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益智故事
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在学习知道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上的学习,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学生益智故事。
中学生益智故事1:时光里的魔术手
儿子放学回家,坐在书桌旁悄悄抹眼泪。
问缘由,他带着哭腔说:“考试又没有考好,平时班里几个学习不用功的同学,都比我考得好。是不是我特别笨?为什么我明明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
儿子算不上天资聪颖,但绝对不笨,学习也非常勤奋。一回到家,就是伏案学习,节假日也从不外出游玩,一门心思全放在功课上,但结果总是让他失望。
我安慰了他几句,鼓励他只要努力,迟早会有收获。他擦擦眼泪,不再抱怨,又坐在书桌前学习。
那天,夜很深了,我看见书房里淡黄色的灯光还伴随着他灯下苦读的身影。也是从那天开始,让他难过的学习成绩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动力,我能明显感觉到,他比以前更加刻苦努力了。
一个月后,月考成绩出来,我大吃一惊。往日成绩平平的儿子,这次在整个年级里名列前茅,考出了读高中以来最好的成绩。真没想到,短短一个月,他就从失败的谷底跃到山顶。
儿子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进步会这么大。”
我告诉他:“你一直奔跑在勤奋刻苦的路上,收获这样的成绩是必然的。”
二
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有名气的老画家。
老画家从事绘画创作已有50多年,他的画风沉雄奇崛、浑厚苍润,又不乏清新俊逸、古意盎然的风格,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
朋友痴迷于绘画,总是幻想哪天能成名成家,所以一见面,就向老人请教绘画“秘籍”。
老画家听完朋友的来意哈哈大笑,他说:“哪有什么‘秘籍’可言呀,我15岁进入绘画班学习,当时许多同学都比我画得好,也比我有天赋和悟性。只不过,我肯坚持罢了。”
没想到被誉为绘画天才的他,还曾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我以为天才在一开始都是“手可摘星辰”呢。
老画家感叹:“很可惜我的同学最后都放弃了,如果不放弃,肯定比我现在更有成就,在艺术这条路上,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不断努力,笨人也可以变成‘天才’。”
三
我刚去机修厂工作时,就听大家叫老班长李师傅为“机器神医”。据说再难修的机器到他手里就能修好,他从转动的机器旁走过,仅凭机器声音,就能听出故障在哪里。
心里存有疑问:李师傅今年50多岁,话语不多,文化也不高,整天穿着一件油渍渍的工作服,很难和“神医”联系起来。
直到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他修机器的过程。那天,我们小组接到维修一台减速机的任务,可忙了一天,仍旧找不出故障所在,无奈只好请李师傅出马。
李师傅来后,听了听机器转动的声音,立即说:“这是轴承滚珠支架磨损严重,金属表面脱落的小铁屑影响了轴承转动。”
我们仔细检查,果真如他所说!
下班后,我好奇地问:“李师傅,你这一身绝活是怎样练出来的?有什么诀窍?”
李师傅不以为然地笑了,说:“诀窍还真没有,我在这里干了几十年,维修得多了,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就熟了。”
那是我步入职场以来,听到的一个最纯朴最实用的道理,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的路上,只要你认准方向,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时光里那双神奇的魔术手,总会将你变成你想要的模样。
中学生益智故事2:不赚钱就赚人生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虽然目前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很会想点子,所在地的政商关系也相当良好,才能耐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不景气。
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不过,他的独子念的是现代艺术,看来跟家业没什么关系。孩子办展览时缺乏经费,他也都慷慨赞助。
很多人听说他没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问他:“你怎么没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他总是笑笑说:“当然有暗示过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筑,可以把我拥有的资源都给他。不过,他从小就只对画画有兴趣,我也没办法。”“念艺术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吧?”好事者这样问的话,朱先生就会耸耸肩笑道:“也许赚不了钱,但应该会赚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样,我爸是种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继承家业,我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事业版图吧。上一代总想不到下一代的发展,说不定我儿子将来会开一个比‘皮克斯’更大的动画公司。”
以前,父亲越成功,儿子的未来越被局限,现在,已有不少开明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他们明白,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很难成功的。万一不成功,还会怪父母误了他的选择,这种重担,现代父母应该难以消受。
我们的人生和金钱的关系,其实只有四种可能状况:赚钱也赚到人生;不赚钱却赚到人生;赚钱却赔上人生;不赚钱也赔上人生。
你属于哪一种?
中学生益智故事3: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知道自己在高中时化学和数学都学得很差:我感觉这两门课都很枯燥和复杂。但是英语也没能考个好些的分数,就让我很是失望,因为我喜欢这门课。我本想把英语学得出色一些,结果还是失败了,这让父亲更加肯定地认为,我的真正才干也许只有在当了裁缝时才会显露出来。
我是父母唯一的儿子,也是最应该继承父亲在新泽西州大洋城的裁缝店的人——那是我父亲的祖辈们从拿破仑时代的意大利传下来的宝贵手艺。我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学校当记者,而且在高中三年级时的成绩又下降了,父亲就越发坚持让我把时间花在他的工作间里。他让我学裁剪和怎样缝裤腿、开钮扣孔。
他说,当裁缝至少是一个让我可以活命的“铁饭碗”,并且重复着我说过的一个愿望:“你不想高中毕业后到巴黎住吗?”其实我知道,即使到了巴黎,也不过是在我大伯的公寓中的一间客厅里住。大伯在1911年时离开了意大利,在巴黎开着一间红火的裁缝店,很多名人都是他的顾客,我可以到那里当学徒。
但是,我看着父亲干活,觉得当裁缝是件无聊、费时而又要求很高的事,父亲一针一线地缝着每一件衣服,在缝一件丝绸或毛料衣服时,他要用手指感觉出针的走向。如果他觉得衣服做得不够完美,还要把它拆了重新做。
我从没想过要当一名裁缝,但每当父亲提到巴黎的时候,我还是恭敬地听着。在有一次我认真地写了一篇关于《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和元老级人物阿多夫·奥克斯的论文后,父亲更是不厌其烦地念叨着我的英语成绩——我那篇论文后来只得了个B——。
B——不是老师给过我的最低的分数,我得的多数是C,有时甚至是D。有一次在一篇关于《哈姆雷特》的作文中拼错了莎士比亚的名字后,我甚至得了个F。那位女老师批评我的作文写得太“啰嗦”而且“拐弯抹角”,有时候她还会用红墨水给我写下评语:“语法!语法!语法!”
美国没有哪位裁缝会比我父亲更加推崇奥克斯的了。1920年移民至美国后,父亲每天都会阅读《纽约时报》,通过借助词典,读报扩大了他的词汇量。所以每当他因为我没考好英语而替我失望时,我都会以没时间读报来为自己找借口。
奥克斯本人就是在没有老师鼓励的情况下开始他的事业的——他在上学时也是成绩平平,但在后来的生活中显露出了他的才华。
父母和我还有我的妹妹住在我们商店的顶楼里。虽然家里有宽敞的厨房和餐厅,但我的母亲是她们那代意大利籍美国人中少数不愿下厨房的一个。相反,她是个事业型女人,一位把老顾客视为最好朋友的商业家。
她会在她的女装店里招待顾客,她经常打发我去杂货店给她们买汽水、茶或冰激凌,好像这些人就是她家里的客人一样。她会和她们进行私人交谈,从而赢得她们的信心和信任,或早或晚地就能够说服她们买下大部分她建议的衣服。
我母亲的服装店满足了那些追求品味却又精打细算的女人的需求,这些人当中有牧师的妻子、银行家的妻子、桥牌爱好者等等。这是些戴着白手套的女士,她们一边一件件试着衣服,一边谈论着各自的生活。
在我母亲优雅举止的衬托之下,我们的商店在那种时候就如同在上演着脱口秀一样。我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与人相处之道,这在多年后,当我开始就一些文章和书与作者进行访谈时派上了用场。我知道了,在一个人想解释自己而又一时难以说清时,永远不要打断他们的谈话。在那种时刻,人们通常是很坦诚的,他们的停顿或突然改变话题,可能显示着其中有着令他们尴尬或恼火的事情。这是我小时候在母亲的服装店里跑腿时 “偷听”来的,她们的声音在其后的几十年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想起父母保持了60多年的融洽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把爱、宽容和很多才华结合在一起时,我明白了,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比从课堂或老师那里学到的更多。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积淀,我才能在后来成为《时代周报》的记者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