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构图技巧精选

2017-06-14

数码相聚有哪些摄影的技巧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数码摄影构图技巧精选,希望你喜欢。

数码摄影构图技巧解释

“构图”一词源于拉丁语,其本来意思为结构、组成或联结,而在摄影中则是指画面的安排,确定画面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便最终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整体。这也就是摄影者为了表达思想内容而创造的整个造型结构,其中包括光与影,线条与色调等造型要素的组合。

摄影构图大师布勒松曾经说“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间的联系。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眼睛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作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己。正如对绘画作品一样,对待摄影作品,我们也是将它当作整体来观看和感受的,而这个整体,我们只需一瞥便可把握。在摄影作品中,构图实际上就是眼睛所见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时组合和有机组织的结果。由于内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构图是不可能事后补上的,不可能作为一种补贴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后设想。换句话说,构图必须具有必然性。”

数码摄影构图技巧注意事项

主体鲜明、陪体到位、渲染适当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可以使您的眼睛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里注意到所拍摄的主体,这就是因为利用了恰到好处的主体摆放位置。如何安排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一些外国摄影书刊介绍说,如果把画面分成九宫格的样式,那么中间的四个交叉点上,是安排主体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画面对角线的交点到各个角的二分之一处是处理主体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线条会聚点上是处理主体最好的位置……这些说法从形式和视觉习惯上总结了一些规律,有一定道理。比如九宫格的各交点上安排主体,有倚角之势,易于对画面的各部分进行顾盼和照应,而且各交点的位置接近于画幅边缘的黄金分割点,容易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很少有人将主体安排在正中,因为人是用两眼来观看对象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视觉上最薄弱的地区,而且主体在正中,对全局的呼应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如果不是特殊要求,一般应避开正中的位置。

但是,上述的一些说法只是从形式出发,而不是考虑具体内容的要求,是脱离内容来谈形式。事实上,主体的位置并没有什么死板的公式,而是以事物本身的特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转移的。

而作为陪体的事物的摆放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的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由于画面经常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留下能够说明问题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过全,主体就会削弱。拍摄操作机器的工人一般只需留下机器的主要部位即可,机器全了人物在画面上的面积必然缩小,影响对人物的表现。陪体留、舍的这种分寸感,对摄影者的结构能力是一个检验。应做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

照片中,环境的渲染一般是利用前景和背景的关系来处理的,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常见的办法是使虚实产生变化。

数码摄影构图技巧要素

拍摄的方向、角度和距离

摄影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侧面。当我们要开始拍照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摄影点,也就是选择摄影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再确定摄影的角度。摄影方向发生了变化,画面的形象特点和意境也都会随之改变。

1.正面拍摄:正前方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地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显示出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正面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我们的视线没有办法纵深伸展。这样的构图会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2.背面拍摄: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主要是形象语言。

3.正侧面拍摄: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的举动和神情生动地表现出来。

4.斜侧方向拍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拍摄角度的问题。它是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者说在摄影方向、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相对高度。由于相对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1.平摄:就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为了强调上下对称,我们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2.仰摄:这种情况,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充分地展示在画面上。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这样拍脸部比较胖的人。

3.俯拍: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拍摄的距离。拍摄的距离就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实际的距离。对于同一个摄影对象,用同一焦距镜头拍摄,拍摄距离变化会引起主体大小、景物范围的变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景别的变化,这方面是遵循近大远小的规律的。在拍摄时,除了改变拍摄距离可以产生景别的变化之外,还可以通过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摄影距离的情况下使景别发生变化。表示景别的常用概念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等。景别的划分是以主体的大小以及景物范围大小来区别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特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