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励志故事

2017-05-26

相关话题

喜欢,就坚持奋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无关成功,因为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后进生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后进生励志故事:我也曾是后进生

2013年有一部电影,叫作《中国合伙人》,它是根据我和朋友创立新东方的故事拍摄而成的。但是,其中有一些情节和现实不太符合,比如说,电影中的男主角成东青得肺结核的故事。

我在大学中确实得了肺结核,但不是因为追女孩,恰恰相反,是因为太不能引起女孩的注意。得这个病的人,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心情不开朗、郁闷。

上北大自卑了

你们可能会问,你从农村考入北大,为什么还会心情郁闷呢?很简单,就是因为我太自卑了。我进北大时,身边的同学都很厉害,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外国语学校,家庭背景也很好。当时我们班50个人,只有3个来自农村,而其中两个已经在城里待了6年。我呢,——直都在农村,第一次看到火车还是因为去北大上学,在上面站了36小时。

学习尽管很重要,但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你的社团活动经历、文艺才能、体育才能等等。当时,除了高考成绩,我在其他方面完全不行。

比如说,我的口才。今天大家听到我讲话很流畅,但是,当时我讲的还是家乡话,虽然不结巴,可同学们都听不懂。上课轮到我发言的时候,同学就说:“哎,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不可能去参加什么社团活动的,我一讲话,大家都在旁边笑。

体育才能,我有一个。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教游泳,他说,会游泳的同学先下去游一圈。我当时很高兴啊,立马就跳下去游了个来回。游完以后,老师和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对我说:“我从来没看过一个人的狗刨能刨这么快!”我从小就在长江边上长大,学会的唯一一种游泳姿势就是狗刨。所以,当时我做出这种事,真的很丢脸哪,对不对?

从A班调到了C班

另外,我的成绩也不是特别拔尖。我进北大的时候,卷面成绩是很好的,英语总分100分,我考92.5分,很厉害了。到北大之后,我开始被分到的是A班,最好的班。但那时我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基本等于0,结果,过了一个月,我就被调到了C班,这个班的名字叫“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你们能试想到那种感觉吗?入学的时候,你在最好的班;一个月之后,你就被调到了最差的班。

当时我心情很郁闷,觉得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没有一个人留意到我,没有一个人对我说:“啊,俞敏洪,你是一个人物。”你知道吗?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别人侮辱你、贬低你、打击你,因为别人那样做的时候,表明他眼中还有你。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当你在他面前走过了100次,他却把你当作空气,视而不见。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用一年时间,变成我们班的第一名。但到了大二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还在班上排最后几名。心情郁闷啊,又无法对人诉说,也没有感情上的温暖和关怀,到大三的时候,我就得了肺结核。

身体比名次重要

到医院之后,我问医生:“像我这么一个大男孩,怎么会得病呢?以前在农村都没有肉吃,你看我现在天天吃肉,怎么还会得病呢?”医生说:“这个和吃肉没有关系,和心情有关系。讲讲你的情况。”我说:“我学习特别刻苦,每天都要学习很久。”

然后,医生笑着说:“嗯,差不多了。”为什么呢?学习不能太刻苦,要讲究方法。比如说你现在高一,面临着高考,每天学习16小时,只睡四五个小时,还不参加体育运动,那你到了高三,一定会神经衰弱。你们说,是考上大学丢了命好,还是没考上大学身体健康好?当然是身体重要,对不对?我建议大家每天一定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1小时的运动时间,剩下的时间再用来考虑成绩。

第二个呢,我跟医生说我的成绩在班里是倒数几名,心情不好。他说难怪了,心情郁闷是我得肺结核的直接原因。因为这样的一种状况,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这一年也给了我很多时间思考。后来我从医院出来就很注意锻炼身体,同时也制订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保证每门功课60分万岁,不被退学打回农村就行。但是,我不是不学习,整个大学期间我看了大概800本书,这也极大地充实了我自己,让我不再去想和别的同学比。

其实,你一辈子成功与否,与你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你要看重的是你对成绩付出的努力,千万别把成绩看得太重。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是班上第一名,能保证是全校第一名吗?就算你是全校第一名,你敢说“老子就是全中国第一名”吗?最后一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后一名其实最容易取得成就感:往前一看,那么多人被自己追得死去活来;往后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只要你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变成倒数第二,再努力,又超过——个人,嘿嘿,多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最怕的是这样的情况,老师只关注第一、二名,对其他同学不关注。还有呢,一两个同学成绩很好,但是不跟其他同学打交道。这是最糟糕的。

18岁的时候,我进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进去的时候在班上是倒数第几名。但是,我竟然被老师选为班长,为什么呢?老师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开学当天我带着大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二是我参加了两次高考,他看中我心理素质好。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当班干部,所以学习就很努力,一学期之后,无论总分还是英语单项分,我都排在全班第一名。

当时,我看到全班最后10名的同学,个个垂头丧气的,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因为那时考大学不容易,100个人里只录取5个。所以,我就发动全班的前10名同学,去帮助后10名同学。中间的20个人,也是你追我赶,班上的学习氛围特别好。最后高考,我们班上40个人有38个考上大学,其中20个人考上重点大学。我们一帮农村孩子,现在成为了教授、驻外大使、企业家……各种人物都有。

后进生的郁闷:努力了,没用

你也是主动找老师谈的,最苦闷的是:努力了,没用。

寒假我是不用功,可我开学到现在很努力,这次还是没考好。努力和不努力,考出来都一样。

我说,你的努力的参照物是什么呀?是你自己吗?你说是的。

所以只能说,你和寒假中的你比,是努力了。那么和其他人比呢?和寒假努力现在也努力的人比呢?即使同一时期,和你周围的人比呢?比如那些这次都能考400多分的同学相比,你有他们努力吗?

即使和某些同学一样的情况,你考虑过为什么人家有大进步,你只是原地踏步?比如说XKY。

对啊,你说她就坐你旁边,你们经常讨论问题,她文科比你强,所以就好了。你在文科上花了最多的时间,结果文科没上去,理科却也被拉下来了。

老师明白了:你的时间分配不当,或者说学习没有讲究策略。跟你们说过很多遍,平时以数理化为主,零星时间用来学语文和外语,语言的学习用整段时间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好,但每天要花点时间,坚持积累,效果自然会出现。理科哪里经得起一段时间不接触?不接触手就生,做题就没感觉,即使你数学经过竞赛魔鬼式的训练,长期不训练,思维也就僵化了。所以,你的问题不严重,只要调整学习策略,就可以避免。

但是你的学习要避免急功近利:努力了就一定要有收获?这种想法要不得!班上最努力的不是你,是PLY,她都从不言放弃,你有什么资格?再说,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要尊重学科规律,学习才有效!

另外,你现在没有以前自信,是因为南大强化班考试失利,是吧?

没想到这句话惹得你几次掉眼泪。老师知道了,你被它伤着了。“人家都说南大强化班超级容易考,我倒不是为了要提前进入大学,但我规定自己一定要考上,证明自己的实力。”早知道你这么承受不起,也不会让你去考。但是你回来就告诉我说你没戏了,因为你的强项数学物理没派上用场,但是薄弱的化学遭遇到的确是竞赛试题。(励志一生 //www.lz13.cn)当时你是安慰老师怕老师对你失望,只是没想到这个结果对你打击这么大。其实,自主招生和高考完全两码事,走的不是一条线路,有它只是多了一段经历。去年连南大自主招生都没考上的,不最后以极高分考上北大了?咱们班小珠珠,上海交大就差面试,还给刷下了,气得她干脆不要交大,直接考北大了。这不,她就全力以赴,比你用功多了!

遇到挫折,你可以顺势趴下,也可以就此崛起。你要选择后者!

你把眼泪收起,目光中多了闪亮和准备战斗的勇气,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

上次你考了个高分,你说你什么都没想,也没有一定要什么好的结果,就把它当作练习了,结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你自己都意外,你还请了客呢。可这次怎么啦?

“考试的时候,我总在想,考砸了怎么办?”结果真的给你考砸了。真是如愿以偿!看着你委屈的泪水汩汩而下,老师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你给老师的小纸条天天在我的口袋揣着呢。

考试,到最后,考的是一个人的心态。你显然把上次的结果当成了一种负担,有了很多的期望,开始患得患失,心里失去了平衡。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你不用害怕的,它无法证明你所有的才华和曾经付出的努力。只要你没有虚度,你每天都有钻研的乐趣,你就问心无愧。考试时候确实需要点运气,只是我们要用勤奋的砝码为自己多增添点好运。

在奔向高考的过程中,你要学会欣赏路边的风景:看窗外樱花美丽绽放,听树梢鸟儿婉转歌唱,而你们风华正茂,当你为过程;乐此不疲的时候,结果只是副产品,你迟早有回报,而这回报会以多种方式呈现,融进你的血液里,让你坚强,无畏,再不会在考试的时候,去考虑这样无聊的问题。

孩子们,加油吧!

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

他学习成绩很稳定,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总是在倒数几名徘徊。

整个小学生涯,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以致于今时今日采访他当年的同学,大多数人对他都没什么印象,太普通了,成绩也不好。好在有一个同学还记得他——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的脸上都是阴天。

小学的几年中,他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算是他给人最特别的记忆,只因在当时引起老师同学的强烈反感。

15岁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如愿读上生物课,这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牢牢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当学科的成绩是最后一名的时候,还梦想将来要做这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实让人觉得荒谬可笑。

他的老师加德姆写了一份报告:“我相信他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这位教师还觉得他“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尽管自己成绩很差,老师也认为坚持下去没有希望,但他自己没有放弃,继续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哪怕不能成为科学家,也要满足自己的爱好。

中学毕业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说,牛津可以录取你,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马上来上学;第二,你不要学习入学考试的科目。

也就是说,牛津大学录取他的条件,是不允许他研究生物专业,或许在老师看来,以他的成绩,真的不适合做科学家。不如去学习他所有成绩中看起来相对还不错的古典文学,这或许是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坚持固然重要,但错误的方向,只会让人离成功越来越远。

但是,他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在牛津大学学习一年的古典文学后,他申请转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师拒绝,老师听闻过他的生物成绩,不愿意他的加入。尽管不被人们相信,他还是坚守自己的爱好,曲线选择了动物学研究,这跟生物学,有莫大的关系。

这一次,不仅仅是老师,连一直支持他的母亲,也反对转系,在母亲看来,英国的古典文学,是世界出名的专业,放着这么好的课程不学习,选择一个冷门的动物学,还是他成绩很差的专业,简直是一件疯狂的事。

他有点倔强,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意愿,拗不过的家人,只得放任他的选择,如愿所偿,他终于开始自己喜欢的科研生涯。此后的时间,他把所有精力交给了生物研究,可是,他还是“太笨了”。一批的同学,有的生意兴隆,有的出版了小说,甚至在生物研究的专业也有同学出了成绩,只有他,还是默默无闻,不知道在折腾些什么。

喜欢的兴趣,而不是成绩的指引,让他能顶住所有的压力,最终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他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教父”。在牛津读完博士后,他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从1971年开始,他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如今,79岁的他现在仍坚持全职工作。2012年,他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约翰·伯特兰·格登,曾经最差的学生,64年以后的今天,成为公认的同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在他现在工作的剑桥大学办公室,还挂着当初老师给予的那份最差报告,他用此告诉自己:面对爱好,即使失败也不要放弃。

喜欢,就坚持奋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无关成功,因为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