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婚礼的仪式
满族人结婚十分讲究,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结婚那天,姑娘来到男家门外,新郎要弯弓搭箭,向未揭盖头的新娘虚射三箭。然后在伴娘的搀扶下脚踩铺地红毡,来到院中神桌前,同新郎一起行拜天地礼。满族拜天地仪式俗称“拜北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满族婚礼的仪式,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满族婚礼的仪式
拜天地后,新郎要用称杆(或用马鞭)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放在院中的帐篷顶上,用称杆挑盖头,以示称心如意。揭盖头时,新郎用手摸新娘的头发,意为结发夫妻。新娘越来过一个预先设下的火盆,再跨过马鞍,走进帐篷面南“坐福”,行坐帐礼。行坐帐礼时,由伴娘为新娘开脸,即用红线绞掉脸上汗毛,同时梳头改发式。
新婚之夜,洞房内点燃一对蜡烛彻夜不熄,新郎新娘要吃交杯酒,还要吃半生不熟的饺子,“生”取生育之意,意为“生儿育女”。洞房外由一人或数人唱喜歌(满语称为“拉空齐”),谓之“响房”。
一、寻亲
据《柳边纪略》载:“婚姻择门第相当者,先求年老为媒。将允,则男之母径至女家视其女,与之簪珥、布帛。女家无他辞,男之父乃率其子至女之姻亲家叩头……”
从这一段记载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满族订婚要经历说媒、提亲、说亲这样三步曲。
媒妁:满族人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教诲人们乐善好施,做成一门喜事,就是完成一件善事,做成三件善事,死后就能升入天堂。媒妁(满语:扎拉)是满族家庭妇女的业余职业,在社会上很受人尊重。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各亲友家儿女的情况。“八旗之内,非亲既友”,一般是男女两家的亲戚故旧。“媒人是杆秤,全靠两头硬”,她们在和自己家庭有亲友关系的家庭中来往穿插,凭着腿脚勤快和能言善辩的嘴巴,混个有吃有喝又有的拿的职业。媒妁作媒俗称“喝冬瓜汤”。喝冬瓜汤的确不容易,先要留心记住某家某家郎才女貌,然后到男女两家去说,“门当户对,脾气相投,八字合适,身高相称”。来往跑道,说得男女两家都有一二分同意,说成了,当事人家会给一些“辛苦费”,说不成,费功夫,赔本钱,是丝毫没有报酬的。说媒是积德行善的事,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身份交好,所以提亲一般是“年老为媒”或“亲友作伐”,议定婚姻。
提亲:满族青年男女到了成婚年龄时,由媒人从中说合成婚。满族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说话有信誉,与自己沾亲带故的媒妁向对方提亲,或是男女一方看中了某一方的男或女即由父母请媒人上门求婚,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如说允,赠首饰以为信物。如遇拒绝,可将首饰带回。
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先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婚氏、三代。其贴必压置于家奉灶神前三日,这是古礼中间名之义,谓之“间门户”。男先于女,两家借此了解对方家世等情况,如双方同意,便开写生辰等情况,互换庚贴,检验生辰八字。各请星士推卜,并有无妨克翁姑父母之相,这叫“合婚”。经过“合婚”,双方命属相合。双方还要问卜确认属上中下何等婚姻。
说亲:经媒妁介绍,如果双方家长均觉得可以联姻,于是就托媒妁正式到对方家去说亲。双方如果均同意进一步接触,就如同朋友一样相互串一次门儿,男女两家要互相看望,意在互相了解,男方由家长或媒妁带领直接到女方家拜见长辈,女方出来端茶倒水以便男方相看。除“指腹为婚”的娃娃亲之外,当儿女长大成人后,议婚均由两姓阿玛(满语爸爸)、讷讷(满语妈妈)先往窥看人家及子女,名曰“相看”。
二、放定
放定:联姻素有“成不成,三杯酒”之俗,媒人携酒三次去女家说亲。第一杯酒,媒妁受人之托来说亲,应视为喜事,合适不合适,均要尊重媒妁。第二杯酒,双方有意后,各找熟人和与对方相识者打听其家的情况,内容是对方家的根基、门风、财富、家中的教育、为人、口碑、儿女的才干、美丑、健康等等,用意验证媒妁之言。属实后再请媒妁去对方,当面向当事男女介绍情况。
当事男女听完“不发一言,点头默许,羞面有悦”说明同意,如果是“一言不发,转头就走,哭哭啼啼”系不同意,有待商议,直到说通为止。
小定:“相看”后,经过双方父母同意,要请至亲挚友考虑周详,再请阴阳先生核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以免命相不合“犯相”相冲,如“金鸡(酉)怕玉犬(戌)”“白马(午)怕青牛(丑)”“龙(辰)虎(寅)如刀错”“猪(亥)猴(申)不到头”“羊(末)鼠(子)一旦休”“蛇(巳)兔(卯)泪交流”等。有的还要查一下对老一辈和近亲有无妨碍。当然,这些说法只是双方亲属寻求心理安慰,祈求吉祥,并无科学根据。经过“两上两下”后,男方要请一位“全福人”(有丈夫、儿女者)前去下定,名曰“放小定”。“小定”是初步的订亲典礼。男方备有“荷包”一对,内装“如意”送与女方,女方可回赠自用饰品表示接受。如意的质地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有金、银、玉、铜和石质的。密友可到家致贺。这是第三杯酒。
大定:即递财礼,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男方邀亲友同媒人去女方看媳妇,并给女方“装烟钱”。由双方父母互相馈赠实物,一般男的送靰鞡(鞋),女的送阿库密(鹿皮长袍)。女方家备酒一盅,男女两家主婚人各饮其半,称做“换盅”。“换盅”即礼品要置放在西墙祖宗板下的香案上,然后两家翁并跪,酌酒互相醮祭,故称之谓“换盅”。“换盅”之后,两家就算正式订亲。男家选定娶亲日期,通报女家叫“问话”。女家选吉日到男家,将备好的彩礼等陈列于祖先的神案前,两亲家再次跑拜并奠酒祝贺。叫“开剪”。在定亲喜筵上主持人祝愿后,请萨满择定吉日成婚,男家索要新娘衣服尺寸和“小日子”。尺寸单是为娶亲时送往女家新娘衣服所用,小日子是预先问妥姑娘经期,满族人认为经期结婚不吉利“红马拜堂,家破人亡”,知道姑娘经期以便择嫁娶日子时好规避。此刻起,直到举行婚礼,男女双方要互相回避。
过礼:男方家在结婚前一个月左右,正式送聘礼。经媒人将“彩礼”余部送到女方家,名为“过大礼”,俗称“下大茶”。为什么叫下大茶呢?这是满洲旧俗,在《啸亭杂录》中记载“……凡所婚娶,必视其氏族高下,初不计其一时之贫富……”“……女家为姑娘寻找配偶不许论财……”《他塔喇氏家谱》。过大礼满语叫“送乌林”,送乌林时告知女方择定的结婚日期、时辰、送亲人员应属什么命,忌什么属相,新娘“坐福”方向等等,称做“通信”。
三、迎娶
送亲:结婚前一日,新娘在家也要做一些充分准备,最主要的是由新娘长辈和全福人给她进行梳妆打扮,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把脖子上带的锁解下来还给娘家人。生命伊始便挂在脖子上的吉祥锁,是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祝福,如今要出嫁的女儿留下这锁又表达了女儿的恋恋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同时解下这把锁,也标志着女孩子从此成人,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女方家备置酒席宴请亲友,女方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车行到离夫家不远处,便有一处预先借好的房子,供新妇陪亲暂住一宿,俗称“打下墅”。这种风俗源于历史上多年征战,长年不归,满族姑娘赴军营完婚,需先在军营附近借房暂住,久而久之,便成一俗,现此俗已变,改为在女方家迎娶。
嫁妆:到了迎娶的前一天称“柜箱日”,女方要把陪送的嫁妆送到男家,俗称“过箱柜”。亲友赠以物或钱,称做“添箱”,用车载或人抬,伴以鼓乐,向男家送新婚用品,叫做“晾嫁妆”。清晨,女方送亲的喜车载着新妇和嫁妆前往夫家。有钱人家预备妆奁嫁妆要够“抬”(由十六抬至百二十拾不等。六十四抬为全份,三十二抬为半份),抬多在吉期前一天送往男家,抬少可以当日送去,途中遇到夫方迎亲喜车时,将嫁妆搬到夫方车上,并由夫方一人将妇方驾车马鞭接过,赶至夫家,俗称“接鞭”。
娶亲:婚礼活动举行三天。头一天为婚祭。当时晨光初露的时候,萨满引新郎跪在祖先神位前,萨满击鼓祝词,意为“美满夫妻,鹤神安排。路神保佑,娶到家来,万事如意,相恩相爱”。太阳出来后,人们到院子里祭天地诸神,主祭萨满焚香祝祷,众萨满打鼓甩铃,边舞边唱,一直跳到太阳很高的时候,宾客、族人和新人一起跪拜天地诸神。男方家要杀猪,在室外搭喜棚、锅灶,并开始接待远方亲友,房左侧还搭一个喇叭棚子,吹打起来,以使四邻能知道这家开始操办喜事,称谓“响棚”。第二天新郎是头戴缨帽,身着新衣,腰扎达荷带,披红戴花,由鼓乐相随,先拜谒祖墓、再拜见亲友,然后绕行街市,称为“亮轿”。新郎乘坐的轿围蓝布,名为“官轿”,新娘乘坐的轿围彩凤或“八仙”图案,在轿顶上有木刻的“麒麟送子”。有的还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名为“彩轿”。满族迎娶新娘时花轿不是用人抬的,而是用马拉的。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结婚当天俗称“正日子”。男家临发轿之前,先用小儿在喜房里打锣“压炕”,迎亲仪仗队人数不等,先是双锣开道,后随两盏贴金喜字大红提灯,其后是两抬花轿,新娘的彩轿不能空着,要由1名不满12岁男童“压轿”。
迎亲:迎亲仪仗队、送亲车午夜相向出发,新娘由胞兄或族兄同车护送,两车相遇时,新娘上轿时不许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轿,没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至迎亲车上,俗称“插车”。迎亲时去的人是单数,回来是双数,新郎到了新娘家或下墅,新郎不能立刻下马,要等小舅子来给新郎牵马,岳父上前给新郎揣压腰钱之后,新郎才能下马。岳父对新郎行抢见礼,新郎给岳父家有四根肋条的猪脊肉一块,然后新郎新娘交拜。礼拜后,岳父用盛宴招待新郎和迎亲的人们。新娘的哥哥率领送亲队伍去新郎家。新娘动身之前,走时还要带回一半猪脊肉,俗称“离娘肉”。
四、婚礼
满族人规矩大,结婚的说道比较多,从迎亲到完婚,十分复杂。娶亲一般要热闹三天,头一天叫“响棚”,第二天是“亮轿”,第三天才成亲。
婚礼:喜车必须在清晨赶回男家门口,送亲队伍到了新郎家,花轿到婆家门前,大门紧闭要圈牲(要杀新娘的锐气),新娘不能下车,只能在车中静候,俗称“练性”。送亲太太叫门三声,迎亲太太左手拿金、右手拿银,助手拿镜子照轿。在新娘未下轿时,新郎要朝轿门帘轻轻射三箭。射箭的意思就是要驱赶邪气。弓、箭摆放在祭桌上,由司仪递与新郎。新郎弯弓搭箭,向天射一支司仪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仪唱:“二射地妖”向轿前射一支司仪唱“三射红煞”。射毕再由司仪接过。所用之箭无 ,以免发生意外。射箭反映出满族是一个射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习俗。
新娘下轿,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红毡铺地,象征一生一路永远走鸿运。新妇在女陪亲人搀扶下,前后胸背铜镜,怀抱锡壶,脚踏马兀子(满族称方凳为马兀子)慢慢下车,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司仪官”高喊:“红红火火跨火盆”,新娘子在伴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跨过火盆,寓意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俗称“过火避邪”。脚踏红毡走到天地桌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行被称为“撇盏”的祭祀神灵仪式。院内设置的神桌上供奉着猪肘肉和白酒三盅,仪式开始,新郎新娘面向南方跪在神桌前,身穿祭祀服的萨满或宗族长者单腿跪在神桌左侧,用满语念诵《哈力巴经》,向新郎新娘祝福。《哈力巴经》分三节,每念完一切,就用尖刀取祭肉三片掷之空中,再端起一杯白酒浇洒在地,如是三次而毕。待撇馔,用满语高唱喜歌“阿什兀密”(合婚之意)。歌词大意是:“选择吉日良辰,迎来新娘庆贺新婚,宰杀肥猪,摆下宴席,供奉在天诸神,请在天诸神保佑,夫妻幸福共长存。六十岁无疾,七十岁才见衰老,八十岁子孙繁衍,九十岁须发斑白,百岁而无灾。子孙尽孝道,兄弟施仁道,父宽宏,子善良,日后高升,夫妻二人共享富贵一生”。祈求神灵保健新婚夫妇幸福美满、白头偕老。随后是鼓乐齐鸣,婚礼的喜庆气氛这时达到高潮。满族的合婚仪式庄严而热烈,看热闹的人欢笑相庆。
新郎新娘双方交拜后就举行成婚仪式,由新婚夫妇到院子叩拜天地诸神,新郎家的长辈“全料人”端来红糖水,让新娘子喝下,意味着以后“嘴甜”。把煮熟的鸡蛋,剥掉皮,给新娘子擦脸,意味着新娘子脸上今后不生麻子。
拜完天地不是先入“洞房”,而是用红毡将一对新人引入事先在院中搭好的帐篷,新郎在前,到新娘进入帐篷前,新郎用箭杆或马鞭挑下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放在帐篷顶上,一桩称心如意的婚姻就这样上达天神了,叫做“揭盖头”。新郎揭盖头后,抚一抚新娘的头,再摸摸自己的头,象征“结发夫妻”,以示夫妇二人白头偕老。此时新郎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模样。接着新娘跨过门前放置的马鞍走进帐篷,取“平安进门”之意。进了帐篷以后,新娘面向南坐在下面放着一把斧头的坐垫上,开始“坐福”,俗称“坐帐”或“闷性儿”。所谓“坐福”实际上是“坐斧”,瓣人坐在上面,寓意坐享幸福。要一直坐到晚上才能下地,为了应付“坐帐”习俗,新娘前一天就不敢吃饭、不敢喝水,只能稍稍吃几个鸡蛋。这会儿,伴娘要用红色丝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同时开齐额发和鬓角,以标志此女已是成婚之人。并改梳戴钿子、插扁方的“旗头”。在此时间,新郎要一直站在帐篷外守卫,不可离开,直到天黑为止。
夜幕降临,新娘的小姑和小叔拉新娘下床,出门看日光,新郎还是不能进入帐篷,而是要背着行李围着帐篷走,一边走一边向帐篷内新娘问:“留不留宿?”直到新娘回答:“留宿!”新郎才可走进帐篷。可是新娘由于害羞而不吱声,这可害苦了新郎。参加婚礼的姑娘们会趁机隔着帐篷冒充新娘高喊:“不……留……!”新郎只得继续走圈,直到闹得窘迫非常,满头大汗,焦急不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新郎的兄嫂或族兄出面,新郎才得以解脱进入帐篷。新郎进入帐篷后,新婚夫妇还要来一场争抢竞赛,看谁能抢先坐在被子上,这预示着今后谁在家中占上风。“争坐被上”的场面是满有风趣的,新娘一改害羞扭捏,新郎也改腼腆拘谨,俩人在被上你推我挤,互不相让,不可开交,直到一方获胜或同时坐在被子上为止。引得宾客笑弯了腰。
洞房:入洞房谓之“合卺”。伴娘和亲龙们伴随新郎新娘进新房时,在洞房门口放一马鞍,马鞍上放两串铜钱,新郎先跨过去,然后新娘再跨过去。当新娘子跨过去之后,伴娘便随手拿起两串铜钱,给新娘子两个肩头各搭一串一进门。跨马鞍以示全家老小平安。亲友们要向机关报人身上抛撒五谷杂粮,取人寿年年之意。新娘入洞房,一小女孩子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别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壶口用红布扎着,伴娘接过宝瓶壶,给新娘子一个腋窝夹一个,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 叫“抱保媒壶”。夜幕降临,到了晚上由伴娘和样龙们在洞房的炕上插3支箭,婆母和全福人一起给新娘子重梳辫子,婆母和全福人分别坐在新娘两旁,各梳一个发簪就梳成了“两把头”。梳妆后新夫妇由母亲引导拜见宾客和族人。男方家备酒席酬宾。酒宴以女家客人为尊,称之为“上新客”。新郎与其父母要出面寒暄,新郎要敬酒谢亲。新郎新娘依桌向来宾敬酒拜席。饭后患,新娘要为郎家至亲“装烟”、点烟(火)。亲友须回赠“装烟钱”。称做“拜席”。
满族还有闲洞房的习俗,新郎平辈男女同新郎、新娘吃、闲、要笑。新人在洞房内要先喝“交杯酒”,吃女家送来的煮饽饽(满语:饺子),谓之子孙饽饽。男方预备长寿面,夫妻对坐,由全福人、吉祥妈妈喂新郎新娘,边喂边说吉祥话:“吉祥如意”、“白头偕老”、“福寿双全”、“多子多孙”、“儿女满堂”等待。吉祥妈妈喂完煮饽饽又喂长寿面,围观的亲友还要有人用一语双关的话向新娘发问:“生不生?然后由迎亲婆代签:“生!”其寓意是早生贵子。还有的吃用豆、肉、米做的饭,象征着家庭兴旺、家族兴旺。
满族人新房内的床铺也讲究,由父母子女俱全的“全福人”铺设。在被褥上撒上红枣、栗子、花生、桂圆等,象征“早生贵子”。大枣和栗子表示早生贵子,花生则是希望新娘子日后生男又生女,生女又生男。被子中间还要放上一支如意或苹果,象征“平安如意”,被褥铺好后,还要在新房内奏乐,参加婚礼的亲友们,欢天喜地的男女青年由一个或数人在新人面前唱起结婚喜歌。歌词可以临时“抓词”,其大体意思都是:美丽的姑娘结婚了,祝愿你们白头偕老,生活美满幸福。满语称为“拉宝齐”,谓之“响房”。响房后点“长命灯”。人们离开了圣洁的洞房,唯有一对年轻的伴侣,留在洞房。几盏长夜灯,象征着新人光明的前程。
五、见 礼
见礼:翌晨新郎新娘要早早起床,梳洗完毕,本家嫂嫂抱着一捆非常整齐、红线绳捆绑的桃木杆(长约尺余,粗细均匀),交由新娘抱着出门,叫“抱柴(财)”。
以示不忘勤劳,下地干活之意。然后到厨房拜灶(社),由新郎带领新娘行三叩双礼。新郎磕头,新娘磕摸头(满礼:以手摸鬓)。然后回正堂分别拜见公婆、兄嫂、姑姐以及宗族中的其他长辈们,敬烟问安,谓之“分大小”。
回门:婚后第七天早晨,新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去女方家探望父母,谓之“归宁”,俗称“回门”。回门之前,头天晚上要倒“宝瓶”。此时新婚夫妇对坐炕上,以手拉衣服成兜状,由亲友家中一年长妇女将婚礼时新娘所抱“宝瓶”取来,向两个衣襟内左右各倒三下,接连三次,同时口念“一倒金、二倒银、三倒儿女一大群”为祝愿之词。倒毕,以瓶内原装之“金银米”熬粥,称“金银米粥”,新婚夫妻食之。在时间上,回门必须带日头走,带日头回,不能起早贪晚。新郎要带上四盒礼品,以示对岳父岳母的敬重。
姑娘回门时,娘家只准姑爷住在西炕,别的客人一律不许住在西炕。姑娘和姑爷不能住在一起,满族认为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使娘家家道衰落,男女间的事,女方总是吃亏,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出于这各考虑,女家心理方面总有一点吃亏的感觉。娘家、婆家不是一个血统,娘家岂能为婆家提供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的使姑娘在娘家怀了孕,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婆家去了吗?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绝对禁忌小俩口儿在娘家同房。
第八天返回,俗云“接七还八,两家都发”,第九天返回,俗云“接七还九,两家都有”。回门时,凡打下墅的,要回去看望房东,不打下墅的直接回娘家。
婚后满一个月时,新娘可以回娘家住上一个月,俗称“住对月 ”,从娘家回来要给婆家每人带一又新布鞋。回门之后,婚后第九日为单九,十八日为双九,女家有人来夫家看视,名“瞧九”。
总之,满族人办一回喜事,前三后五热闹十天,男欢女乐,住完对月,婚礼仪式才算结束。这些婚礼程序,随着社会的发展,扬弃了一些封建迷信成分,遂渐趋于简洁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