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的评职称论文
小学语文是学生们接触语文的开端,也是教会学生讲话和思维的开始。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的评职称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小学语文的评职称论文篇一
小学语文朗读漫谈
摘要:对于阅读文章来讲,朗读是其基础,教学中学生整齐、洪亮的读书声可以称之为校园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就是应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清晰的将教材中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的行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漫谈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80-01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朗读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感悟,增强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文学修养。所以,教师应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加大对朗读教学的力度。以下简要从确保学生朗读时间、培养学生朗读爱好及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1.确保学生朗读时间
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累计、理解、应用语言的本领。唯有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同课本沟通,从中获取信息,才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字及语言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将朗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留给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还不足5分钟,同时对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仅是一带而过,没有细致讲解,从而导致在教学时,朗读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朗读的才能,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留存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多读"、"充分读"。但是,这些时间从而何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设计,缩短传统教学中枯燥讲解的时间,将节省的时间分配到朗读方面。消除传统教学中乏味的分析过程,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自行体会,总结。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应用标准普通话,发音清晰、声音洪亮、断句整齐、咬字准确。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自学式朗读时,应使全班同学都能够读好、读完,切不能仅做表面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另外,不仅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朗读教师,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爱好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从内心喜爱朗读、愿意朗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这也是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及好动等特点,调动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进行朗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1为学生创建朗读的氛围。情绪具有浓厚的感染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渲染教学氛围,为学生创建朗读环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一般来讲,创建朗读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师范、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背景音乐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非为中,将课本中的情境与自身联系起来,进入朗读家境,体会作品中的文字美及意境美。例如:教师在讲解《鸟岛》一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观赏西沙群岛的美丽,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画面中感受阅读的欢乐。同时,还配以舒缓的音乐,使其同文章内容相吻合,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画面加音乐的组合,再加之教师示范的朗读,引导,从而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依据小学生性格及年龄的特点看来,他们有着丰富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袋麦子》一文时,就可以事先制作小猪、小牛、小猴等面具,选举学生带上面具进行表演,进而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指导学生朗读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将带有感情的朗读比作"美读",其不是一个简单发音的过程,而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行为,需要表现出写作人员当时的感情,与写作者心灵相通。所以,教师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时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及向师性。只有教师在朗读时带有充分的感情,学生才可以受到感染与熏陶。在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时,掌握的朗读方法较少,教师朗读中的声情并茂能够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学会怎样停顿、怎样断句、怎样控制语速、语气等。通常情况下,在朗读一些描绘事情紧急、危险、突变状况时,朗读的语速应增快,突出急促的特点;在朗读一些描绘心情欢乐、愉悦或者赞美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时,朗读的音调应较高,声音洪亮;在朗读一些描绘风景优美的语句时,语速应放慢、语气应尽量柔和一些;在朗读一些描绘伤感、悲恸、沮丧等心理环境时,语速应较慢,声音压低。另外,在文章中一些表现特别意思的语句、词汇等应加重与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具体到每一句、每一段,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应整体保持轻松、欢快的语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朗读有利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口语表述才能。朗读才能的形成,朗读方法的应用与掌握,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时间,反复练习。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有恒心、有耐心,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2]汪涓.小学中高你啊弩机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3]魏超.徜徉于有声有色的语文教学之中-谈情感朗读的训练指导[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3)