冲破“套子”的束缚。因此,学习这篇小说时,不要就小说读小说,而要扩展其丰富的内涵,联系实际生活,探讨现实问题。

(3)品味语言特色。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而讽刺、夸张则是主要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心理、行动和细节的夸张描写,对别里科夫进行了辛辣的嘲笑和讽刺。对此,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