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魏碑体欣赏,魏碑体书法作品欣赏
魏碑书法展示出佛学意蕴的出离心、度世心以及无粘滞心;魏碑书风不同于儒道思想影响下的秦汉篆隶,也有别于魏晋钟王书法。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书法家魏碑体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家魏碑体欣赏
书法家魏碑体欣赏图片1
书法家魏碑体欣赏图片2
书法家魏碑体欣赏图片3
书法家魏碑体欣赏图片4
书法家魏碑体欣赏图片5
魏碑书法所体现的精神
记得三年前的一个上午,一个年轻人在电话中预约,要到我书房请教关于北朝碑刻书法的问题,我欣然答应。因为这几年找我请教书法学术问题的人不多,而是叫我写评论、题词的人却不少,这些事,我能推脱就尽量推脱。
这个年轻人就是岳红记博士。那个上午,我推掉了案头别的工作,和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谈起了北朝关中地区的造像题记书法,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这是我会客少有的情况。
交谈中我发现,红记是一个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具有学术探索精神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在当今以书法来获取功名利禄的年代里,真是不多见的。分别时,我鼓励他在这方面的研究要深入下去,要挖掘出陕西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的特点。之后,我不断了解到他在这方面取得一些新研究成果,比如他在关中造像题记研究领域主持了多项陕西省课题、还发表了多篇有一定份量的研究论文,又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国家教育部课题。于是,我一直默默的关注着他,也为陕西书法研究领域有这样一位刻苦钻研的年轻人而欣慰。
现在,喜闻岳红记博士研究的国家教育部课题《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视阈下的魏碑书法——长安书体》一书即将付梓出版,我非常高兴,借此之际,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陕西关中地区北朝的刻石书法比较多,在“魏碑”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尤以造像题记书法为多。在耀县药王山、富平、铜川、白水一带比较多。其中耀县药王山的北朝造像题记,其书法可与龙门二十品媲美。在《陕西金石录》、《校碑随笔》等录著中,只列举了陕西关中地区北朝的部分造像碑,如《姚伯多造像碑》、《樊奴子造像》等,对其书法艺术当今有一些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从书法艺术角度对陕西关中地区造像题记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的研究专著,岳红记博士所从事研究的课题,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缺陷。
岳红记博士在书中创新性的提出了“长安书体”的概念,将之与“洛阳体”进行比较,并对二者各自的主要特点“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进行了详细阐释,拓宽了“魏碑体”的理论研究。但是,我认为,对“长安书体”的概念要慎重看待,因为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很接近,两地的文化相互影响,书风很接近,要真正书区分出两地造像题记书法特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岳红记博士提出的这个概念,可以论讨。
在南北朝时期,北朝造像题记书法的产生,尤其是陕西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变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对抗与冲突、共生与共荣中形成的结晶,也是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见证。特别是不同性别、种族共同建造的合邑造像便是证明。所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对当今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魏碑”沉寂了一千多年,到清代末期开始复出、盛行。从包世臣、康有为到孙中山、于右任等一批知名人士,极力推崇魏碑,掀起了社会上学习魏碑书法的热潮。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将一万多件碑刻拓片带到日本后,使日本书风发生了很大变化,激起了日本的“杨守敬书法旋风”,他本人也被日本书法界誉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祖”。国内外书法家为何对魏碑热爱到这种地步,我认为,除了与当时社会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外,还与魏碑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特点分不开,魏碑书法所体现的精神,是一种民族融合精神,同时也具有文化多元性的包容精神,字体中透露着民族文化张力和文化变革过程。特别是孙中山、于右仁先生都提倡写具有“尚武”精神的“魏碑”,把研习书法与振奋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书虽小道,国魂所寄。
当今我们倡导中国主流文化,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要把中国文化推向国际,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其它文化所不可替代的特点,所以研究和挖掘魏碑书法的民族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岳红记博士的论著,是近几年书法专题研究中不多见的佳作。作者多次到关中地区实际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还制作图谱和字谱,用功甚勤,是一个在书法学术领域里辛勤探索的年轻学者。我希望他守住寂寞,化辛苦为甘甜,在书法研究领域再结新硕果。
是为序!
2012年4月古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